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预算松弛是指最终确定的预算水平与最优预算水平之间的差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并会对整个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往往表现在低估收入、高估成本,使得完成某项任务所需预算资源大于实际所需资源,或使预算产出量小于可能产出量。造成企业预算松弛的原因复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预算管理本身相关的影响因素;另一类是预算管理以外的影响因素。前者包括预算参与、预算强调、预算公平及预算目标特点,后者包括信息不对称、行为因素和组织战略。一般认为,预算参与、较高的预算强调和竞争性战略会增强管理者的预算松弛倾向,预算公平、具有清晰预算目标的管理者、拥有内部信息的下属则可能有较低的预算松驰倾向。
医院的预算程序虽然与企业相同,但由于其是具有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医院的财务预算具有其自身特点,预算松弛的原因及对医院绩效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近几年随着医改的推进,医院将没有药品收入,如何在既定的供应资源下实现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是医院预算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探讨医院预算松弛、加强医院预算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医院预算松弛的原因分析
完整的预算管理程序包括编制、执行、考核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预算管理相对比较完善,而很多医院的预算管理普遍缺少考核和评价,医院的预算松弛现象较为普遍,并具有与企业不同的影响因素。
其一,医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与方法粗放不科学因素。许多医院仅仅将编制预算当作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经费的一种手段。财务部门根据上年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下年的影响因素,即采用单一的增量预算法来编报预算,年末将当年实际发生数与预算做简单的分析比较,预算工作就算完成了,没有预算执行的考核和评价,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预算范围仅局限于业务预算即收入和支出的金额指标,没有住院人数、门诊量、出院人数等数量指标。项目预算例如科室购买大设备的支出等不计算收益和成本,没有筹资预算和投资预算,这必然会导致决策的不科学。总而言之,医院的财务预算丧失了其重要的管理职能,成为向财政“要钱”的工具。为申请到更多的财政支持,医院有夸大预算支出、低估业务收入的倾向,从而造成预算松弛,预算不能成为医院的“硬约束”,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其二,员工个性特征与环境不确定因素。风险偏好是影响预算松弛倾向的重要因素,面对未来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厌恶型的个体相对于风险喜好型的个体而言,其创造预算松弛的程度较强,以回避预算要求过高带来的风险,而大多数人都属于风险中性或风险厌恶型的。医院各科室通过参与预算编制就有可能建立对已有利的“秘密准备”,即预算松弛。医院的发展战略也会影响预算松弛,如果采用差异化或进攻型发展战略,则由于未来不确定因索的增加会出现更多的预算松弛。
其三,医院各部门目标差异与信息不对称因素。西方学者实证研究认为参与预算过程中更多的沟通实现了目标的一致性,下级没有创造预算松弛的压力。但从目标管理的基础来看,由于人都是理性的、自私的,因而使得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不一致时,个体总是把自身利益摆在集体利益之前。具体到医院而言,各科室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制定预算时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夸大完成目标的难度和对资源的需求,降低业务目标,较少考虑医院的整体目标,因此信息不对称对预算行为的影响是关键的。
三、医院预算松弛对医院绩效的影响
就企业而言,预算松弛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过于宽松的预算,成本没有实现最小化,利润也就达不到最优,长期过度宽松的预算松弛会引起资源配置不当,造成低效和浪费;预算松弛的存在为管理者提供了掩盖失误决策的机会,妨碍查明预算差异的真正原因,影响到预算管理的考核与评价。预算松弛也有积极的一面,例如适度的预算松弛可以减轻预算执行者完成预算的压力,有助于达成个人目标,增强管理者应对多变的经营环境的能力;在营运良好的年份建立起松弛的预算,调低利润,在营运困难的年份又转回利润,客观上有助于企业的稳定。概括而言,预算松弛的积极作用在于“秘密准备”产生的抗风险能力,负面作用则是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取决于两者的权衡。
就医院而言,预算松弛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仍然供不应求,医院尤其是高级别的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较小,预算松弛所产生的抗风险作用微不足道,而通过预算松弛申请到过多的财政资金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预算差异的产生有可能是预算错误、工作不努力或其他不确定事项造成的。但预算松弛为预算执行者提供了掩盖个人错误的空间,无法做到预算考核和评价的公平。
四、控制医院预算松弛的对策
其一,完善预算管理程序,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一方面,调动全体员工参与预算的编制,预算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各预算部门制定可行方案有效地执行预算,并建立预算执行的反馈机制,完善预算考核和评价制度。具体而言,根据全年预算确定各科室、各部门当期收入与支出计划,划清各科室成本责任,进行内部成本核算,从财务和业务角度定期分析预算差异,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院管理层和预算执行单位。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将预算执行情况与日常奖金分配和年度人事考核挂钩,医院管理层要做到预算公平。在预算方法上,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增量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多种方法。另一方面,扩大现有预算范围,建立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引入资本预算中常用的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增加数量预算指标。
其二,加强预算管理意识。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为使全体员工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增强预算的权威性,医院应成立由最高管理层、财务处、审计处等部门的人员和员工代表组成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各部门预算目标的编制、考核与评价。并负责协调各部门预算目标。各预算部门专门设置预算员,对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员不仅要有一定的医疗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诚实可信,以减少预算松弛的发生。
其三,确立医院战略,加强信息沟通,增强组织凝聚力。医院长期战略为全体员工指明了发展方向,根据整体战略制定的年度目标和年度预算确定了实施战略的具体途径,但医院战略和年度预算目标需要建立在信息透明公开的基础上。具体做法是医院管理层在对各科室业务能力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将医院战略分解为年度预算目标,上下级之间和各科室横向之间通过有效沟通和商讨,形成各部门的预算目标并保证目标的难度适中、清晰可行和一致性,最后分解到每个人,形成个人责任目标,使个人目标和医院目标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医院管理层要做到程序公平,让全体员工拥有预算参与过程中的发言权和投票权,还要做到分配结果公平,确保预算目标的可实现性。医院管理层要适度把握分权与集权,加强对预算的控制以防止预算松弛的过度。
同时,组织因素也会影响预算松弛,组织氛围融洽、员工对组织忠诚会降低预算松弛倾向。为增强组织凝聚力,医院需要建立与众不同的组织文化,将之融入长期战略,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与医院的长远发展趋同,增强员工对医院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预算松弛是指最终确定的预算水平与最优预算水平之间的差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并会对整个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往往表现在低估收入、高估成本,使得完成某项任务所需预算资源大于实际所需资源,或使预算产出量小于可能产出量。造成企业预算松弛的原因复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预算管理本身相关的影响因素;另一类是预算管理以外的影响因素。前者包括预算参与、预算强调、预算公平及预算目标特点,后者包括信息不对称、行为因素和组织战略。一般认为,预算参与、较高的预算强调和竞争性战略会增强管理者的预算松弛倾向,预算公平、具有清晰预算目标的管理者、拥有内部信息的下属则可能有较低的预算松驰倾向。
医院的预算程序虽然与企业相同,但由于其是具有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因此医院的财务预算具有其自身特点,预算松弛的原因及对医院绩效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近几年随着医改的推进,医院将没有药品收入,如何在既定的供应资源下实现投入产出效率最大化是医院预算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探讨医院预算松弛、加强医院预算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医院预算松弛的原因分析
完整的预算管理程序包括编制、执行、考核和评价。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预算管理相对比较完善,而很多医院的预算管理普遍缺少考核和评价,医院的预算松弛现象较为普遍,并具有与企业不同的影响因素。
其一,医院预算管理意识淡薄与方法粗放不科学因素。许多医院仅仅将编制预算当作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经费的一种手段。财务部门根据上年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下年的影响因素,即采用单一的增量预算法来编报预算,年末将当年实际发生数与预算做简单的分析比较,预算工作就算完成了,没有预算执行的考核和评价,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预算范围仅局限于业务预算即收入和支出的金额指标,没有住院人数、门诊量、出院人数等数量指标。项目预算例如科室购买大设备的支出等不计算收益和成本,没有筹资预算和投资预算,这必然会导致决策的不科学。总而言之,医院的财务预算丧失了其重要的管理职能,成为向财政“要钱”的工具。为申请到更多的财政支持,医院有夸大预算支出、低估业务收入的倾向,从而造成预算松弛,预算不能成为医院的“硬约束”,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其二,员工个性特征与环境不确定因素。风险偏好是影响预算松弛倾向的重要因素,面对未来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厌恶型的个体相对于风险喜好型的个体而言,其创造预算松弛的程度较强,以回避预算要求过高带来的风险,而大多数人都属于风险中性或风险厌恶型的。医院各科室通过参与预算编制就有可能建立对已有利的“秘密准备”,即预算松弛。医院的发展战略也会影响预算松弛,如果采用差异化或进攻型发展战略,则由于未来不确定因索的增加会出现更多的预算松弛。
其三,医院各部门目标差异与信息不对称因素。西方学者实证研究认为参与预算过程中更多的沟通实现了目标的一致性,下级没有创造预算松弛的压力。但从目标管理的基础来看,由于人都是理性的、自私的,因而使得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不一致时,个体总是把自身利益摆在集体利益之前。具体到医院而言,各科室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制定预算时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夸大完成目标的难度和对资源的需求,降低业务目标,较少考虑医院的整体目标,因此信息不对称对预算行为的影响是关键的。
三、医院预算松弛对医院绩效的影响
就企业而言,预算松弛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过于宽松的预算,成本没有实现最小化,利润也就达不到最优,长期过度宽松的预算松弛会引起资源配置不当,造成低效和浪费;预算松弛的存在为管理者提供了掩盖失误决策的机会,妨碍查明预算差异的真正原因,影响到预算管理的考核与评价。预算松弛也有积极的一面,例如适度的预算松弛可以减轻预算执行者完成预算的压力,有助于达成个人目标,增强管理者应对多变的经营环境的能力;在营运良好的年份建立起松弛的预算,调低利润,在营运困难的年份又转回利润,客观上有助于企业的稳定。概括而言,预算松弛的积极作用在于“秘密准备”产生的抗风险能力,负面作用则是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取决于两者的权衡。
就医院而言,预算松弛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仍然供不应求,医院尤其是高级别的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较小,预算松弛所产生的抗风险作用微不足道,而通过预算松弛申请到过多的财政资金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预算差异的产生有可能是预算错误、工作不努力或其他不确定事项造成的。但预算松弛为预算执行者提供了掩盖个人错误的空间,无法做到预算考核和评价的公平。
四、控制医院预算松弛的对策
其一,完善预算管理程序,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一方面,调动全体员工参与预算的编制,预算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各预算部门制定可行方案有效地执行预算,并建立预算执行的反馈机制,完善预算考核和评价制度。具体而言,根据全年预算确定各科室、各部门当期收入与支出计划,划清各科室成本责任,进行内部成本核算,从财务和业务角度定期分析预算差异,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院管理层和预算执行单位。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将预算执行情况与日常奖金分配和年度人事考核挂钩,医院管理层要做到预算公平。在预算方法上,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增量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等多种方法。另一方面,扩大现有预算范围,建立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引入资本预算中常用的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增加数量预算指标。
其二,加强预算管理意识。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为使全体员工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增强预算的权威性,医院应成立由最高管理层、财务处、审计处等部门的人员和员工代表组成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各部门预算目标的编制、考核与评价。并负责协调各部门预算目标。各预算部门专门设置预算员,对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员不仅要有一定的医疗专业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诚实可信,以减少预算松弛的发生。
其三,确立医院战略,加强信息沟通,增强组织凝聚力。医院长期战略为全体员工指明了发展方向,根据整体战略制定的年度目标和年度预算确定了实施战略的具体途径,但医院战略和年度预算目标需要建立在信息透明公开的基础上。具体做法是医院管理层在对各科室业务能力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将医院战略分解为年度预算目标,上下级之间和各科室横向之间通过有效沟通和商讨,形成各部门的预算目标并保证目标的难度适中、清晰可行和一致性,最后分解到每个人,形成个人责任目标,使个人目标和医院目标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医院管理层要做到程序公平,让全体员工拥有预算参与过程中的发言权和投票权,还要做到分配结果公平,确保预算目标的可实现性。医院管理层要适度把握分权与集权,加强对预算的控制以防止预算松弛的过度。
同时,组织因素也会影响预算松弛,组织氛围融洽、员工对组织忠诚会降低预算松弛倾向。为增强组织凝聚力,医院需要建立与众不同的组织文化,将之融入长期战略,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与医院的长远发展趋同,增强员工对医院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