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苷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ka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槲皮苷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Aβ25-35组,槲皮苷低、中、高剂量组。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双染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Caspase-9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β25-35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0.362±0.036比0.453±0.045,t=4.230,P<0.05),细胞早期凋亡率[(17.89±1.81)%比(2.31±0.23)%,t=8.623,P<0.05]及晚期凋亡率[(19.56±1.95)%比(3.32±0.32)%,t=8.562,P<0.05]均显著提高(P<0.01),Caspase-3(4.93±0.50比1.32±0.13,t=6.325,P<0.05)、Caspase-9(4.46±0.45比1.45±0.14,t=6.105,P<0.05)活性显著提高(P<0.01),bax表达量上调(0.08±0.01比0.98±0.08,t=6.923,P<0.05)、bcl-2表达量下调(0.45±0.05比0.04±0.00,t=5.124,P<0.05),PI3K(0.16±0.01比2.23±0.24,t=4.236,P<0.05)、p-Akt(0.35±0.03比0.98±0.10,t=6.359,P<0.05)表达量下调;与Aβ25-35组比较,槲皮苷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活力显著上升(0.432±0.043比0.362±0.036,t=4.259,P<0.05;0.464±0.046比0.362±0.036,t=5.856,P<0.05;0.523±0.052比0.362±0.036,t=6.258,P<0.05),细胞早期凋亡率[(12.19±1.22)%比(17.89±1.81)%,t=4.355,P<0.05;(6.69±0.68)%比(17.89±1.81)%,t=4.698,P<0.05;(3.31±0.37)%比(17.89±1.81)%,t=5.632,P<0.05]及晚期凋亡率[(12.46±1.25)%比(19.56±1.95)%,t=5.321,P<0.05;(8.37±0.84)%比(19.56±1.95)%,t=5.967,P<0.05;(4.28±0.43)%比(19.56±1.95)%,t=6.597,P<0.05]均显著降低,Caspase-3(4.06±0.41比4.93±0.50,t=5.326,P<0.05;3.08±0.32比4.93±0.50,t=6.257,P<0.05;2.08±0.21比4.93±0.50,t=6.984,P<0.05)、Caspase-9活性显著降低(3.52±0.35比4.46±0.45,t=4.214,P<0.05;2.78±0.27比4.46±0.45,t=5.987,P<0.05;1.85±0.18比4.46±0.45,t=6.865,P<0.05,bcl-2表达量上调(0.18±0.02比0.08±0.01,t=4.215,P<0.05;0.26±0.03比0.08±0.01,t=4.956,P<0.05;0.83±0.08比0.08±0.01,t=6.425,P<0.05),PI3K(0.25±0.02比0.16±0.01,t=3.231,P<0.05;0.43±0.04比0.16±0.01,t=4.239,P<0.05;1.23±0.12比0.16±0.01,t=6.865,P<0.05)及p-Akt表达量上调(0.43±0.04比0.35±0.03,t=3.215,P<0.05;0.45±0.04比0.35±0.03,t=3.243,P<0.05;0.65±0.06比0.35±0.03,t=5.326,P<0.05);槲皮苷中、高剂量组中bax表达量下调(0.29±0.03比0.45±0.05,t=5.234,P<0.05;0.09±0.01比0.45±0.05,t=6.216,P<0.05)。

结论

槲皮苷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抵抗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虽然数十年来,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在不断发展,但目前肝癌的诊断仍主要依赖于影像学、组织活检和甲胎蛋白(AFP)等肿瘤标志物。受限于上述检测手段的特异性和灵敏性,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失去手术机会,故目前肝癌的整体预后仍然很差。因此,如何实现早期诊断,实施精准个体化治疗对提高肝癌的整体预后至关重要。液体活检主要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和游离D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存在于各类真核生物中最广泛、最稳定、最保守的mRNA修饰方式。它由甲基化酶引入,去甲基化酶去除,甲基化修饰结合蛋白识别。肝脏是最大的消化及代谢器官,m6A修饰在生理性肝脏功能及各类病理性肝病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m6A修饰在常见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细胞癌、肝母细胞瘤等)中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了m6A修饰作为潜在干预靶点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预处理在减轻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LIRI模型,将50只SD大鼠(购自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左西孟旦预处理组(Levo组)、IPC+Levo组,检测各组动脉血气结果、计算呼吸指数(RI),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观察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5-Fu,购自南京凯基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长、细胞膜完整性以及荷瘤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拍照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检测来评价细胞膜完整性。构建BEL-7402/5-Fu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来评价体内抗肿瘤效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高压电场显
肝纤维化为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一种代偿反应。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肝代谢失调,肝星状细胞激活与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密切相关,而这其中涉及大量信号通路的调节。叉头转录因子(Fox)通路对细胞代谢、存活、增殖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肝纤维化不同发展阶段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此对Fox家族参与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CARMN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观察CARMN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癌与癌旁组织样本配对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选取lncRNA CARMN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平台分析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ARM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微小RNA(miRNA,miR)-145的调控在肿瘤复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6年至2017肝癌手术患者40例,检测术后血清IGF-1浓度变化;建立小鼠肝切除模型,检测术后血清IGF-1表达变化;Transwell检测IGF-1作用后HepG2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以及miR-145、E盒结合锌指蛋白2(Z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SphK/S1P)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肝窦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将40只适龄雄性大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信封法随机分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IRI+等体积生理盐水组(IRI组),IRI+SphK激动剂组(PMA组)和IRI+SphK阻断剂组(DMS组)。建立大鼠IRI模型,通过对SphK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643调控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B1(CYP11B1)对小儿骨肉瘤增殖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8例小儿骨肉瘤患者,年龄(12.04±2.68)岁,男12例,女6例,同期收集18例性别和年龄配对的健康儿童。应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细胞株,共分为五组:空载组,正常生长组,miR-643模拟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携带核酸、蛋白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密切参与细胞与细胞、微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在肝癌的诸多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以外泌体在肝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血管生成、耐药等方面的作用为切入点,就外泌体作为肝癌诊断、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为今后肝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