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重点探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s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初中语文毕业考试的难点。如果能有针对的初中语文复习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从整体感知能力、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运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等五方面阐述初中语文复习时应关注的问题,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 能力 重点
  初中语文阅读与分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中考语文毕业考试的热点。根据2009年-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体型和特点,我认为在初中语文复习迎考时应关注突出复习以下七个方面内容:
  一、整体感知语言能力的培养
  整体感知语言能力包括:(1)语言概括能力。包括语言概括段意、层意;提炼观点;给选文加标题;总结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等。如鲁迅《故乡》,学生阅读后能感知文章主题,作者写作方法,对我们的启迪。(2)理清文章的思路。文体不同,思路考察也不同,如阅读记叙文要对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行文过程能够透彻分析理解,对人物的思想、品行的发展变化进行品析理解。(3)能够理解上下文前呼后应、紧密相关的内容。包括:词义照应,如就某个词找出与之对应的描述句子;结构照应,如对过渡句的理解,开头与结尾的呼应等:选择照应,如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能还原到恰当的位置上。(4)能比较阅读。即对体裁和题材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文段,就内容、中心、结构、写作特点、语句理解等方面进行考查。
  二、初中语文阅读实用文体和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记叙文:能对记叙文中的要素、顺序、线索、中心与详略、叙述与描写、议论、抒情、写作特点等进行理解和分析:说明文:能对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准确的说明语言等进行理解和分析:议论文:能对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式和方法、严密的语言等进行理解和分析。
  值得强调的是说明文的复习,重点是事理说明文,在事理说明中,科技、科幻和环保说明文又是重点。需要我们耐心地阅读材料,读熟材料,能从材料中提取、组合有用信息回答问题。所以平时的训练,应从课外适当选取最新科技成果的文章进行训练。
  文学作品的考查,主要是诗歌的闪亮登场,考察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诗歌的一般常识:如什么是诗歌?新体诗、旧体诗等:二是词语的含义及作用:三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解决第一点靠识忆:二、三两点靠理解,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三、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培养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三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如富兰克林《哨子》中“哨子”的不同含义是训练这类题的最好例子。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三是重要的句子往往是关键词。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
  四、锻炼在动态的语境中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
  复习时主要重视以下八个方面:①正确识记现代文中的字、音、意;②辨析使用常用汉字,特别是同音字和形似字;③分析句子的主干:④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及作用:⑤掌握八种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⑥正确使用关联词语,辨析单复句,分析简单的二重复句;⑦分析常见病句病因,修改病句:⑧理解选材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作品中的文学典型。
  五、学生解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能力培养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复习中应突出以下八个方面: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④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⑤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⑥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⑦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⑧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六、中考现代文阅读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本质是对现存事物的创造性的“扬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中考现代文的阅读,教师要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等多种形式,有意识的创设问题的意境,正确引导学生去鉴别和分析问题,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七、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注重启发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阅读大量的古文、现代文,模拟前辈的优秀文章的写法,更好地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思维敏捷,智能发达,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这也正是中考语文考查所要求的。
  总之,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复习重点,至少抓住以上几点,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创新人才,才能真正达到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取之不尽的资源,把我们的教学空间拓展得海阔天空。但一定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能盲目地“拿来”就用,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效率 教学  信息技术誉为“人类文明的第三个里程碑”;它是“人类走出工业文明,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的确,由于有了计算机、因特网,在现代生活中,信息技术无处不介入我
【摘要】开展课题实验,是“教科研育师、教科研兴校”的必由之路,然而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存在诸多认识和形式上的误区,教师有诸多歪理远离课题,农村教育科研在走出误区的同时要让教师搞清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只有教师真正成为探索者、研究者,才能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推进新课程改革,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课题 研究 误区  教育课题实验研究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是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鲜明特色和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而且要在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只有从美育形式激发起学生对语文课的情感,才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激励他们去学习、去拼搏。  一、挖掘语文课本中的美育因素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
期刊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把孩子从重复的读写中解脱出来,让教师和学生都告别那种“枯燥的工作”?如何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达到是字的目的?我把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点所得与大家共享: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动力,对于低年级孩子更是如此。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作
期刊
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完成大量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精心设计精细化练
期刊
【摘要】良好的语文学风是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他依附于校风,存在于个体,有着人格的魅力,是一种难得的潜在的教育力量。但目前,应试的实际又悖离了教学的本质,因此,本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提出语文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文学风的培养,应从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把学生放在一个大语文的环境中去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一种良好的语文学风,进而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一、科学预习,重视积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让学生将它变成自己手中的认知工具,从中收集资料,增加阅历,进而充实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以实现作文的突破和发展已是必然。信息技术整合于作文教学,可以把枯燥的讲授、单纯的技巧指导,变成电子板上赏心悦目的有形画面,把静的字变为动的形、美的景,将生动直观的信息再现于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学生的想像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并进一步优
期刊
初中语文课本中古诗文占有一定空间,从唐代的名诗到近代的古诗林林总总,千姿百态。然而如何讲好古诗,学好古诗,真正的体味到古诗中的妙境妙意,却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尤其是现在,“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精神都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渠道,去欣赏、剖析、研讨,从而展现古诗美的内质,体味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古代文论中有这样一句说法,叫做“诗言志”,意思是说每首诗都代表着作者的一种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