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成败。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足,深入探究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的对策,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
为了根本解决农村中小学和学前“双语”师资短缺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2009年开始实行双语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政策,积极吸引和鼓励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双语教师队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作为一名“准双语教师”,其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成效。那么,在校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如何?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是否持有较高的学习动力?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征
笔者通过对昌吉学院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发现目前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普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笔者对所教几个院系的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考勤情况的统计,发现每节课都有四到五位学生缺课,迟到情况较为普遍,而且每堂课都有十几位学生不带纸、笔和教科书,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能够做到全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睡觉、玩手机的同学较多;积极主动回答提问、参与小组讨论的学生较少;学生习惯于被动、单向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后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复习所学内容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为60%左右。教学是完成学校培养目标,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然而就课堂教学观察的结果而言,说明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势必会影响到其学业成绩和学习质量。
(2)学习兴趣不浓厚。笔者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的访谈得知:有些学生的志向并不是想加入教师队伍成为一名教师,而是高考录取时被调剂;有些学生报考专业前并不了解所选专业,只是按家长、教师意愿来填报;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感到茫然,仅仅是因为“学生需要去上课,所以才去上课”“不知道该学什么,学校安排的课程,我去听便就是了”。 这些情况都表明,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们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对自身的兴趣、需要并不明确。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具有的浓厚兴趣、强烈需要,才是学习者积极主动追寻知识,不断提升自我的真正内驱力。
(3)学习方法不合理。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可循的,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学习者学习方法的适当性会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及学业成绩的好坏。学习方法的不恰当间接地导致他们失去学习信心及学习兴趣,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大学教育属于专业教育,教师只是充当专业引领人的角色,学生们的学习主要依靠其自主学习。然而就实际的调查而言,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在学习上没有方法可言,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所采用的方法与已有经验之间的适切性不高。准教师一定要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学习的有效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而为自身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
(4)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预期应到达的结果,它可以为学习者指明努力的方向。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就会陷于懒惰、迷茫甚至无所事事的境遇。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部分少数民族免费双语师范生学习并非“为了将来从教储备知识基础”“为了获得知识,实现自我的发展”,而是为了“得到表扬”“超过同学”等。这说明部分少数民族免费双语师范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对自身整体的学习规划与长期的职业规划,对将来从教所需的相关理论准备缺乏认识,也不清楚自己在校期间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业要求。没有目标,没有规划,就无法明确努力的方向,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动力的削弱。
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归纳出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长期从教的职业信念。职业信念是个体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以及事业所持有的坚定态度。对于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而言,一定要坚定自己长期工作、奋斗在教学一线岗位的信念,立志成为一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双语教师。
当在访谈中问到“假如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你是否还会选择免费师范教育”时,只有35.34%的学生一定会选择免费师范教育,25.62%的学生一定不会选择再成为一名双语免费师范生。当问到“作为一名双语免费师范生,你是否已经做好了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准备”时,仅有40.15%的学生已经做好长期从教的思想准备。这表明部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缺乏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的缺乏必将会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们是否树立了长期从教的职业信念,已成为影响其学习动力的关键原因。
(2)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民考民的学生,另一种是民考汉的学生。这两类学生最大的不同是汉语水平的差异。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掌握汉语水平的程度高低会直接影响其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对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课堂学习的观察发现:70%的学生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只能读不能全部理解;20%的学生既不能读也不能理解;只有10%的学生能做到既能读也能理解。学生们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既听不懂,又不感兴趣,更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现有的汉语水平不足以完成其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更不可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3)对自己的专业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不高。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排斥上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从而出现经常逃课或者上课睡觉、玩手机等问题。同时,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也会影响到其学习动力的激发。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师要随时根据所教学生的水平与教学内容难易度适时改变教学方法,不能墨守成规或完全复制他人的教学方法。因此,给少数民族学生上课时,不能生搬硬套给非少数民族学生上课的模式,而是要根据所教学生汉语水平、教学内容难易度以及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的掌握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仅包括奖励机制也包括惩罚机制。奖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学业成绩优秀、学习刻苦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惩罚机制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校正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不努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其学习动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合理、适时地运用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活动需要个体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得以完成。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对学生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也是衡量学生学业成就高低的标准。
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提高的有效策略
就笔者对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状况的观察发现,部分双语免费师范生热爱教师职业并能够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动力,将来势必会成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但是,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以便有效地提高其学习动力。
(1)加大对双语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宣讲。新疆双语免费师范生政策已经推行六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要被社会接受与认可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为了更好地使社会各界,尤其是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更好地了解该政策,就需要进一步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使学生和家长能够认识到双语免费师范生政策,同时要明晰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使他们能够在充分权衡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做出更符合学生自己和家庭实际情况的决定。加大对双语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宣讲,有利于提高双语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坚定其将来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教育的信心,进而增强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观察与访谈中发现,部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对自己职业生涯缺乏很好的规划,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加强双语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作为一名准教师对于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师素质的要求以及对双语教师职业的认识都不够清晰,在其进行职业规划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困惑,这都需要专业人员对其给予必要解释和个性化指导,使他们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做好职业规划。
(3)严把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生源质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素质直接关系到新疆双语教育事业的成败。因此,严把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生源关,鼓励和吸纳少数民族中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到双语免费师范生的队伍,从源头上提高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的整体水平,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奠定基础。
(4)加强教学与学风的改革。环境对个体的学习活动存在较大影响。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于校园、成长于校园、生活于校园。良好的学习风气是培育良好精神风貌、文化素养以及道德素质的沃土,它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其学习活动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在教学中应增加学生讨论的比重,并给予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更多实践的机会。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科兴趣,激发其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动力,使其体验自我实现与自我满足,增加其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陈进,陈旭.新疆高校“双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模式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高春艳.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调查、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柳元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双语师资的现状及思考[J].语文学刊,2010(01).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
为了根本解决农村中小学和学前“双语”师资短缺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2009年开始实行双语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政策,积极吸引和鼓励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双语教师队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作为一名“准双语教师”,其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成效。那么,在校的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如何?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是否持有较高的学习动力?这些都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的表征
笔者通过对昌吉学院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发现目前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普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笔者对所教几个院系的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考勤情况的统计,发现每节课都有四到五位学生缺课,迟到情况较为普遍,而且每堂课都有十几位学生不带纸、笔和教科书,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能够做到全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睡觉、玩手机的同学较多;积极主动回答提问、参与小组讨论的学生较少;学生习惯于被动、单向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后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复习所学内容的学生所占比例仅为60%左右。教学是完成学校培养目标,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然而就课堂教学观察的结果而言,说明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势必会影响到其学业成绩和学习质量。
(2)学习兴趣不浓厚。笔者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的访谈得知:有些学生的志向并不是想加入教师队伍成为一名教师,而是高考录取时被调剂;有些学生报考专业前并不了解所选专业,只是按家长、教师意愿来填报;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感到茫然,仅仅是因为“学生需要去上课,所以才去上课”“不知道该学什么,学校安排的课程,我去听便就是了”。 这些情况都表明,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们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对自身的兴趣、需要并不明确。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具有的浓厚兴趣、强烈需要,才是学习者积极主动追寻知识,不断提升自我的真正内驱力。
(3)学习方法不合理。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可循的,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学习者学习方法的适当性会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及学业成绩的好坏。学习方法的不恰当间接地导致他们失去学习信心及学习兴趣,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大学教育属于专业教育,教师只是充当专业引领人的角色,学生们的学习主要依靠其自主学习。然而就实际的调查而言,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在学习上没有方法可言,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所采用的方法与已有经验之间的适切性不高。准教师一定要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学习的有效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而为自身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
(4)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预期应到达的结果,它可以为学习者指明努力的方向。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就会陷于懒惰、迷茫甚至无所事事的境遇。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部分少数民族免费双语师范生学习并非“为了将来从教储备知识基础”“为了获得知识,实现自我的发展”,而是为了“得到表扬”“超过同学”等。这说明部分少数民族免费双语师范生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对自身整体的学习规划与长期的职业规划,对将来从教所需的相关理论准备缺乏认识,也不清楚自己在校期间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业要求。没有目标,没有规划,就无法明确努力的方向,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动力的削弱。
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归纳出导致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长期从教的职业信念。职业信念是个体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以及事业所持有的坚定态度。对于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而言,一定要坚定自己长期工作、奋斗在教学一线岗位的信念,立志成为一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双语教师。
当在访谈中问到“假如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你是否还会选择免费师范教育”时,只有35.34%的学生一定会选择免费师范教育,25.62%的学生一定不会选择再成为一名双语免费师范生。当问到“作为一名双语免费师范生,你是否已经做好了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准备”时,仅有40.15%的学生已经做好长期从教的思想准备。这表明部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缺乏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的缺乏必将会导致其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们是否树立了长期从教的职业信念,已成为影响其学习动力的关键原因。
(2)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民考民的学生,另一种是民考汉的学生。这两类学生最大的不同是汉语水平的差异。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掌握汉语水平的程度高低会直接影响其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对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课堂学习的观察发现:70%的学生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只能读不能全部理解;20%的学生既不能读也不能理解;只有10%的学生能做到既能读也能理解。学生们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既听不懂,又不感兴趣,更不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现有的汉语水平不足以完成其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更不可能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3)对自己的专业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不高。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满意,排斥上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从而出现经常逃课或者上课睡觉、玩手机等问题。同时,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也会影响到其学习动力的激发。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师要随时根据所教学生的水平与教学内容难易度适时改变教学方法,不能墨守成规或完全复制他人的教学方法。因此,给少数民族学生上课时,不能生搬硬套给非少数民族学生上课的模式,而是要根据所教学生汉语水平、教学内容难易度以及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的掌握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 (4)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仅包括奖励机制也包括惩罚机制。奖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学业成绩优秀、学习刻苦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惩罚机制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校正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不努力、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其学习动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合理、适时地运用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活动需要个体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得以完成。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对学生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也是衡量学生学业成就高低的标准。
三、新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提高的有效策略
就笔者对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状况的观察发现,部分双语免费师范生热爱教师职业并能够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动力,将来势必会成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但是,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表现出学习动力不足。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以便有效地提高其学习动力。
(1)加大对双语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宣讲。新疆双语免费师范生政策已经推行六年,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要被社会接受与认可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为了更好地使社会各界,尤其是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更好地了解该政策,就需要进一步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使学生和家长能够认识到双语免费师范生政策,同时要明晰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使他们能够在充分权衡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做出更符合学生自己和家庭实际情况的决定。加大对双语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宣讲,有利于提高双语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坚定其将来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教育的信心,进而增强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观察与访谈中发现,部分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对自己职业生涯缺乏很好的规划,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因此,加强双语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作为一名准教师对于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师素质的要求以及对双语教师职业的认识都不够清晰,在其进行职业规划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许多困惑,这都需要专业人员对其给予必要解释和个性化指导,使他们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做好职业规划。
(3)严把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生源质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与素质直接关系到新疆双语教育事业的成败。因此,严把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生源关,鼓励和吸纳少数民族中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到双语免费师范生的队伍,从源头上提高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的整体水平,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奠定基础。
(4)加强教学与学风的改革。环境对个体的学习活动存在较大影响。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习于校园、成长于校园、生活于校园。良好的学习风气是培育良好精神风貌、文化素养以及道德素质的沃土,它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其学习活动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在教学中应增加学生讨论的比重,并给予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更多实践的机会。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少数民族双语免费师范生学科兴趣,激发其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动力,使其体验自我实现与自我满足,增加其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陈进,陈旭.新疆高校“双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模式构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高春艳.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调查、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柳元丰.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双语师资的现状及思考[J].语文学刊,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