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已成为现阶段困扰教育发展的棘手问题。其中,师资问题是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发现,自河南某县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2006年的“两免一补”和2007年的免书作费政策以来,该县农村师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与城镇师资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工资待遇偏低、老龄化趋势、编制缺乏等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结合A县的实际,尝试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关键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农村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4-0079-03
案例:大河报记者先后来到郑州市中原区一些小学,对班额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城市小学出现不堪重负“大班额”,这些学校大多为大班额所困扰。一位校长介绍说,“从开始的两个班、每班四五十人到现在的4个班、每班60人。”记者通过走访一些村办小学,发现整个学校的学生不足百人,有些甚至只有四五十人,一个班只有几个人,整个学校显得空荡荡的,农村小学出现了“空巢”现象,一所小学的老师向记者介绍说,“按照国家的政策,只要手续齐全,城市学校要无条件地接纳这些农村娃上学,城市里面因为经济发达,学校都比农村学校好,而且都是全免学费,谁不愿意把孩子送出去呢?现在不少我们这类学校都快成空壳了。”[1]
上面的报道,虽然不足以说明问题,但引发了笔者对城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现实状况的思考,本文以农村师资作为切入点,开展了对河南某县农村师资状况的深入调查。
1A县农村师资现状
1.1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总量有显著提升
通过调查和查阅该县教育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底,A县教师总数6195人,共有小学教师3202名,其中农村1860名,县镇1342名;共有初中教师2310名,其中农村1250名,县镇1060名;共有高中教师683名,其中农村56名,县镇627名。农村教师共3166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51.11%,其中98.23%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通过实施“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2006年的“两免一补”和2007年的免书作费政策,该县农村师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07年底,A县教师总数为5967人,其中县镇为2453名,农村为3514名,农村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8.90%。
1.2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明显
如表1数据显示,2005年底,A县农村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32.32%、86.77%、87.56%,到2007年底,分别达到了49.86%、93.14%、94.53%,显然,近年来,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A县农村初、高中阶段的教师学历达标率较高,基本上满足了A县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1]。
2.5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流失
从A县农村教师调入与调出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调出的一般都是该校的骨干,他们或是从乡镇调到县城工作,或是县城、乡镇里的一些骨干教师到地级市或省会工作,这使得农村中小学校出现不断培养人才和不断流失人才的恶性循环。同时,农村中小学在引进教师时又面临着无法吸引优秀教师的情况,只能引进一些没有教学经验的青年毕业生,甚至在当地请代课教师,这就大大影响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说农村教师的流失已成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直接原因。
3对策与建议
3.1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
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是由地理、历史、制度等因素长期造成的,所以单靠本校、本县的力量短期内实难解决,要改变这种不均衡的状况,上级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长期政策,使财政拨款向农村及偏远山区倾斜,特别是对落后的地区、学校给予足够的补偿和政策倾斜。如,调查中的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普遍偏低,政府应加大对A县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力度。
访谈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呼吁教师应定位于公务员,最起码应享受公务员的待遇,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教师的经济地位,增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吸引力。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保证教师的住房优惠和医疗待遇,给出这些优惠和待遇的具体内容和量化标准,另外,建立相应的法律机制和监督机制,来督促和监督负责部分的法律责任。
3.2完善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
应完善A县农村中小学校内部人事管理体制,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和有效的内部调节机制,进一步深化教师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实行聘任,完善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尤其是A县农村小学教师的达标率较低,应加强对A县小学教师资格制度运行机制的监督力度,对小学教师的任用条件、任用程序和教师来源作出严格规定。
另外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教师聘任制度在A县农村的推行较城市更为艰难,因为教师聘任制度作为一种正式的法律制度,在陌生人社会中较易推行,而在A县农村这样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在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紧密、较少人员流动的社区中,村民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才能克服一些无法预料的事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无数次的小摩擦里,它们陶炼出一种熟悉,建立了这样一种相互的预期”[2]。因而A县农村学校的校长为了维持这种必要的和谐,必然会用其固有的“地方性知识”对正式的法律制度进行解构,难以真正按照聘任制的标准进行运作。
3.3改革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鼓励高学 历青年教师来任教
培训内容应贴近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实际,解析教育理念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应以校本研修为重点,广泛开发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途径,切实抓好多层次、多形式的短期集中培训;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保证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实施,促进农村教师终身学习。
在教师进修的经费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逐步形成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合理分担的机制。同时应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和师资培训经费专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每年按教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安排。
大力鼓励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到A县农村中小学任教,政府应对其适当地补贴并解决住房问题,工资不低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定期安排他们再进修。
3.4着力解决A县农村中小学缺编问题
首先,开展A县城镇教师下乡支教,针对A县农村中小学缺编严重实际情况,在全县推行相对超编的城镇教师下乡支教活动,城镇学校富余的合格教师调配到农村缺编中小学任教,进一步改变农村中小学合格教师不足状况。
其次,推动城镇教师下乡走教,为解决A县农村中小学的专业教师不足问题,举办转岗培训班等办法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城镇专任教师跨校走教,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A县农村中小学紧缺专业教师不足问题。
最后,有重点地推进师范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即根据各学校对师范教育类学生的需求,通过各地教育部门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分配到各中小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带薪顶岗实习,参照当地代课教师的工资标准发给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贴,对实习期间工作优秀的学生,毕业后根据其个人意愿优先招聘为当地中小学公办教师。这一举措也会大大缓解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不足问题。
3.5确保城、乡教师间的合理流动
建立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教师之间的流动制度。运用政策导向,引导学科超员学校教师调整充实到其他学校任教,城区教师调整到农村和边远地区任教,使教师在本地区或不同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得以顺利进行,教育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要为教师合理流动提供服务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辛渐,王瑞敏,白周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凸现[EB/OL].(2008-10-13)[2009-04-17].http://epaper.dahe.cn/dhb/htm2008/t20081013_1401533.htm.
2梁伟.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J].中国教师,2006,(8):4-9.
Analysis of unbalanc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rural middle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one country of Henan province
ZHANG Shi-hui
(College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The unbalanc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become a thorny problem blocking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t this stage.And the problem of teaching staff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leads to the unbalanc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The results of survey reveal that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on mechanism,"Two-Free and One-Subsidy" in 2006 and the fee-free book policy in 2007 in one country of Henan province,teaching staff of the country has been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teaching staff of urban,there are also a number of shortcomings.For example,teachers are badly paid,tide are coming,teaching staff are lacked.For these problems,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 country,the author trys to propose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balanced development,teaching staff,survey.
[关键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农村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4-0079-03
案例:大河报记者先后来到郑州市中原区一些小学,对班额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城市小学出现不堪重负“大班额”,这些学校大多为大班额所困扰。一位校长介绍说,“从开始的两个班、每班四五十人到现在的4个班、每班60人。”记者通过走访一些村办小学,发现整个学校的学生不足百人,有些甚至只有四五十人,一个班只有几个人,整个学校显得空荡荡的,农村小学出现了“空巢”现象,一所小学的老师向记者介绍说,“按照国家的政策,只要手续齐全,城市学校要无条件地接纳这些农村娃上学,城市里面因为经济发达,学校都比农村学校好,而且都是全免学费,谁不愿意把孩子送出去呢?现在不少我们这类学校都快成空壳了。”[1]
上面的报道,虽然不足以说明问题,但引发了笔者对城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现实状况的思考,本文以农村师资作为切入点,开展了对河南某县农村师资状况的深入调查。
1A县农村师资现状
1.1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总量有显著提升
通过调查和查阅该县教育统计年鉴显示,2005年底,A县教师总数6195人,共有小学教师3202名,其中农村1860名,县镇1342名;共有初中教师2310名,其中农村1250名,县镇1060名;共有高中教师683名,其中农村56名,县镇627名。农村教师共3166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51.11%,其中98.23%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通过实施“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2006年的“两免一补”和2007年的免书作费政策,该县农村师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2007年底,A县教师总数为5967人,其中县镇为2453名,农村为3514名,农村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8.90%。
1.2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明显
如表1数据显示,2005年底,A县农村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32.32%、86.77%、87.56%,到2007年底,分别达到了49.86%、93.14%、94.53%,显然,近年来,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A县农村初、高中阶段的教师学历达标率较高,基本上满足了A县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1]。
2.5农村优秀教师大量流失
从A县农村教师调入与调出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调出的一般都是该校的骨干,他们或是从乡镇调到县城工作,或是县城、乡镇里的一些骨干教师到地级市或省会工作,这使得农村中小学校出现不断培养人才和不断流失人才的恶性循环。同时,农村中小学在引进教师时又面临着无法吸引优秀教师的情况,只能引进一些没有教学经验的青年毕业生,甚至在当地请代课教师,这就大大影响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说农村教师的流失已成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直接原因。
3对策与建议
3.1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
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是由地理、历史、制度等因素长期造成的,所以单靠本校、本县的力量短期内实难解决,要改变这种不均衡的状况,上级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长期政策,使财政拨款向农村及偏远山区倾斜,特别是对落后的地区、学校给予足够的补偿和政策倾斜。如,调查中的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普遍偏低,政府应加大对A县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力度。
访谈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呼吁教师应定位于公务员,最起码应享受公务员的待遇,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教师的经济地位,增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吸引力。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保证教师的住房优惠和医疗待遇,给出这些优惠和待遇的具体内容和量化标准,另外,建立相应的法律机制和监督机制,来督促和监督负责部分的法律责任。
3.2完善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
应完善A县农村中小学校内部人事管理体制,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和有效的内部调节机制,进一步深化教师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实行聘任,完善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尤其是A县农村小学教师的达标率较低,应加强对A县小学教师资格制度运行机制的监督力度,对小学教师的任用条件、任用程序和教师来源作出严格规定。
另外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教师聘任制度在A县农村的推行较城市更为艰难,因为教师聘任制度作为一种正式的法律制度,在陌生人社会中较易推行,而在A县农村这样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在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紧密、较少人员流动的社区中,村民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才能克服一些无法预料的事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无数次的小摩擦里,它们陶炼出一种熟悉,建立了这样一种相互的预期”[2]。因而A县农村学校的校长为了维持这种必要的和谐,必然会用其固有的“地方性知识”对正式的法律制度进行解构,难以真正按照聘任制的标准进行运作。
3.3改革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鼓励高学 历青年教师来任教
培训内容应贴近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实际,解析教育理念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应以校本研修为重点,广泛开发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途径,切实抓好多层次、多形式的短期集中培训;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保证教师继续教育顺利实施,促进农村教师终身学习。
在教师进修的经费上,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逐步形成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合理分担的机制。同时应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和师资培训经费专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每年按教师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安排。
大力鼓励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到A县农村中小学任教,政府应对其适当地补贴并解决住房问题,工资不低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定期安排他们再进修。
3.4着力解决A县农村中小学缺编问题
首先,开展A县城镇教师下乡支教,针对A县农村中小学缺编严重实际情况,在全县推行相对超编的城镇教师下乡支教活动,城镇学校富余的合格教师调配到农村缺编中小学任教,进一步改变农村中小学合格教师不足状况。
其次,推动城镇教师下乡走教,为解决A县农村中小学的专业教师不足问题,举办转岗培训班等办法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城镇专任教师跨校走教,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A县农村中小学紧缺专业教师不足问题。
最后,有重点地推进师范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即根据各学校对师范教育类学生的需求,通过各地教育部门把顶岗实习的学生分配到各中小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带薪顶岗实习,参照当地代课教师的工资标准发给每人每月500元生活补贴,对实习期间工作优秀的学生,毕业后根据其个人意愿优先招聘为当地中小学公办教师。这一举措也会大大缓解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不足问题。
3.5确保城、乡教师间的合理流动
建立A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和完善城、乡教师之间的流动制度。运用政策导向,引导学科超员学校教师调整充实到其他学校任教,城区教师调整到农村和边远地区任教,使教师在本地区或不同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得以顺利进行,教育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要为教师合理流动提供服务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辛渐,王瑞敏,白周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凸现[EB/OL].(2008-10-13)[2009-04-17].http://epaper.dahe.cn/dhb/htm2008/t20081013_1401533.htm.
2梁伟.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J].中国教师,2006,(8):4-9.
Analysis of unbalanc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rural middle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one country of Henan province
ZHANG Shi-hui
(College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The unbalanc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become a thorny problem blocking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t this stage.And the problem of teaching staff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leads to the unbalanc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The results of survey reveal that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nty-level" administration mechanism,"Two-Free and One-Subsidy" in 2006 and the fee-free book policy in 2007 in one country of Henan province,teaching staff of the country has been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teaching staff of urban,there are also a number of shortcomings.For example,teachers are badly paid,tide are coming,teaching staff are lacked.For these problems,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 country,the author trys to propose some solutions.
Key wordsbalanced development,teaching staff,su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