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散文中优美的语句、细腻的情感、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独特的意境等都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美。所以在高中散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发现散文中的美,并将这些感受以合理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通过实际的散文教学案例,总结出具体的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散文阅读;审美能力;课堂教学
  散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教师在散文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模式,一味地向学生传授一系列的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以至于忽略了散文带给读者的极致的美。为了更好地迎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散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就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通过这篇散文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散文的极致美。
  一、 创设情境,体验散文的意境美
  感受意境是体会散文美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作者通过描绘意境,让读者体会作者笔下优美的环境。教师在向学生描绘散文的意境时,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类似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体验散文的意境美。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作者从家里出来之后道路上的环境,与其说是在描述环境,不如说是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自己的心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当时的环境以及作者的心情,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夜色下一条幽静的小路上,人烟稀少,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杨柳。学生看见这张图片之后,不自觉地心里就会感到一丝凉意,同时作者内心的凄凉学生也能够感同身受。由此可见,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将文章中描绘的意境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文章中的意境,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审美体验。
  二、 文本细读,感悟散文的结构美
  都说散文形散神不散,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结构也是自由灵活,它在表述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形散”是指作者在表达的时候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而“神不散”是指整篇文章在表述时作者的整体思想和情感是不变的,作者的情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所以,散文的结构看似涣散,实则集聚,这就需要我们对文章进行细细品味,感悟散文的结构。
  例如,在分析《荷塘月色》的第三自然段时,前半部分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内心的苦楚,写自己一个人走在这条小路上的孤独,这正好承接了上文的内容。而本段的下半部分就写作者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是好好地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通过阅读这里可以知道作者此时的心情已经逐渐地好转,从而为下文描绘美丽的荷塘景色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分析到这里,学生都已经明白这一段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此外,通过阅读全文,很容易地就可以分析出作者的活动轨迹:缘起——去荷塘——观荷塘——离荷塘——回家。这样分析下来,整篇文章的结构就一目了然。因此,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分析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如何在自由的语言中围绕一条线索来进行表述,细细体会散文的结构美。
  三、 品味语言,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散文的语言华丽而又细腻,散文作家经常从细微处落笔,朴素、自然、流畅,既不刻意雕饰,又清新自然,并且从这些语言中自然地流露出情感。所以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鉴赏和品味散文的语言描写,体会语言的魅力,并且养成积累的习惯,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在积累和鉴赏的过程中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例如,在《荷塘月色》中,语言描写的运用当属作者在描绘荷塘景色、月色以及四周之景时的表述,这几段文字,读来让人陶醉。比如:“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仔细品味文章的语言会使自己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中,那个世界只有这些美好的景色,没有任何忧愁。从作者的笔下感受到的这些荷花也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不禁让人陶醉在这一片美好之中。由此可见,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品味文章中的语言,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静静地感受散文语言给自己带来的美妙。
  四、 主题升华,体会散文的情感美
  散文的感情也是弥足珍贵但又是含蓄的,作者不会直接地表露出来,我们应该从作者的语言中进行体会和升华,感受作者细腻的情感,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深刻地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美。
  通过学习和阅读《荷塘月色》,我們可以从作者的文字中体味到作者情绪的变化,与作者一同感受着他的淡淡的喜悦和悲伤,以及作者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学生阅读过后就会回味无穷,并且与作者产生共鸣,去静静地感受这种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情感的美妙,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由此可见,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从而更好地感受散文情感的美。
  散文的情感和细腻的语言需要学生去自主地真实地感受,教师要做好引导,将学生带进一个充满美好的散文世界,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审美体验,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更深层次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因此,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美感受,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胡美娇.高中生现代散文鉴赏能力培养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2]张蕊.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3):89,93.
  作者简介:
  袁婷婷,江苏省溧阳市,江苏省溧阳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新阅读方式,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指导,运用多元化的阅读引导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提出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希冀有效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深入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阅读教学
目的:探索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碱烧伤的兔角膜表面后,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向角膜上
目的:  评估斜视手术对术后干眼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单眼穹隆部切口共同性斜视手术的患者39例,设患者的手术眼为手术组,非手术眼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一天、术后
摘 要: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中,主要的内容是以阅读为主。在这样的教材环境之下,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习作教学,是值得教育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以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的“高尚”这个单元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使用心理活动来书写自己,从而提高学生对自我的理性认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要把握好单元整合的合理度,然后探索出在单元整合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新途径。  关键词:单元整合;习作教学;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总复习,需要复习的内容很多,而时间是有限的。有的教师复习计划设计不合理,常常让学生在一天或几天之内就要复习完大量的内容,学生虽然照着做了,可是因为时间太紧,只是走马观花,还是没有记住,没有真正掌握;有的教师把复习的内容安排得太细,几乎要重新学一遍课文,这样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味同嚼蜡,毫无兴趣,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时间也不允许。如何真正搞好小学阶段的语文总复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对职教语文教学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标准,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更需要注重学生能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行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职教院校;语文教学;教学方法;优化对策  一、 我国职教学院语文课程教育发展现状  (一) 教学形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社会已经逐渐向知识经济时代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