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对于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它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始终,也是学习成绩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英语教师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和英语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学习 兴趣培养 语言环境 创新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成功培养学生产生浓厚的学科兴趣,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充分調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在英语教学中,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英语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很少出现的,学生只有在学校,甚至只是在英语课堂中用到,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较其他科目有所加重。这就决定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让学生在兴趣的趋使下学得更好,二是让学生在课后能主动地学习英语。只要学生对这种语言产生好奇,接着他们就会去说,去模仿,去积极的表现,这样在实践中学生就会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了,这也就达到了我们教语言的目的。
英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影响学生学科兴趣有诸多因素,有的受家长影响;有的受同学影响等等,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是否对该门学科产生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以满腔热忱的师爱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习较为主动的学生,老师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在纠错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方式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尽力的表现自己。而对于学习成绩差、英语成绩更差的学生,教师不能采取冷漠态度,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因此,我首先从关心他们着手,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识地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有哪些具体困难,使他们感到我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在交往中,我尽可能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克服自卑感,增强信心,把英语学习搞上去。英语老师口中应该经常讲的是:Good,Well done,Good job等等赞美的词语,学生有成绩时,就应当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势,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的成绩就会节节高。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使用语言的环境,因此,老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施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感到英语的用处,学习英语就会更有动力,更有兴趣。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不拘一格。例如:可以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些英语会话、小表演等,有条件的聘请一些外籍人员参加活动,会收到更高的效益。可以用英语制作学校的门牌,树木说明卡等。在街道上有很多牌匾、广告牌上都有中英文两种文字。通过让学生到街道上把它们抄下来,学习它们的表达方式。在平常打招呼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利用早上或课余的时间播放一些英语歌曲,组织学生收听一些英语节目。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创造英语。通过这样多种的实践应用知识,感受到学好英语在社会上确有“用武之地”,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创新教学。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是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基石。任何创新都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加工和创造性的劳动为前提的,掌握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智慧火花。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单词的识记、辨析,句型的运用,语法的掌握要抓死、讲透、教活。注意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学过的支离破碎的,相互独立的短语,结构立体式的串联起来。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健全的,而不是只会做试卷的聋子、哑巴。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运用灵活的思维方式。灵活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活动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只会按一种固定方式或教师教的方法去思考,处理问题,是无法产生创新能力的。应养成一种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英汉句子或语段翻译训练、“创造性”的英文提问作答训练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效率。著名作家冰心讲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学生在初学英语时还未养成在高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中听课的本领,他们易于受教师的影响,即对某老师信任、尊敬,则对此学科会有较强的兴趣;反之则上课易走神,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要放弃课堂上“我说了算的权威”,要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彻底改变那种板着面孔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要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和双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做到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教师应对自己的学生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多和学生在一起谈心交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是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变化,而且影响变化的因素又十分复杂,所以兴趣会出现反复,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最重要的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反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从心底里爱英语,更好地学习英语。
总之,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而学生一旦对学习英语感兴趣,那么学习英语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件乐事而不是一件苦事,学生可在良好的兴趣指引下,较快地入门,为今后开展更深层的教学作铺垫,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
[3]《英语教学》.1999.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思源职业学院)
[关键词]英语学习 兴趣培养 语言环境 创新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成功培养学生产生浓厚的学科兴趣,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充分調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在英语教学中,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英语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很少出现的,学生只有在学校,甚至只是在英语课堂中用到,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较其他科目有所加重。这就决定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让学生在兴趣的趋使下学得更好,二是让学生在课后能主动地学习英语。只要学生对这种语言产生好奇,接着他们就会去说,去模仿,去积极的表现,这样在实践中学生就会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了,这也就达到了我们教语言的目的。
英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影响学生学科兴趣有诸多因素,有的受家长影响;有的受同学影响等等,而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是否对该门学科产生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以满腔热忱的师爱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习较为主动的学生,老师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在纠错时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方式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尽力的表现自己。而对于学习成绩差、英语成绩更差的学生,教师不能采取冷漠态度,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因此,我首先从关心他们着手,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识地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有哪些具体困难,使他们感到我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在交往中,我尽可能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克服自卑感,增强信心,把英语学习搞上去。英语老师口中应该经常讲的是:Good,Well done,Good job等等赞美的词语,学生有成绩时,就应当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势,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的成绩就会节节高。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使用语言的环境,因此,老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设施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感到英语的用处,学习英语就会更有动力,更有兴趣。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不拘一格。例如:可以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开展些英语会话、小表演等,有条件的聘请一些外籍人员参加活动,会收到更高的效益。可以用英语制作学校的门牌,树木说明卡等。在街道上有很多牌匾、广告牌上都有中英文两种文字。通过让学生到街道上把它们抄下来,学习它们的表达方式。在平常打招呼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利用早上或课余的时间播放一些英语歌曲,组织学生收听一些英语节目。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创造英语。通过这样多种的实践应用知识,感受到学好英语在社会上确有“用武之地”,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创新教学。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是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基石。任何创新都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加工和创造性的劳动为前提的,掌握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智慧火花。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单词的识记、辨析,句型的运用,语法的掌握要抓死、讲透、教活。注意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学过的支离破碎的,相互独立的短语,结构立体式的串联起来。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健全的,而不是只会做试卷的聋子、哑巴。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运用灵活的思维方式。灵活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活动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只会按一种固定方式或教师教的方法去思考,处理问题,是无法产生创新能力的。应养成一种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英汉句子或语段翻译训练、“创造性”的英文提问作答训练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认识活动的效率。著名作家冰心讲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学生在初学英语时还未养成在高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中听课的本领,他们易于受教师的影响,即对某老师信任、尊敬,则对此学科会有较强的兴趣;反之则上课易走神,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要放弃课堂上“我说了算的权威”,要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彻底改变那种板着面孔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要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和双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做到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教师应对自己的学生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多和学生在一起谈心交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是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变化,而且影响变化的因素又十分复杂,所以兴趣会出现反复,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最重要的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反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从心底里爱英语,更好地学习英语。
总之,兴趣的培养是教学的关键,而学生一旦对学习英语感兴趣,那么学习英语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件乐事而不是一件苦事,学生可在良好的兴趣指引下,较快地入门,为今后开展更深层的教学作铺垫,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
[3]《英语教学》.1999.
(作者单位:陕西西安思源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