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的倾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就不用别人催促,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生有了对学习的兴趣,才能主动地学习、思考,才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学习的习惯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十分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教师就教得愉快而尽力,学生就学得轻松而起劲。因此,教师要有和学生做朋友、做小伙伴的意识,摒弃高高在、唯我独尊的思想,躬身或蹲下身来同学生对话。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对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沟通交流,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课堂里保持心情轻松愉快,而不是焦虑压抑;要多组织探究式、讨论式、表演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言行到思维都空前活跃。《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才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d理安全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会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能促使学生对各种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所以我总是
把自己的微笑留给学生,把自己的“阳光”一面留给学生。尽量表现自己的亲和力。
二、充分发掘教材自身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比较枯燥、抽象,但其知识本身又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充分发掘其自身的快乐因素,使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
例如:“和倍”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按照传统的教法,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设白兔有x只,列出方程,再算出黑兔的只数,解法单一,不易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和拓展学生创新思路,于是我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和倍问题的应用题可有多种解法,鼓励他们多动脑思考,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思维的品质。我先让学生尝试利用方程解答,设白兔有x只,有x+1/5x=18;设黑兔有x只,有x十5x=18,对学生的解法,我先是给予肯定,而后又鼓励学生:“看谁还能想出别的解法?”这样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学生甲指出:我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白兔:18÷(1+1/5)=15(只),黑兔:18-15=3(只);学生乙提出: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可看成黑兔只数与白兔只数的比是1:5,可以利用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1+5=6,黑兔:18X1/6=3(只),白兔:18x5/6=15(只)。当老师对他们这两种解法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他们肯动脑,想得好时,同学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种场面使得同学们求知的兴趣越来越浓,结果第四、第五种解法相继被提出,整个课堂沉浸在竞相求异、探求新知的快乐气氛之中,从而形成生动活拨、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
三、充分利用教具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趋向于具体形象思维,而教具具有“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运用电视、录音、投影、幻灯、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具,以及学生手中的学具,不仅可以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手、眼、口、脑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创新精神。
1.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训练思维
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用剪刀把它平均分成16等份,将平均分成16等份的圆放在桌子上拼摆,拼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摆好后思考下面问题:1)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形的长与圆的什么有怎样的关系?3)长方形的宽与圆的什么有怎样的关系?4)如何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然后继续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启发学生思考,还能摆出我们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吗?请试一试,使得学生很快把圆拆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从不同的角度推导出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经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不但逐步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手、口、脑并用,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灵活地掌握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诱发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
2.利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会学
例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屏幕上显示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部分,然后把左边的一部分移到右边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学生看到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而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CAI”屏幕上演示的是一个完整的转化过程,这样的演示既突出了割补的方法,又突出了数学转化的思想。
总之,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材的快乐因素,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欢,用得活,记得牢,促使他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十分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因为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一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教师就教得愉快而尽力,学生就学得轻松而起劲。因此,教师要有和学生做朋友、做小伙伴的意识,摒弃高高在、唯我独尊的思想,躬身或蹲下身来同学生对话。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对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沟通交流,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课堂里保持心情轻松愉快,而不是焦虑压抑;要多组织探究式、讨论式、表演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言行到思维都空前活跃。《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才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自由和d理安全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会引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欲望,能促使学生对各种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所以我总是
把自己的微笑留给学生,把自己的“阳光”一面留给学生。尽量表现自己的亲和力。
二、充分发掘教材自身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比较枯燥、抽象,但其知识本身又蕴藏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充分发掘其自身的快乐因素,使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
例如:“和倍”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按照传统的教法,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设白兔有x只,列出方程,再算出黑兔的只数,解法单一,不易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和拓展学生创新思路,于是我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和倍问题的应用题可有多种解法,鼓励他们多动脑思考,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思维的品质。我先让学生尝试利用方程解答,设白兔有x只,有x+1/5x=18;设黑兔有x只,有x十5x=18,对学生的解法,我先是给予肯定,而后又鼓励学生:“看谁还能想出别的解法?”这样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学生甲指出:我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白兔:18÷(1+1/5)=15(只),黑兔:18-15=3(只);学生乙提出: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可看成黑兔只数与白兔只数的比是1:5,可以利用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1+5=6,黑兔:18X1/6=3(只),白兔:18x5/6=15(只)。当老师对他们这两种解法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他们肯动脑,想得好时,同学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种场面使得同学们求知的兴趣越来越浓,结果第四、第五种解法相继被提出,整个课堂沉浸在竞相求异、探求新知的快乐气氛之中,从而形成生动活拨、争先恐后的学习氛围。
三、充分利用教具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趋向于具体形象思维,而教具具有“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运用电视、录音、投影、幻灯、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具,以及学生手中的学具,不仅可以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手、眼、口、脑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创新精神。
1.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训练思维
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用剪刀把它平均分成16等份,将平均分成16等份的圆放在桌子上拼摆,拼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摆好后思考下面问题:1)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形的长与圆的什么有怎样的关系?3)长方形的宽与圆的什么有怎样的关系?4)如何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然后继续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启发学生思考,还能摆出我们学过的其它平面图形吗?请试一试,使得学生很快把圆拆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从不同的角度推导出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经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不但逐步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手、口、脑并用,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灵活地掌握了新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诱发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萌芽。
2.利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会学
例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屏幕上显示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两部分,然后把左边的一部分移到右边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使学生看到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而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CAI”屏幕上演示的是一个完整的转化过程,这样的演示既突出了割补的方法,又突出了数学转化的思想。
总之,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材的快乐因素,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欢,用得活,记得牢,促使他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