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设计中的兴趣培养策略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f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25-01
  
  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所写的文章有生活、有童趣,内容充实,文从字顺,是新课标下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在思考并且想努力解决的课题。本人经过学习思考,想结合以前作文教学的经验,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新课标为指导,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究,着重探讨习作教学中的兴趣培养策略。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爱学生,真心地帮助他们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并且尽可能地影响他们,让他们有爱心,善良,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和其他人。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学生,才比较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的文章才有情感,才能够打动别人爱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
  二、怎样让孩子们的习作都充满真挚的情感,充满对生活、对大自然、对老师同学和亲人朋友的爱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水平,增加知识积累,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本以及配套课外阅读课本中,有许多典范之作,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结构、风格及情感处理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读写迁移,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优美文章。
  2、注重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览室称为“思维之室”。他认为大量的自由阅读,能够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学生阅读的材料越多,思维就越深、越活。
  3、教会学生读懂“无字书”。生活是本“无字书”,学生必须走进生活,走上社会,走向大自然,进行生活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做生活的主人,切勿做看客。此外,教师的阅历,也是送给学生的一本“无字书”,对于一些问题,教师能高瞻远瞩;对于较为新鲜的知识,教师通过思维加工,进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文章在不失自然的前提下,变得成熟老练起来。
  三、指导好作文,包括语言的积累,句子的修改锤炼和修饰,结构的安排等等。学生对写作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充分的素材,这只是完成了作文的一部分,必须要通过学生多练、多改,才能使学生作文获得成功。这一过程,尤其重要,教师必须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写作,方能使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1、课外练笔,巩固兴趣
  课外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有力措施。它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愿望、爱憎、好恶,陈述自己的观点。
  在课外练笔中,学生置身生活,留心周围的事物,积极观察自然景物、风土人情和复杂的社会生活,这就使学生喜欢观察,乐于思考,对观察和思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外练笔的范围很广,方式很多,如观察笔记、读书笔记、生活札记、随笔、随感,还可以尝试进行诗歌、散文、寓言、童话、故事等的练习,这样就能全方位、多侧面地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
  2、恰当命题,激发欲望
  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或想说的话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叶圣陶先生曾说:“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去对待它。”可见,命题必须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饱和的感情。
  (1)同一材料,多种拟题。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掘其写作潜能,即使是同一次活动,也要让其写出不同的韵味来。
  (2)想象作文,展开翅膀。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写想象作文,能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发挥。小学生接触的想象作文一般有三种:一是童话式想象作文,二是科幻作文,三是未来现实生活的想象作文。
  (3)自由探索,开放作文。这里的开放不仅指作文教学形式上的自由开放,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开放,即作文要回归自然,要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学生可以去旅行,深入社区,调查社会,采访人物。在这由内心到大自然及现实世界的交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创作欲是最有意义的。因为这些是直接体验,留给学生的新鲜感、深刻的印象以及探索后的满足和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3、文不厌改,百炼成钢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文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自悟自查,学生自改。即学生作文稿拟好以后,安排专门时间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感受,边查边改。一是感受情感强弱、停顿长短,查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二是感受语句是否含混扭捏,查语句是否明白通顺;三是感受语言的表达是否与内容贴切,查用词是否恰当;四是感受内容是否杂乱,前后意思是否重复,查段落层次是否清楚。
  (2)相互换读,商议修改。在此过程中教师一要根据教材训练重点的要求,明确修改要点;二要明确修改程序:可以自己选择伙伴,你读我听,对照作文要求相互讨论,交流协商,然后动笔修改。如果二人意见一时不能统一,可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等途径解决。
  (3)选准范例,集体修改。教师可选出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作品具体分析,引导学生集体修改,旨在教给学生修改方法,进一步提高其修改能力。在范例修改中,学生往往众说纷纭,要引导其各抒己见,要在基本统一时决定怎么改,不要走过场,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引导探究精神,提高修改能力。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16-01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如何对其进行评价,以及评价的目的是什么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难题,目前业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给一线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事实上自从《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颁布以来,特别是2004年秋季实施国家级高中新课改试点
摘 要:多媒体技术集视、听、触多种感官相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作用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1-118-01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学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风事物宏观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17-01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质与量的高要求,信息技术逐步走入了传统课堂。根据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十二课内容《走近香港——幻灯片模板、母版和版式》内容,学会幻灯片的制作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将有很大的帮助,而香港作为我国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23-01    新人教必修4第二章平面向量,已知A,B是直线l上任意两点,O是l外一点,则对直线l上任意一点P,存在实数t,使关于基底{,}的分解式为=(1-t)+t   此向量等式叫做直线l的向量参数方程式,其中实数t叫做参数,并且满足=t.  应用一:,前面的系数之和为定值  1.(2007·全国Ⅱ)在△
研究目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因,也是导致人群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提示,空腹血糖受损(IFG)可能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但是相关的研究
摘 要:在当前积极推行的学校素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育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26-01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2-124-0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设课。本课教学以“植物籽粒拼图”为课题,利用各种植物的种子、纸板和胶水进行拼图、粘接,创造和设计形象。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利用身边容易得到的材料进行创造、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