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意外”,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lsful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意外”, 而这些“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排斥它们,而应正视、善待、把握这些“意外”,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变策略。如可以采取顺水推舟,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意外”,追本溯源,正确引导,有效引领课堂“意外”以及因势利导,启迪思维,合理利用课堂“意外”的应变策略,使之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为课堂增光添彩,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
  关键词:课堂意外;有效利用;应变策略;精彩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更加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单向、独白式的教学,而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生动的、富于思维碰撞的心灵沟通。课堂“意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排斥这些“意外”,而应正视、善待、把握它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灵活地调控课堂,调整预设,对这些“意外”进行理性分析,巧妙引导,有效利用,使之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演绎出“无法预约的精彩”。
  一、顺水推舟,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意外”
  案例:“认识钟表”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一个钟面,先让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再把自己的发现和同桌交流一下。在指名让学生回答时,一个平时很活跃又比较调皮的学生很激动地站起来说:“老师,这个很简单,我很早就会看钟表了。”听了该生的话,心里一阵紧张,心想:这下糟了,这课该怎么上下去啊!后来自己灵机一动,既然这个学生已经会了,何不大胆放手,让他当一次小老师讲给大家听呢?接着笔者就请这个学生到前面来讲给大家听。他也很兴奋,有模有样地把自己知道的一一道来,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样子,而笔者只是在旁边稍作指导,最后还不忘问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下面的小朋友听得也特别认真,讲完后课堂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有的还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夸他讲得真好。这个小朋友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在以后的课堂上他也比以前更加专注、积极了。
  思考:新课程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意外”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切入点,顺水推舟,随机应变,适当调整预案,变课堂教学“执行教案”为“自然生成”,从而灵活处理课堂“意外”。
  二、追本溯源,正确引导,有效引领课堂“意外”
  案例:“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教学片段
  在教学46÷2的竖式计算时,先让学生根据分小棒的过程,自己尝试着列竖式,再展示交流。在展示交流时,大部分学生列的竖式是这样的: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写法,先分哪部分,再分哪部分。有了刚才分小棒的经验,学生表述得很清楚,想着学生都理解和认可这种写法了,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时,一个平时有点内向,不爱说话的女孩还怯怯地举着手,笔者想这是培养她信心和勇气的好机会,就鼓励她站起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学生不太自信地说:“老师,我的竖式和大家的不太一样,我是这样列的。”
  笔者觉得这样列也是对的,而且比刚才的竖式还简单。有一些不是这样列的学生也开始动摇了,觉得这样列很简单,这种方法更好。面对这种没有想到的情况,心想简单应付过去,强硬要求学生就用第一种竖式来计算是不行的,这样学生只是被迫接受这一要求和结论,并没有真正理解,而且也会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所以,笔者决定充分把握这个宝贵的“意外”,引导学生来比较、分析这两种竖式,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分知识的本质。于是笔者先充分肯定这名学生的想法,表扬她说:“你能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想出列竖式的方法,这种爱动脑筋并积极发言的精神很可贵,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能听到你更精彩的发言。现在大家有了不同的意见。虽然同意第二种竖式的同学少,但是说不定真理就掌握在少数同学的手里,有可能这种方法更合理。”接着让学生比较这两种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也很想知道到底哪种竖式更合理,都很仔细地观察,马上就发现了相同的地方是都分了两次,不同的是第一个竖式多了一部分,把个位上的6移下来另起一行重新写平均分的过程,于是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这样写的好处就是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明白两次平均分的过程。笔者在此基础上继续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总结说:“这两个竖式都能让我们看到先分4个十,再分6个一,对于我们今天要解决的46÷2来说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以后还会学习更复杂的除法,到那时你就会越来越觉得第二种写法不那么方便了,而第一种写法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因为它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两次分的过程。这就是数学的理性美,既简单又清楚。”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深刻了,都明白地点了点头。
  思考:专业的数学知识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石,当课堂上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模糊理解或理解得还不够准确而出现“意外”时,教师应该追本溯源,紧扣知识本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建构清晰准确的知识结构,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如果教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理解和思维方式置之不理或呵斥指责,那么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创造性的火花和自信心就会被浇灭,最终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舞台。如果对案例中学生的想法仅仅做出簡单的判断,她内心可能会充满不满和失望,本来不够自信的她有可能在课堂上永远低着头。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理解学生的个性化想法,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化“意外”为“契机”,从而有效引领课堂“意外”。
  三、因势利导,启迪思维,合理利用课堂“意外”
  案例:“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片段
  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出示题目“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其中有这样一道题:82×(45 55),在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时,有学生是这样计算的:
  82×(45 55)
  =82×45 82×55   =3690 4510
  =8200
  笔者以为学生会马上发现问题,但刚开始学生并没有不同意见,本想直接指出错误,但想想这样不是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主动发现的,以后还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所以灵机一动,不如将错就错,借题发挥,充分挖掘它的价值,使之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于是,笔者故意表扬了全班学生:“看来大家都是这样计算的,都已经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了,真不错!”这时,马上有几个学生发现了问题,反驳道:“这道题直接按顺序计算更简单,应用乘法分配律反而变复杂了。”笔者继续故作糊涂地反问:“不是运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单吗?为什么这道题用了运算律反而变复杂了?”通过这样的启发,还没明白的学生又重新审题,观察题目的特点,这时他们恍然大悟,不用再多做解释,学生已经明白了。这时再出示学生思考后的简便算法:
  82×(45 55)
  =82×100
  =8200
  让学生对比这两种算法,交流自己的感想,说说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在讨论交流中,好多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连平时很少举手的学生也有话要说。有的学生说:“这道题我一开始做错,主要是没审清题意,没真正理解题目的要求,受以前题目的影响,以为要简便计算就必须运用运算律,通过这道题我明白了不是这样的。”还有的学生说:“通过这道题我明白了有的题目运用了运算律可以变简便,有的题目不是这样的,比如这道题,45加55正好凑成100,所以直接按顺序计算反而更简单。”还有的学生补充说:“这道题虽然我做错了,但却错得很有价值,提醒了我以后做題目前一定要好好理解题目要求,而且要灵活一点,根据算式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还没等笔者点评,班里学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表扬刚才发言的同学,说明大家已经形成了共鸣。看,这不就是数学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吗?不就是我们一直希望看到的迸发生命活力的瞬间吗?
  思考:在这节课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笔者不是急于去否定学生的结果,并把正确的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充分抓住这次“意外”,不动声色地把这个问题反抛给学生,因势利导,启迪思维,让学生在与同伴间的互动、对话、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收获,从而让学生的思维之花在质疑中碰撞,在对话交流中得到绽放。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才是最深刻的,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具有生命活力的“意外”,灵活调整预设,合理利用这些“意外”,把它融合进自己的教学中,并进行巧妙地点化,从而让“意外”在课堂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绽放出绚丽的精彩!
  课堂是鲜活的、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而在这样的历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意外”,若将这些看似不和谐的“意外”加以有效利用,我们的课堂就会多一份精彩。就让我们巧用“意外”,把它们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从而打造出真正灵动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其他文献
集合时间是早上7点,没开玩笑。GQ在公关陪同下出发到showroom采访Paul Smith,眼前的他前一天刚从日本飞来香港、布置展厅直到深夜,居然毫无倦意。但厉害的不只是这69岁老爷子的过人精力,他已被世人熟知的品牌与设计,似乎也踩着摇滚鼓点,在这几年焕发出了让时装迷兴奋的第二春。Wikipedia上的“Paul Smith”词条有53个,但这位时装顽家独一无二。  GQ据说,刚开始的时候Pau
在连续创作了两部以故乡小镇恩尼斯科西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布鲁克林》和《诺拉.韦布斯特》后,爱尔兰小说家科尔姆·托宾说:“我感觉我仿佛做够了关于这座生我养我的小镇的梦。”  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被古希腊戏剧中的一位母亲人物吸引,这位母亲叫克吕泰涅斯特拉,她是阿伽门农的妻子。根据希腊神话,阿伽门农在特洛伊战争中遭遇挫败,神要求他把大女儿伊菲革涅亚拿出来献祭,才肯改变海上的风向,助军队前进。阿伽门农照办,克
摘 要:为了巧助多元表征,丰富计算认知,在此背景下,文章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一课为例,巧助符号表征,将文字转化为符号;巧助动作表征,在操作中理解算理;巧助语言表征,在练习中算法迁移;巧助表征转化,在练习中算法迁移。  关键词:苏教版;计算;多元表征  多元表征是相对单一表征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结合了动作、听觉和视觉等感觉器官,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
在灼熱的沙漠中步行,前面只有一道棕色的地平线。抬头是一望无际的天空,伴随着的只有自己的足印。
摘 要:“导学活动单”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执行模式。它能帮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知识、习得能力,是数学高效课堂的强力推动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导学活动单应重点突出学生“说得清”的教师作“点焊”,学生“悟不透”的教师作“点拨”,学生“看不到”的教师就作“点补”这三大方面。教师应精心编制导学活动单,不断反思、不断实践,让导学活动单真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导航,创造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导学活动单;小学数学;高效
[摘 要] 教师应针对低、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投石击水,不可拖泥带水;可以顺水推舟,不可逆水行舟;可以随波逐流,不可放任自流;可以推波助澜,不可力挽狂澜.  [关键词] 简约;投石击水;顺水推舟;随波逐流;推波助澜  小学阶段的学生属于童年期,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
工装风格中单品的“形成”过程可不简单,比如发生于1898年的美西战争,催化了“卡其裤”(chinos)的诞生,当美兵驻扎在菲律宾时,他们开始穿着制造于中国的轻质棉裤,这则是卡其裤的前身。而在工装风格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装夹克”,它有着很有趣的代号“M-65”,工装夹克的雏形则是美军用来作战的“野战夹克”,它的胸前设计——两个大兜十分经典,增强了服装本身的立体感,两个兜袋用暗扣固定,以防止士兵在跑步
德国这个国家向来孕育各式各样的艺术家,那低调的态度与其设计风成对立感,就有如艺术家TOBIAS REHBERGER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艺术工作,擅长多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如雕塑、工业设计、工艺品等,以探索建筑和结构设计并于不同艺术形式中寻求灵感碰撞;现实中,他跟大多数的艺术家一样,就是有一种让人神秘、不落俗套的性格,话不多,打扮简约实际。MCM适逢今年品牌成立40周年,选择了德国艺术家回溯品牌起源之
想要让你的护肤也与当下时尚取得关联,除了使用最HOT的单品,你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直接使用时装设计师品牌推出的美容及香氛产品。作为设计师品牌美妆品,除了在品质与使用效果上有保障,不管是其外在包装或香调设计上都更有品牌独具的审美,这种品牌意识的叠加也让设计师品牌的美容香氛产品在护肤界杀出一条大道。这次我们采访了几位设计师品牌的调香师,并为你罗列了目前市场上值得一试的“设计感”美容品牌。  Guc
一切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我说的是Coach品牌画风的变化。像糖果一样五花八门的甜腻手袋印象似乎已经被尘封,接棒登上Coach广告的是肩背挎包、身穿剪羊毛皮夹克的纽约男孩女孩。这个翻篇,是由两年前上任的创意总监Stuart Vevers带来的。这位新官肩上承载的任务,是帮这个74年历史的美国皮具品牌开创一个新局面——买包之余,也让你买一件Coach的衣服!  “我尤其觉得我们的剪羊毛大衣非常值得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