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数学教学所用的教学资源越发丰富。学具,是提高教学内容形象性与直观性的重要工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重视学具的积极作用,对其加以正确利用,能够促进全新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具;应用;优势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教学形式。学具的应用,是教学形式改变的标志之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可充分使用学具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学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将学具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以下几点作用:
  第一,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资源的丰富。学具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让教师多了辅助教学的工具,也让学生意识到一种全新的学习载体。学具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同一种学具会因为学生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类型的学具丰富了数学学习资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课堂参与度。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仔细讲解,没有一丝遗漏。而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很难融入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分离的,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或者参与的积极性不足。而学具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也给师生提供了互动的机会。在学具的支持下互动,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三,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学具的出现,会给初中学生带来一丝学习的惊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探索数学知识,促进学生讨论与交流,能够让死板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与热闹起来。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学生讨论与发言的课堂更加活跃与和谐,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丰厚。
  二、学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才能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要重视教学前的教学设计工作,选择最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方法实施教学。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希望将自己的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学具辅导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先利用自己之前制作好的常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引入轴对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轴对称知识学具。教师给学生展示个性化学具,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数学学习的动力。
  2.利用学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视为中心,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将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展示出来。
  比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对数学课本中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进行阅读。当学生认为自己理解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后,鼓励学生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作为接下来学习的用具。以学具制作为目标,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学具制作,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够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利用学具,开发数学知识含义
  学具的制作与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还能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学具,创设一个轻松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形象的学具应用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
  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如果只给学生说一说勾股定理的内容,学生并不能理解这一定理的数学意义。让学生针对勾股定理在课堂中制作一个符合这一定理的直角三角形,往往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数学概念,认识到数学概念在实际中的表现形式。用学具开发数学知识的含义,能够促进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优化,需要教师重视学具的作用,并将学具制作与应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用学具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学具,并在应用中体现学具的价值,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东坡.浅议学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2,(16):172—173.
  [2]赵建文.浅谈初中数学教具与学具的制作、应用及其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117.
  [3]高振玲.初中数学教具、学具的制作及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157—158.
  (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第九中学)
其他文献
先贤荀子在《劝学篇》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对我们初中语文的积累与学习是特别适用的。文言文、诗歌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千百年来,我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反映在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和认知风格等方面。我们的预习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预习环节的活动是低效的。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预习要体现因人而
摘 要:学生告状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屡见不鲜,这种现象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不如意或者不顺心的地方都会告知老师并要求其处理问题,这种行为并不是恶意的,而是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和世界观正在萌发的体现,因此教师需要谨慎地酌情处理,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生;告状行为;研究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调皮捣蛋的现象,而有些学生就会将这些事情报告给老师,很
所谓“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本县域内进城的;二是来自本省内其他县的;三是来自省外的。这一群体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找工作和生活的机会。近年来,大量的外出务工者已由“只身外出”向“家庭化”局势发展,许多人不再是孤身漂泊,而是在一个地方站稳脚跟,拖家带口迁移。二是贫困乡村地区因为交通
摘 要: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要有创新意识,让学生参与管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风采,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关键词:班集体;创新;管理举措  马克思曾经说过,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教育的方式是这个灵魂的航向,唯独掌握好航向,才能最真诚地从根本上了解学生,感受学生,更好地向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从细节处入手进行引导,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
星期一,我听了深圳一所实验学校的张建伟老师所授的课——《三峡》,总体感受是富有时代性、基础性,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张老师对这篇课文进行美教,学生仿佛游览了一
摘要:大学英语教育是现阶段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社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内容。大学英语与媒体素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数码时代,要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数码时代大学英语教育与媒体素养教育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数码时代;媒体素养;大学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加强“体医融合”是国家意志,是建设健康中国的迫切需要,冰雪运动正在从微众向大众发展,大众的冰雪运动服务于全民健身的运动,需要建立全新的产业模式。从黑龙江运动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