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讲评“理、讲、悟、做”四步曲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4289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题讲评课是化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课型。习题讲评能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强化對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提升、拓展创新的目的。习题讲评要把问题理清、道理讲透,要能领悟实质、解决问题,而不是就题讲题、就错讲错。“理、讲、悟、做”是习题讲评的有效之策。
  关键词:习题讲评;知识梳理;感悟;讲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2-0034-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12.010
  习题讲评课是化学课堂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课型。当学生完成一个模块、一个专题、一个单元内容学习任务后,都有配套的练习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与错误,教师都会通过习题讲评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高效率的习题讲评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攻克的课题。其中,“理、讲、悟、做”是习题讲评的有效之策。现以苏教版教材《化学2》专题1,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的习题讲评为例。
  一、理:问题整理与知识梳理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习题讲评首先要明确问题所在,即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和暴露出的问题有哪些,进行归纳整理,并对这些错误做归因分析,是知识缺失还是能力不足,或是其他解题技巧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构建知识树或其它形式的思维导图。
  本单元的作业中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对原子的微观认识,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原子模型;二是对元素周期律的本质认识不足;三是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混淆不清;四是上述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缺乏灵活性。具体表现在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的推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与比较等。
  如(2017年江苏学测题):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2,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W与Y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
  B.电解由Y、z组成的化合物可获得z的单质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由x、Y组成的化合物只有两种
  针对上述问题,带领学生进行回顾梳理,如原子模型可从原子的质量、电荷及电子的运动区域等方面;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看电子层结构(主要方面)和核电荷数大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四个方面:气态氢化物形成的难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能力等。
  二、讲:教师讲与学生讲
  “讲”是习题讲评课的又一重要环节。“讲”不是教师的专利,课堂是师生交流对话、思维碰撞的学习场,“讲”是在师生之间交互进行,既有教师讲,更有学生讲,通过“讲”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使思维“看得见”“听得到”。
  首先,要明确讲的内容。什么该讲,什么不要讲,什么详讲,什么略讲。通常习题讲评的内容应是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或是支撑学科知识框架的核心问题。通过习题讲评使绝大部分同学从中受益,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少数同学或局部问题可以课后与其交流,保证每个学生的问题都能获得解决。其次,合理使用讲授的方式。习题讲评的方式应视具体的讲评内容而定,如果内容相对较少,过程简单,思维力度要求不高可通过简洁的语言讲授。相反,如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过程又复杂多变,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则用文字的形式来呈现,用板书或投影详细的解题过程或用思维导图分析解题的思维逻辑,暴露思维过程。或采用边讲解边板书的方式,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第三,要找准讲的时机。时机是讲评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讲点,即什么时候讲,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都是要认真思考和推敲的问题。当学生出现思维盲点解题受阻时,当学生思维混沌找不到出路时,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误入歧途时,当学生遇到挫折失去信心时都是讲解的极佳机会。第四,要灵活运用讲的策略。一是习题讲评不需要面面俱到什么都讲,共性的问题、重点知识要重点讲,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部分学生个体的问题,解题中的细节问题可少讲甚至不讲,要学会抓大放小。二是讲的主体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对自己学习现状最有发言权。习题讲评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讲自己的观点,讲自己的思路,讲自己的方法,强化学习的职责心和自信心。三是讲既要讲正确的思路和方法,也要分析错误的原因。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能使学生陕捷地获得解题的思维路径,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会如何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剖析错误能使学生知识学习更加深刻,理解也更为透彻。还能避免解题时重蹈覆辙,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如在本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最新科技报导,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粒子,这种新型粒子是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对于这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的元素
  B.是氢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C.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
  D.它比一个普通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
  这看似十分简单的一道题,学生回答却并不理想,50位同学中有8人选B,5人选c。在教者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难度并不大,为什么有近三成的同学答错。讲评时让其中一位同学讲述答错的原因,洞察学生的回答了解到问题的症疾,是因为不知道如何用符号来表征相关文字叙述。至此,问题也就水落石出,即该粒子的组成可表达为H3 。通过本题的讲评,学生学会了使用符号表征的策略。   三、悟:及时悟与反复悟
  化学学习的过程其实质是“悟”的过程,“悟”是理解,是明白和觉醒。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把道理搞清楚,事情弄明白。化学习题中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思维难度和思维的长度,有些问题容易理解,而有些则难以理解,解决问题的思维链也是有长有短。对学生而言,有人思维敏捷,反应较快,而有人习惯慢思维,需要慢慢思考和体会,有人则需要经历反复多次才能悟出道理,但无论哪种情形都要通过学生的“悟”来内化吸收,及时晤与反复悟是“悟”的最基本形式。虽说化学的问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化学的知识要点、化学思想方法都是有限的,且有规律可循,只要发挥自身思维特点用心去悟、去品,必能体味其中的精髓。如下题:
  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主族,c与E同主族,D、E、F同周期,A、B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能分别与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且A与c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液体,A能分别与E、F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气体分子。
  (1)~(3)略
  (4)B与F两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分子,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结构,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B与F两种元素还能形成另一种化合物,其中B显最高正价,该化合物能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写出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由题给信息不难推出B是氮(N)元素,F是氯(Cl)元素。虽然由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学生不熟悉的,但对于N和cl的成键规律学生并不生疏,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需共用3个电子对,而cl只需共用1个电子对。因此,它们原子个数比为1:3,其化合物为的化学式NCl3。N的最高正价为 5价,cl为-1价,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Cl5,该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的两种酸为HNO3和HCI,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Cl5 3H2O=HNO3 5HCI。通过本题的分析使学生学会抽丝剥茧,使学生明白在解决问题时不要被事物表象所迷惑,要善于揭示其实质,抓住问题的本質特征,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四、做:限时做与独立做
  “做”是习题讲评课的又一个环节。精选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限定时间当堂独立完成,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是否掌握解题的方法,是否已消化吸收。首先,限时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周密地分析,正确地判断,迅速地做出决定,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其次,通过限时作业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速战速决习惯,避免松散拖拉的行为。另外,限时练习也是对习题讲评效果的检测,检查学生对作业中出现问题或错误是否有新的认识和理解。独立完成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及时弥补。独立完成作业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熟练解题方法技巧的运用。独立思考的过程是主观能动的过程,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学生在独立做题时必然会积极地、主动地思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会分析和运用。实践证明,编制3~5个典型题目,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将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教学以原子结构认知为线索追溯历史,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体验发现问题、实验探究、分析解释、建立新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引用有关素材,进行游戏、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身体验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修正、完善的过程。教学过程体现微粒观构建、科学思维体验、科学态度培养等功能,从立德树人的层面落实中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原子的结构;模型认知;微粒观;宏微结合  文章编号:1
Someday soon, an emoji might save one’s life.  在不久的將来,一个表情符号可能会拯救一个人的生命。  A person gives a plan to add some new icons3 to the emoji library. It could help those with food allergies. It could help them
摘要:学生化学知识的丰富程度,认知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等在不断发展变化,仅仅教给学生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以“金属的防腐”探究过程设计为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发展学生从生活实例转到化学视角认识化学反应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属的防腐;钢铁锈蚀条件;防止金属锈蚀的措施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2-006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Potato chip lovers in New Zealand could be in for a big shock. New Zealand is facing a possible potato shortage in the next few months. This means there could be a lack of potato chips (crisps in Brit
摘要:文章研究“学以致知”到“学以致慧”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转型。针对当前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的现状,提出从“学以致知”到“学以致慧”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转型模式,并以“再识分子、原子”为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转型模式下的复习教学设计与启示。  关键词:学以致知;学以致慧;课堂转型;分子原子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4-0018-
摘要:复习时学生容易烦躁,失去信心,因此应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口、动脑,通过学习活动,使知识得以“升华”。本课在实施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复习形式。学生在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完善了已有的认知结构,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1]。  关键词:复习课;氢氧化铜的制备;自信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8-0
摘要:对基于Miracast协议投屏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以“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教学为例,介绍了关于智能手机投屏的一些教学应用。通过教学应用的实践,总结了基于Mimcast协议手机投屏的优势以及不同教学场景中使用的一些技巧,为教师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一种选择。让教师的智能手机与教室多媒体设备有效融合,为教学服务,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智能手机;MUacast;手机投屏;教学应用;
摘要:元素化学知识并不能孤立的存在,它与其它内容相互融合,是化学学科中变化观、实验观等学科观念的载体与体现。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应减少对元素化学中事实性知识的背诵,而是培养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元素及物质,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元素化学;学科观念;高三复习;高考试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2-0048-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摘要:化学在火的利用中发展起来,教学中围绕火和燃烧提出相关问题并设法解决,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正确认识燃烧和爆炸的利与弊,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变害为利,如何从化学的视角科学冷静地分析,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更准确地把握风险认知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科学决策能力。  关键词:风险认知;决策能力;化学教学;化学与火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36-03 中
摘要:以高三复习课“氨气的性质与用途”教学为例,基于元素化合价一类别二维关系图,设计“构图”“夯基”“探究”和“迁移”四个主要环节,构建高三元素化合物复习课模型,以期在复习课中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与发展元素观、微粒观、分类观、转化观、实验观、化学价值观,实现由“知识为本”向“观念为本”“素养为重”的转变。  关键词:氨:价一类二维图:元素化合物:观念建构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