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识,是指认识到了人的才能而加以重视或给予赞扬;“赏识激励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优点、长处、进步等方面的肯定,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信心,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变为现实的发展主体,从而激励学生主动、活泼、健康、主动的发展。笔者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觉得行之有效的做法整理如下,请各位同仁指点。
一、全员赏识,人人激励
“赏识激励促使学生成功,而抱怨指责会导致学生失败。”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以一颗爱心去观察、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对“问题”学生,老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次温和的谈心,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成为强烈成功欲望的动力。
在工作中,笔者注意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多使用赏识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进步。在作业批改时,对表现特别突出和进步较快者,用一两句赏识激励性的批语肯定和鼓励。
——“看到你不断进步,老师由衷的高兴!”
——“好学者,如青青小草,不见其大,却时时在长,相信你会天天好学,时时进步!”
——“读你的文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文章的感觉象春天……我不再为每次作文讲评时没有范文而发愁。”
二、全方位赏识,给孩子自信
全方位的赏识激励指对不同学生、对学生的不同方面都进行赏识激励。
在实施赏识激励教育育人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如何对待后进生,是面向全体体现教育是否平等的重点,只要用心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正是转化后进生的切入点。记得以前班里有一个身体瘦小的学生叫马小龙,学习成绩差,自卑心理重,整天沉默寡言。虽尝试过很多教育方法,但收效甚微。后来,笔者发现他喜欢长跑,且在校运会上成绩不错,就推荐他进了校运动队。后来,他在县运会上取得了万米银牌,在市运会获得5000米金牌。学校也在不同场合给与了他表扬和激励。从此,该生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毕业时,以优异的文化课成绩和特长成绩考入了滨州体校。
一位教育家說:“只教给人知识,而没有教给人自信的教育称不上成功的教育,知识有老化的时候,自信却能让心灵永不老化。”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孩子,特别是后进生,不应一味地去批判、去说服、去埋怨,而应该全方位地赏识激励他们,更多地欣赏其点滴成功,渲染他们的优点,张扬他们的个性,要时刻在孩子心头播撒自信的种子,呵护自豪举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挑战困难的胆量和敢于创新的心态,让他们在自信的光环中走向成功。
三、多方式赏识激励
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赏识激励。
1.口头赏识。从形式上说,口头赏识可分为直接口头赏识和间接口头赏识。直接口头赏识是指老师直接给学生本人的口头表扬。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回答时,可以说:“你的积极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课堂上可及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切的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增强其自信。心理学家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被赞扬。”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期望值越高、投入的关心越多,被教育者的实现值越高。因此,我们在因材施教时应注意方式方法,让每一个孩子在赏识鼓励下产生自信。
间接口头奖励是指老师在该生不在场的情况下,在家长或其他老师、学生面前赞扬该生,无论是直接口头上还是间接口头赏识,都会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老师在赞扬我,肯定我!”特别是后者,当它被学生本人知道时,受赏识的学生更是万分鼓舞,内心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2.行动赏识。行动赏识是指老师用行动向学生表示赏识激励。其主要方法有:在课堂上,有意多次给该生发言的机会,以表重视;有意委托某个学生负责某项任务,以表信任,推荐某同学担任班干部,以表器重。学生往往因受到关照而深感被教师信任和器重,就会被一种高尚的自尊感和受重视感所感动,会更加努力争取进步的。
当然赏识教育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要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有意义的行为。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在他的著作《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中有一句名言: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便是鼓励。对于渴望成功和得到肯定的学习后进生、较差者,即“问题学生”,赞赏和鼓励无疑更具有特殊意义,但赞赏和鼓励不是千篇一律的对学生的任何积极行为表现都说“好”、“棒”,在方式方法上也要讲求艺术性。当然要达到这种教育艺术境界,教师不但要懂得学生的心理,还要善于把握教育的适当时机,即在表扬和鼓励学生时,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选择学生心理上最喜欢接受、同时又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方式和途径。
赏识是教育的基本原则,赏识学生是教师的美德。在教育教学中,千万不要吝惜你的一个信任的目光、一次温和的谈话,一句鼓励的话语,因为他们都会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成为产生强烈成功欲望的动力。每个同学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还暗淡无光,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
一、全员赏识,人人激励
“赏识激励促使学生成功,而抱怨指责会导致学生失败。”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以一颗爱心去观察、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对“问题”学生,老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一次温和的谈心,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成为强烈成功欲望的动力。
在工作中,笔者注意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多使用赏识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进步。在作业批改时,对表现特别突出和进步较快者,用一两句赏识激励性的批语肯定和鼓励。
——“看到你不断进步,老师由衷的高兴!”
——“好学者,如青青小草,不见其大,却时时在长,相信你会天天好学,时时进步!”
——“读你的文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文章的感觉象春天……我不再为每次作文讲评时没有范文而发愁。”
二、全方位赏识,给孩子自信
全方位的赏识激励指对不同学生、对学生的不同方面都进行赏识激励。
在实施赏识激励教育育人的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如何对待后进生,是面向全体体现教育是否平等的重点,只要用心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正是转化后进生的切入点。记得以前班里有一个身体瘦小的学生叫马小龙,学习成绩差,自卑心理重,整天沉默寡言。虽尝试过很多教育方法,但收效甚微。后来,笔者发现他喜欢长跑,且在校运会上成绩不错,就推荐他进了校运动队。后来,他在县运会上取得了万米银牌,在市运会获得5000米金牌。学校也在不同场合给与了他表扬和激励。从此,该生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毕业时,以优异的文化课成绩和特长成绩考入了滨州体校。
一位教育家說:“只教给人知识,而没有教给人自信的教育称不上成功的教育,知识有老化的时候,自信却能让心灵永不老化。”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孩子,特别是后进生,不应一味地去批判、去说服、去埋怨,而应该全方位地赏识激励他们,更多地欣赏其点滴成功,渲染他们的优点,张扬他们的个性,要时刻在孩子心头播撒自信的种子,呵护自豪举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挑战困难的胆量和敢于创新的心态,让他们在自信的光环中走向成功。
三、多方式赏识激励
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赏识激励。
1.口头赏识。从形式上说,口头赏识可分为直接口头赏识和间接口头赏识。直接口头赏识是指老师直接给学生本人的口头表扬。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回答时,可以说:“你的积极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榜样。”课堂上可及时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切的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增强其自信。心理学家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被赞扬。”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期望值越高、投入的关心越多,被教育者的实现值越高。因此,我们在因材施教时应注意方式方法,让每一个孩子在赏识鼓励下产生自信。
间接口头奖励是指老师在该生不在场的情况下,在家长或其他老师、学生面前赞扬该生,无论是直接口头上还是间接口头赏识,都会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信息:“老师在赞扬我,肯定我!”特别是后者,当它被学生本人知道时,受赏识的学生更是万分鼓舞,内心感到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2.行动赏识。行动赏识是指老师用行动向学生表示赏识激励。其主要方法有:在课堂上,有意多次给该生发言的机会,以表重视;有意委托某个学生负责某项任务,以表信任,推荐某同学担任班干部,以表器重。学生往往因受到关照而深感被教师信任和器重,就会被一种高尚的自尊感和受重视感所感动,会更加努力争取进步的。
当然赏识教育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要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有意义的行为。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在他的著作《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中有一句名言: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便是鼓励。对于渴望成功和得到肯定的学习后进生、较差者,即“问题学生”,赞赏和鼓励无疑更具有特殊意义,但赞赏和鼓励不是千篇一律的对学生的任何积极行为表现都说“好”、“棒”,在方式方法上也要讲求艺术性。当然要达到这种教育艺术境界,教师不但要懂得学生的心理,还要善于把握教育的适当时机,即在表扬和鼓励学生时,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选择学生心理上最喜欢接受、同时又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方式和途径。
赏识是教育的基本原则,赏识学生是教师的美德。在教育教学中,千万不要吝惜你的一个信任的目光、一次温和的谈话,一句鼓励的话语,因为他们都会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成为产生强烈成功欲望的动力。每个同学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还暗淡无光,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