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课堂与自主学习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t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开放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走向民主化。“开放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自己去谈学习后的感受,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得以提高。学生将得到主动发展,尝到创造者的快乐,成功者的喜悦。
  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正是告诉人们: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开放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走向民主化;而开放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走向民主化,教师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激励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建立民主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围着老师的问题转,在老师既定的框架内回答问题。虽有议论纷纷的场面,但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思维被限制。其实只要教师相信学生,孩子们完全能够提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地“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提出问题,寻找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活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一般来说,出示课题,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会有许多的问题,虽然这时的问题都较浅,但大多是关系课文的内容或情节。
  例如,《丰碑》一课,出示课题后,笔者让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1)丰碑是什么意思?(2)这是一座怎样的纪念碑?是纪念谁的?这些问题,其实就是课堂原来要问的,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往往会产生更多更深的问题。比如,(1)课题说丰碑是高大的纪念碑,为什么课文写军需处长?(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笔者再次鼓励学生:“你们这么聪明,这些问题不要老师讲,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答案已经暗含在里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比围着老师的问题转有劲多了,孩子们往往为有新的发现而兴高采烈,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敢于提出问题的民主氛围,开放语文课堂。
  朗读的好差——让学生自己评价
  孩子们听别人的朗读(包括录音、范读、指名读等),内心产生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或赞同,或欣赏,或提出异议,这正是孩子们对课文不同理解的结果。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命令孩子去怎么读,要带着什么的感情去读,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评价,在评价中学读。民主的评价,能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开放的课堂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价能力,促使其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应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从中受到鼓励,增强信心,明确方向,大胆挺进,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主动发展的目的。
  例如,指点学生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读得最好的是哪一部分?”“他刚才是怎么读的?”“你能像他一样读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如此,孩子们往往会在相互切磋、交换意见的过程学习朗读,并达到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鼓励学生相互“挑刺”,让学生之间互相挑朗读时的毛病,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时,学生挑毛病兴致勃勃,而被挑毛病的同学往往不服气,还要互相争辩一番,仔细评论,饶有兴趣,朗读训练效果不言而喻。
  不同的意见——平等与学生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的沟通,与学生平等交流,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将“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教学中应允许学生出错,教师不能害怕学生出错甚至因此故意提示答案,而要以学生一时的错为“砖”引出知识真谛的“玉”来。只有在气氛民主、宽松的开放课堂中,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充分表现、主动发展。当然,如果学生的问题不找边际时,就可以说“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请大家一起……”“关于这个问题,老师也有与大家不同的意见,大家看对不对”等等,转移到话题正规。一般来说,学生对老师的问题,意见总是十分重视和感兴趣的,也相当尊重,交流讨论也就不难进行。在平等讨论与交流中,师生达成共识,比之教师以权威的身份出现,强迫学生接受好多了。
  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开放语文课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大纲指出: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是主体,具有自主性,教师在教学中授之以法,又不拘泥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立足于儿童个性特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真正体现对学生的信任。
  如教学《瀑布》一文,当进行第二教学环节“自读自悟,初步感知”时,笔者和颜悦色地说:“孩子们,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组自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瀑布的美景;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式也可以。”话一说完,学生们立刻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在交流汇报中,学生们充分动起来,课堂上充满了生动的乐趣,形成了主动和互动的民主浓厚气氛,使课堂焕发了活力。
  学后的感觉——让学生自己去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告诉大家,学生读一篇课文、或明白什么道理、或受到什么启发都应该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领悟甚至是教参的分析去代替孩子们的感受。古人云:“情动而辞发。”读了课文,学生都有所感悟,情感受到了熏陶,心里有话可说,这时,教师应遵循语文新课标,开放语文课堂应让给学生谈感受的民主空间。学生的见解,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如教学《挑山工》一课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孩子们的感受真是各不相同。(1)有的说,挑山工一个劲儿向前走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向前;(2)有的说,告诉我做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3)有的说,我觉得挑山工很珍惜时间;(4)有的说,挑山工做事踏踏实实,我想到自己平时做事不够踏实,要改正;(5)有的说,我体会到挑山工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光荣;(6)有的说,我们要认真地对待每件事;等等。正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学生说感受时,才会那样畅所欲言,有自己独自的体会。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如果教师仅以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衡量学生的自我感受,往往会使众多的学生感到望尘莫及,自叹弗如。
  总之,语文课堂应该是民主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开放课文课堂,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合作的伙伴,让学生自己去谈学后的感受,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一句话,只有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语言环境中自主学习,学生才能提高素养,才能真正地体现“课标”倡导的人文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将得到主动的发展,尝到创造者的快乐、成功者的喜悦。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龙华乡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人类如果希望定居火星,就需要在火星上制造大量有机化合物。从地球上运送燃料、药物等有机化合物到火星上,一是很难运过去,二是费用太昂贵了。在火星上,96%的大气是二氧化碳,没有氧气,但是那里有阳光和水,尤其水在极地冰盖中相对丰富,而且火星大部分地区的地下都可能冻结着大量的水。这给在火星上制造有机化合物提供了可能性。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在过去的8年里,研究人员一直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感知经典书籍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黑龙江省鹤岗市红旗一校积极开展读书艺术节活动。读书节分两个时段进行,第一时段进行班级阅读展示,第二时段进行了讲故事专场、一本好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交流专场、学生“好书推荐”交流分享专场、家庭读书经验分享专场、教师读书交流专场以及表彰颁奖总结专场,多层次、立体的阅读活动展示,展现了师生在阅读中的体验、感悟、收获。  此次活动让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微视频、思维导图等记录玩得特别开心的一次经历。  2.能运用连续变化的动作,分步写清楚玩的过程,加以声音表达高兴的心情。  3.能依据习作评改清单,初步评改他人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连续变化的动作,分步写清楚玩的过程,加以声音表达高兴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真体验,活化“好玩”思维  1.图文并茂,回忆都玩过哪些好玩的游戏。  击鼓传花:生生接
对教育平台进行优化完善  让梦想引领美好未来  从实质内涵中树立学习标杆  对教育平台进行优化完善  主持人提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教育活动来使我们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真正的深入人心,在青少年学生心中激发起建设祖国和振兴民族的热情?  四川省成都市川化中学校长何庆云:学校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责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未来和希望。“中国梦”饱含
他择善固执,且能抓住每一线希望,利用每一个机会。他也许因某人不反对他的意见一时高兴,但事后他对这个人绝不会表示赞许,尤其当他发现此人是揣摩首相的心理时。  丘吉尔八十岁生日时,英国国会上下两院联合赠送他一幅大画像,是当时名画家兰姆·苏士朗的杰作,把丘吉尔画得像一只陷于困境的怒狮。  丘吉尔解嘲地评论他的画像:“这幅画像是一件了不起的现代艺术,其中显然融合了一种力量与坦诚。”  活力充沛,说话直言无
2016年2月,“引力波”三个字震荡了全世界,刷爆了朋友圈。沉浸在传统佳节里的中国,由此掀起了一轮崇尚科学的热情,激发了对浩渺宇宙的奇妙想象与对探索宇宙规律的向往。透过“引力波”,人们对“基础科学的艰辛而美丽”有了真切的认知,科学工作者们对如何推动创新有了深切的思考。  这一场科学的心跳,源于一个来自宇宙深处的、久远而微弱的信号,而这一信号被蓝色星球上的人们捕捉到了。如果爱因斯坦听到广义相对论发布
开设综合实践课,让教学改革在办学过程中深入开展,让改革成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然生成。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委员会”,开辟学科课题、加强课改科研、建设十大基地,湖南隆回一中通过“大课堂”诸多举措,体现了该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思考。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自新一轮教育改革以来,在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专家指导下,在湖南省大课堂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隆回一中坚持“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改革开放后40年,我国积极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贡献者和维护者。当前面对多边贸易体制停滞、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逆全球化挑战,中国如何更好处理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现在打出租车很方便,但对于特殊人群,如行走不便的老年人、孕妇,以及肢体残障人士,打出租车就不太容易了。因此,我们为他们设计了一种智能化出租车亭,它既可以利用人体感应触发电源开关呼叫出租车,还可以在里面安心等候出租车。  智能化出租车亭由地面人体感应器(电源开关)、手型闪光灯、CPU闪光控制器、太阳能电池、蓄电池、照明灯,以及打车亭构成。其核心设计就是在亭子地面设置人体感应器,人走到感应区内,触动电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称,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内地专家表示,“减贫”一直是中国人权类白皮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亦是中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中国政府把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非常核心的位置,不仅为人民提供基本生活权利保障,也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扶贫,使贫困人口真正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这是中国在人权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香港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