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热导率:测量技术、测量结果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5327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青藏高原下部地壳物质如何产生部分熔融的问题,对测量地壳岩石热扩散率的激光闪光法的测量方法进行分析,认为该方法的测量结果只能给出岩石的晶格热导率。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仅由热传导因素不能导致该地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大范围的岩浆活动应该是耗散热、水的参与、放射性物质的富集及下地壳相对低的热导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对事件同指关系的研究中多采用事件对分类或聚类方法而忽略事件相互之间内在联系的问题,提出一个中文事件同指消解的全局优化模型,用于减少因分类器错误造成的同指事件链不一致问题。该模型利用对称性、传递性、触发词、论元角色、事件距离等多种约束条件,将同指消解转化成整数线性规划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分类器方法相比,全局优化模型的F1值提高4.20%。
2009年江苏省小学数学优秀课评比暨教学观摩活动中第一学段的概念教学,时至今日,我印象还特别深刻,因为这些教学在理解、建立与应用概念方面有诸多鲜亮之处。
诗有诗眼,画有画眼,一堂课也有“课眼”。“课眼”就是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聚焦点。揭示课题即是引导学生聚焦“课眼”。巧妙地揭示课题,能起到激趣引新、突出重点、启迪思维的作用
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单元主要是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上,直观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面图形,对学生形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数字触发系统,该触发系统采用锁相环提取同步信号,触发脉冲形式采用高频调制脉冲.实验表明由该系统产生的触发脉冲不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对称性和可靠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