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分析思考

来源 :饮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4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主要是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治疗效果。方法:主要是选取了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其中男性为42例,女性为19例,在患者中有高危人群16例,中危人群24例,低危人群21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分析初始经验型抗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为这些患者制定集中治疗方案,针对其发病特征进行治疗,主要抗感染治疗方案为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以及联合二、三、四代头孢,最终所有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结论: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中,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以及联合二、三、四代头孢抗菌药物经验型抗感染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50―01
  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来说,主要是指在医院外感染的肺部炎症,病原体在病人入院前潜伏在病人体内,严重的威胁着人群的健康。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主要是分为高危人群、中危人群以及低危人群。目前来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以下则是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要是选取了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其中男性为42例,女性为19例,年龄在16~9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1±16.4)岁,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有4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胸膜炎有15例。在患者中有高危人群16例,中危人群24例,低危人群21例。
  1.2 方法
  为这些患者制定几种治疗方案,针对其发病特征进行治疗。首先针对其低危人群的治疗方案是接受0.5g阿奇霉素或0.3g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1次/d,持续时间最低7d。其次就是对中危人群的治疗方案,让其接受0.5g的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次/天加3.0g的头孢呋辛或者是2.0g的头孢替安,亦或是2.0g头孢哌酮。最后就是对高危人群的治疗,让其接受0.5g阿奇霉素的静脉滴注1次/d加3.0g的头孢哌酮,2次/d,持续时间最低7d。对所有的入院患者进行记录,对其治疗情况以及好转情况进行分析,定期进行观察,若是患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那么要对其症状进行适当的换药处理。
  2 结果
  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之后,所有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在治疗后7d,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药物过敏现象,但是都进行了换药处理,之后进行策略性换药的患者为4例。在治疗后14天,策略性换药患者为6例,3例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伴胸膜炎治疗附片无法吸收,对其进行换药处理。1例患者用阿奇霉素后出现了恶心状况,将其滴注速度降低后,状况逐渐变好。在经过21d的治疗后,所有患者都得到有效的恢复。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作为威胁人类健康比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死率。且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位居死亡病因的第六名,尤其是在传染性疾病上社区获得性肺炎占据首位。另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多,也就造成了免疫损害宿主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这样就使得病原体开始发生变迁,同时耐药率也在不断增长,而这些因素最终就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初始抗感染治疗费用在逐渐增高,失败率随之增多。在临床上对病原菌进行检测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在实际中,大多是在还没有检测出病原菌的过程中就依靠经验性来选择用药的。另外在检测中所检测出的病原菌不一定就是最终的致病菌,但是没有被检测出来的病原菌也不一定就不是致病菌的现象十分的常见,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也就造成了进行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在重症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治疗是不能拖延的,所以在医生在经验性抗感染初始治疗药物的选择上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治疗。当初始阶段的治疗正确时,则会提高抢救的成功率,这样也就降低了死亡率。但是一旦在初始阶段的治疗是错误的,不仅会降低抢救成功率,还会增大死亡的几率。
  在临床上,进行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主要是针对致病菌所选择的抗菌药物。现如今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已经发生的变化,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肺炎链球菌、七十年代的后期的革兰氏阴性菌发展成为了通过支原体、卡它莫拉菌与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的致病菌。所以为了适应致病菌的变化,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中由一些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如头孢类药物,已经逐渐转向了大环内酯类的药物。在国外的一些国家中很早就采用了大环内酯类的药物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选药,并只对一些高危的患者才联合头孢类的药物。在我国虽然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指南上也采用这样的治疗手段,但是在实价临床上还是习惯性采用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比较多。由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发病比较急、进展速度快等特点,所以在只有正确的治疗对于预后的改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临床上经常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现象,所以就很容易造成误诊的现象,因此也可以说正确的进行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如今在临床工作中,已经逐渐感受到对大环内酯类的药物对于下呼吸道感染上的疾病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所以相应的也就对门诊患者中口服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目前我国对于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所采用的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上的效果并没有进行总结,所以对于此类的研究也比较匮乏。根据以往的调查上可以看出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针对与一些比较低危类的人群来说,可以选择单独使用阿奇霉素或是左氧氟沙星类的药物,而对于一些中高危类的人群来说,可以选择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菌素类的药物,在选择大环内酯类的药物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初始性抗感染治疗上,有着安全度高,治疗效果合理可靠等疗效,同时高中危患者则可以联合使用二、三、四代头孢菌素效果较好。
  [1]赵向荣.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62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04),:15-16.
  [2]陈林果,钟玉全.152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06):20-25.
  [3]梁颖,习昕,刘双.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01):30-31.
  [4]丁国林.老年人院外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点[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11,(01):40-41.
  [5]魏风芹,柴文戍.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2,(16):50-5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资料观察经颅多普勒(TCD)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100例的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100例SS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TCD对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及频谱的变化进行检测,采用彩超对锁骨下动脉血管闭塞及狭窄程度进行检测。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经TCD检测Ⅰ期盗血47例(左侧23例、右侧24例);Ⅱ期盗血33例(左侧19例、右侧1
【摘要】目的:主要是对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探讨了其疗效,阐述了优势所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分别为30例。实验组主要利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主要是利用传统的疝修补术。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实践、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进行对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微生物检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生物检测技术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丰富了微生物的检测手段与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也节约了检测所用的时间。因此,临床微生物的检测工作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但是,目前临床微生物的检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微生物检测的进一步发展,相关人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微生物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1]。 
【关键词】嗜血细胞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5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49―02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性增生,以过度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临床主要
【摘要】目的:观察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本组治愈38例,占38.0%,显效41例,占41.0%,有效17例,占17.0%,无效4例,占4%,有效率为96%。结论:直流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离子导入;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