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正不令而行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min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还在读师范的时候,那时才十五六岁,还不大懂得作为一名教师所應承担的责任。但有一天,在去饭堂的途中,我却亲眼目睹了触动我心灵的一幕:一名腿有残疾的妇女,她一拐一拐地拿着大堆垃圾去倒,她那个身体完全正常、只有四、五岁的儿子跟在后面,样子天真可爱,但也学着她妈妈的样子在一拐一拐地走路。脸上充满了稚气的笑容,可能他觉得自己学着妈妈的样子走路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而这孩子的妈妈由于走在前面,对此却浑然不知。这是多么令人心酸也令人深思啊!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模仿力强,而教师是他们最经常、最直接、最权威的模仿、学习对象。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师是教育人的人,那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行为等会不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教师首先是一个人,那么就不等同于机械人。虽然在传授知识时,有教参、教案等资料书。但一个活着的人,他(她)总有一些个人的东西,每个老师的思想、知识等都会千差万别。因此,老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老师自身的一些东西一定会影响对学生的育人效果。简单地说,自身的东西包括内在和外在因素。
  一、内在因素
  (一)教师的知识水平
  “不懂的问题就问老师,你是老师,这个问题你一定懂。”人们常常这样说。这可以说是对老师是一种抬举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不仅要有学识,还要终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学识水平。因此有学识才能成为一名老师。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教师有丰富而渊博的学识。打铁须先身板硬,这就要求做一名好教师,必须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独到的教育思想。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更要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还要不断增加,试问一个目不识丁或者学识不高的老师能给予学生什么呢?学问不精误人子弟。因此我们要把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放在第一位,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好坏,还对学生的品德、学习习惯、性格等也具有深刻的影响。一名教师如果不具有广博而又专业的知识,那么学生会认为老师没有水平,从而动摇了教育的权威性,不会信服于老师,那么教育效果就会大大降低。曾经有过一件这样的事情,一名只有小学毕业水平,而经过几个月的函授的教师,在她任教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写了“科学的春天”这么一个词语搭配,但该老师认为是错的,扣了该学生的分数,该学生愤愤不平,与老师辩解,该老师却由于自身的水平限制,坚持己见。这件事在那位学生的心上留下了阴影,老师的光辉形象没有了,以后对老师所教育的东西总是抱怀疑态度。学生把教师当成一个他们获得知识的宝库,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学生有什么都问,什么都相信老师的心理。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除了能教授正确的知识,还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去信服,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反之,像前面所说的那位老师,就会误人子弟。
  (二)教师的思想素质
  老师的思想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老师是学生的指引人、带路人。当学生对一些事情迷茫时,教师就要为学生分辨是非与对错,许多事情似是而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那么老师就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素质去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明灯,学生也就会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教人”,“教人”过程中与其说是“言教”还不如说是“身教”。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任何教育人格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果老师还注意用身教去影响、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操,教育效果更是事半功倍。例如有一个四年级,该班学生的卫生及保洁意识极差,该班老师虽经多次教育,但效果不大。最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有一天,他上课,一走进教室,就弯下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清洁教桌。最后这位老师说:“我们班太脏了,一会儿放学后,看有哪一位同学清洁一下。”结果,由于受到老师的熏陶,一下课,同学们就抢着清洁。以后也养成了爱清洁的习惯。身教并不是说老师装出来的,而是老师的一种真正的思想道德的体现。它可以帮助学生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转化。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以民主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高。反之,老师用粗暴、压制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唯唯诺诺或者造成反叛心理。在某区教育界轰动一时的“唐某事件”中,如果唐某是一个普通人,那她的事情就不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但正是她是一位人民教师,人们也对她赋予了作为一名教师要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水平。唐某由于违反交通规则,而被交通协管员进行劝阻,唐某老师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在大庭广众之下,与该名协管员发生争执甚至进行厮打,完全丧失了为人师表的形象,可以说,丢了我们区全体教师的脸,闻者足戒,我们一定要从中敲醒警钟。
  (三)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性情也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作为教师应使自己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而且积极、欢乐的情绪应占主导地位。善于驾驭情感,做情感的主人。曾经有一部电影叫《烛光里的微笑》,那一位女老师即使在平常生活遇到了极大的伤痛,但每当她一走进教室,她总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面带笑容,俨然变成了另一个人。这位教师就是一个好的榜样。有时教师举止粗鲁、语言不文明都对学生造成坏影响。有时又由于学生违纪而出现的异常的愤怒等,这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因素。情绪不健康则表现为变态,它对教师工作是很不利的。曾经某市有位男老师由于工作上的挫折,导致心理不健康,砍伤了自己同是当老师的妻子,这是多么可怕啊!试想想:在他心理逐渐畸形的过程中,哪里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呢?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肖传国因对方舟子、方玄昌等人在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上质疑其学术成果不满,遂接受远房亲戚戴建湘找人殴打方舟子二人的提议。随后,在北京做生意的戴建湘找到社会闲散人员许立春,并将肖传国提供的“二方”照片、住址等信息及部分资金交给同为闲散人员许立春。随后,他们对方玄昌、方舟子实施了殴打。肖传国这种扭曲的心态,又怎能教育学生呢?
  二、外在因素
  老师需要为人师表。2010年,南京市教育局发布了《给南京市中小学教师15条礼仪建议》,内容涉及形象与举止礼仪、办公与教学礼仪两部分,涵盖教师的着装、举止、教学、社交、网络等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中小学教师外穿衣物不能过于单薄透明,不外穿吊带衫,不佩戴夸张的耳环、项链等饰物,不能染指甲和头发。老师言行穿着都是学生的模仿对象,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身教重于言传,为人表率,严于律己,应成为每个教师言行的座右铭,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身正,不令而行,不但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更多地得到学生和整个社会对我们教师的尊重。同行们,让我们都来塑造我们教师的美好形象,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象征着文明和美丽的天使吧!
  参考文献
  [1]李亚平.南京向全市中小学教师发出15条礼仪建议[J].上海教育科研,2010(11).
  [2]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J].教育研究,1980(06).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和数学能力的发展。主要的内容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种类以及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的具体做法。教师应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  【关键词】数学思想;渗透;转化;数形结合;模型  《九年制义
【摘 要】24点游戏简单易懂,不受场地限制,对抗性强,寓教于乐。这种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及学业成绩,健脑益智。本文就24点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技巧以及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24点游戏;计算能力;策略  “崇文尚武”是南武建校时就确立的办学思想,也是一代又一代南武学子奋斗的目标。而《星路历程》是南武小学秉承“崇文尚武”的办学宗旨,开展“争当文武双星”活动,进
【摘 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在备课过程中,有效更新传统备课模式,最大化发挥小班化教学模式的优势,真正遵循学生个体差异,因人设材,因材施教,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为例,从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辅优方案预设、批改补差跟进这四个板块,浅议在小班化教学备课模式上的尝试。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备课模式;小学数学  
【摘 要】在新课改中如何按照新课程基本理念改革学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参与式”;教学策略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
【摘 要】课程整合主要是针对各个学科分裂、联系不紧密的现状而提出的一个解决策略。课程整合就是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作为一个教学整合,促进教学内容及结构的变化,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小学数学与科学这两门学科之间有许多相近的知识点,那么针对现在存在的数学、科学学科之间相近的知识点,需不需要进行整合?该如何整合?文章以“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为例对此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科学;课程整合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理解这一命题既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關键,也是理论问题上的焦点和难点。文章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运动的学说,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理论依据、现实依据进行了四个层面的分析
【摘 要】蜀汉封爵制度和曹魏、孙吴一样,多承袭于汉代,这一制度始终伴随着蜀汉政权的兴衰而不断损益变化。由于蜀汉封爵现象散见于相关传记中,故其具体封爵人数一直不甚清晰。清朝考据学家列蜀汉封爵人数共四十一人,一直以来为治史者所引,但其考证存在漏洞。据相关史籍,蜀汉政权至少有五十人取得封爵地位。  【关键词】蜀汉;封爵制度;《三国会要》  有关三国时期的封爵制度,受关注者以曹魏居多,孙吴政权次之,蜀汉则
【摘 要】学习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新课程教学中积极倡导的是学习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提高数学素养;反思;自问;自查  在学
【摘 要】在肯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口头语言在语文学科授课中的作用。语言是人们表达情意的工具,教师语言是其思想意图及授课风格的外化形式。语文教师的语言则充分体现着教师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言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它在语文学科授课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当前,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各国教学改革的方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
【摘 要】我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存在着条块分割设计的问题,本文立足于“衔接”这一关键要领,结合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的实际经验,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阐明完全中学综合实践课程衔接的有效策略,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衔接;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式课程组织形态,这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