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产销路 山货不愁卖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23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脱贫,必须上产业!产业富民是打开贫困枷锁的“金钥匙”。 然而,在甘肃省不少地方,基层干部一说产业扶贫就头大,群众一听产业扶贫就害怕。
  难在哪儿?首先就难在产业咋选上。
  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关键的第一步。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甘肃确定产业扶贫主攻的“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有效解决了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靠什么脱贫”的问题。
  既在面上“织布”,又在点上“绣花”。甘肃紧紧抓住让贫困户产业落到实处、能够见效这个关键,咬定“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渠道”目标不放松,深入对接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一系列特色优势产业在贫困地区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夯实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基础。
  2018年,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依靠“牛羊菜果薯药”等产业脱贫的农户达15.54万户、脱贫人口达64.89万人,占到全省总脱贫人口的80%。
  选对路子,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优势产业
  “种啥、养啥才能挣钱?”这是42岁的贫困户王号宁以前每年最愁的事。
  山路蜿蜒,一弯接着一弯。王号宁所在的宁县盘克镇前渠村,位于子午岭林缘区。当地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条件差、产业缺。
  家里的5亩多地,总不能一直种小麦吧?4年前,王号宁“跟风”将4亩地全部育成了树苗。结果,别人往出卖苗,他成了“接盘侠”,苗木“烂”在了地里。
  对于身体残疾的他,简直是雪上加霜。7年前,因为家里地方紧张,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他再不养耕牛了。没了产业收入,他只能到邻近的砖厂“抱砖”维持生计。
  路子不对,使多大的劲也脱不了贫。王号宁的苦恼,是甘肃贫困地区许多贫困户的共性问题。
  在甘肃,贫困村大多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基础差、发展难。产业普遍散、小、弱。许多贫困村更是无产业、无新型主体,发展困难。
  截至2017年年底,甘肃贫困人口中,超过一半的贫困村产业背后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全省贫困村中,近四成是集体经济“空壳村”,有2882个。
  产业扶贫措施单一、基础薄弱的问题,是甘肃绕不开、躲不过的大事难事。
  谁不想发展呢?可曾经在一些地方,少数领导拍脑袋决策,猪价涨了号召养猪,苗木价高鼓励种苗木,不接地气、不顾规律,跟风上项目,往往是“开头一哄而上,后面一拍两散”。
  真的是自身没有发展产业的条件吗?
  甘肃,“多样”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造就了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自然资源禀赋。特殊的土壤、降水、光照、积温,让千里陇原形成了很多品质优良、名闻天下的农产品。
  定西马铃薯、静宁苹果、花牛苹果、兰州高原夏菜……还有白牦牛、油橄榄等独有品种,提起这些“独一份”“好中优”“特别特”“错峰头”的农产品,甘肃人谁不自豪?
  现在,甘肃,多个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中药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马铃薯面积、产量居全国第3位和第2位,苹果面积、产量居全国第2位和第5位。
  可落实到具体贫困地区,到底靠什么产业脱贫?
  “一团乱麻,找出线头”。产业扶贫,关键在精准定位,难度也在精准定位。必须因地制宜,认真分析,梳理出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来!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甘肃从贫困地区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出发,坚持市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构建起带动脱贫攻坚作用大的“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体系。
  牛、羊、菜、果、薯、药——甘肃产业扶贫的主攻方向,如此清晰,如此響亮。
  “咬住到户”,产业扶贫精准滴灌到户
  产业扶贫如果只在生产环节上做文章,摆脱不了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的“涨跌怪圈”,实现不了增产增收。
  坚持全产业链推进产业扶贫,聚焦六大产业拿出“作战方案”。甘肃用精准的政策供给,打开产业扶贫局面。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统领统揽统筹作用,探索创新运作模式,出台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全省产业扶贫政策供给体系。
  去年年初,甘肃围绕做大做强“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出台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一揽子出台六大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
  其后,甘肃省委省政府陆续制定并出台了到户产业资金投入扶持、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发展、贫困村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消除、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扶持、果蔬保鲜库建设、农业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等产业扶贫政策文件,为推进产业扶贫提供了政策支持。
  超常规的举措,实打实的投入,使甘肃产业扶贫很多“老大难”问题都有了针对性解决方案。许多基层干部纷纷点赞,这套政策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管用实在!
  产业扶贫,在方向和内容上做到了抓主抓重。但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要让贫困户从中获得实打实的好处,还得在精准覆盖上下功夫,将产业具体落实到各家各户的头上。
  以往,贫困户究竟种什么、养什么,种多少、养多少,怎么干、如何帮,甘肃各个地方都没有明细账,缺乏明确仔细的计划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甘肃深刻地认识到,产业扶贫,必须在精准到户上做文章,对症下药、分类施策。
  一户一本账,各家不一样。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指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为指引,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分类指导抓实“一户一策”,拉开架势构建完备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指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进一步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一户一策”夯实工作基础,把脱贫产业加快落实下去,把短板弱项找出来、补起来,更加精准扎实地抓好脱贫攻坚头号政治任务。   突出到户到人这个核心,甘肃完善和落实“一户一策”到户精准脱贫计划。40多万名各级干部进村入户,与贫困户坐在一起,一对一确定脱贫路子,一项一项商量脱贫对策,因户因人研究制定“点穴式”脱贫和帮扶举措,制定完成了65万户261万人的脱贫方案。
  紧扣“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甘肃在产业扶贫上落细攻击点位,“咬住到户”的问题,告别以前单纯自上而下设计项目的办法,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利用“一户一策”的微观数据,把依靠产业脱贫户精准识别出来,自下而上和产业扶贫目标任务自上而下有效精准对接。
  根据扶贫产业与“一户一策”对接结果,甘肃各地梳理出本县区到乡、到村、到户以及分产业、分年度产业扶贫精准到户到人的任务分解方案,制定落实到户的具体办法和培育壮大产业的有效措施,切实做到“一户一策”扶贫目标任务与产业到户到人精准脱贫目标一致。
  县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据统计,通过与“一户一策”精准对接,58个贫困县主要依靠种养产业脱贫和主要依靠“劳务+种养业”脱贫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共35.15万户、147.55万人,占全省尚未脱贫人口总数的78%。
  “一户一策”,致富路变得豁然开朗
  “好,咱养牛!”王号宁一下感到有希望了。
  帮扶干部根据王号宁的致富意愿和能力,量身定制了“致富套餐”——林缘区,种庄稼不行,换个角度看,却是绿色养殖好条件;以前养过耕牛,有经验,现在养肉牛准行;养牛有奖补资金,买铡草机也有……脱贫账算得清清楚楚,致富路变得豁然开朗。
  去年7月,王号宁买了3头母牛、2头小牛犊,牵着“牛”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好产业激发了贫困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多半年来,每天早上6时30分,王号宁就开始喂牛,中午休息会儿,一直干到晚上10时。“咱爱打个麻将。可现在,不说平常了,正月,我都没打一场麻将。”今年过年期间,他为养牛的事忙得团团转。
  王号宁养牛脱贫的信心越来越足。现在,他家的3头母牛全怀孕了。前不久,他卖了2头小牛犊,立马又花钱买了1头怀孕的母牛。他的账是这么算的:“到六七月份,总共能下4头小牛犊,这些小牛犊相当于干赚的!再说,去年国家还给了1.75万元的奖补资金,今年肯定能脱贫。”
  群众“点菜”、政府“配菜”、干部“上菜”。通过“一户一策”,甘肃一改过去“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帮扶干部为贫困戶量身打造的产业扶贫“菜单”,对胃口、易消化、有营养,让老百姓知道该怎么脱贫了,帮扶干部知道劲往哪儿使了,进一步夯实了产业扶贫的基础。
  甘肃产业扶贫,主攻“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又不拘泥于这六大产业。
  “东乡手抓”赫赫有名。在人们的印象中,山大沟深的东乡族自治县,养牛、养羊多少年了都没做大做强,发展产业还能干啥?
  拓宽养殖渠道,改变养殖模式,在东乡县锁南镇乔文村,养鸡成了这里的主打产业;在关卜乡墁坪村,建起了上百头的“高原之舟”牦牛养殖基地;在达板镇达板村,一直养牛的养殖户马铎现在从戈壁滩上“牵”来50峰骆驼养起来了。
  产业的培育壮大需要时间,但精准脱贫的任务就在眼前。打好产业扶贫仗,既要管当下,也要管长远。
  百花竞放,万木争荣。富民兴陇,千帆竞发。甘肃坚持抓大不放小,适当突出短平快,大力扶持小家禽、小庭院、小作坊、小手工、小买卖等“五小”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临夏县,很多村民素有手工制作布鞋的传统。现在,在县里的大力扶持下,当地一个个农家妇女坐在自家炕头上,将昔日名不见经传的一双双小布鞋,缝制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2018年,县里布鞋产量达到560万双,产值2.3亿元。
  “有了好产业,不用做思想工作,群众就会主动告别‘等靠要’。”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旺泽说。
其他文献
5月15-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记者从茶博会组委会了解到,第三届茶博会的展示展销表现较上届展会更加突出.rn展销更旺rn全球顶尖茶叶展会地位进一
期刊
英语教学活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学生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在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统领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必须从变革旧的
摘 要: 作者以需求分析理论为依据,以湖北科技学院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了他们对大学英语教材的学习需求情况,具体包括学习者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定位分析和对大学英语教材的需求分析三方面,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对大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学公共英语教材 非英语专业学生 学习需求分析  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核心
高中英语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渗透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人文素养,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经过两年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一、单元整体观念突出  教师在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前必须掌握本单元的
有的通讯员从来不给报社、杂志社提批评性意见和建议,担心得罪编辑,影响自己的上稿率。我认为这种看法不对,说句不准确的话,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其实,通讯员给报
香水的功效不仅限于改善体味,还有助抗衰老、促进伤口愈合。新研究发现,一些香水的檀香味能促进伤口愈合和皮肤再生。德国科学家发现,当暴露于檀香味环境中时,皮肤上的嗅觉感受器就会被激活,而且能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和伤口愈合。鲁尔大学的科学家表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为研发新药和新的美容产品提供参考,改善现有的美容技术。  科学家曾发现人类的鼻子、生殖细胞、前列腺、肠道和肾脏等分布有嗅觉感受器。而该项新研究表明,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反映了学校的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对于提高办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加强校园美化、班级文化等物质文化建设,举办主题活动等精神文化建设,同时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在刚刚召开的第十七届(2019)中国畜牧业博览会暨2019中国国际畜牧业博览会上,中国畜牧业协会专门设立了精准扶贫展区,为来自贫困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地区的21家参展企业免费提供展位,集中展示猪、禽、牛、羊、兔、鹿、驴、骆驼等扶贫产业,重点推广当地
期刊
通过在高二年级实行“在英语情景中分类学习记忆单词”的课题研究,来更好地提高高中学生对于英语单词词汇的学习,结合传统的单词记忆方法。双管齐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和学习
探讨小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的近期和远期毒副作用,按Bearmen标准评价21例接受治疗患儿的急性相关毒性反应,并对11例术后生存3年以上患儿随访.14例无任何急性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