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79676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8日,执掌故宫博物院7年的院长单霁翔退休,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接任。
  2012年初,故宫深陷在“陶瓷门”“盗窃门”“错字门”等风波中,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
  接任前,老院长告诫单霁翔“故宫工作必须万无一失,否则就会一失万无”,于是这位新上任的院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故宫完整地走上一遍。5个月,磨破了20多双布鞋,他走完了故宫9000多个房间。故宫收藏着众多文物,鲜有人能够将其数得一清二楚,但单霁翔做到了,他可以将文物数量精确到个位数:1862690件(套)。没有人知道,为了能理直气壮说出这句话,单霁翔付出了多少辛苦。
  有人說比起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身份,他更像是一个故宫产品经理,频频把“尊严”二字挂在嘴边。2012年的故宫是什么样的?70%的范围是非开放区,游客禁止入内,99%的文物游客根本看不到,广场里面卖的东西也跟故宫完全不沾边,旅游旺季排队一排就是一个小时……单霁翔看着乱糟糟像菜市场一样的休息广场,觉得这样下去,游客没尊严,故宫的文物也没尊严,他决定对故宫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有游客反映故宫里没有座椅,大家都要把栏杆坐弯了,单霁翔火速安置了200把椅子、56组树凳;单霁翔看到女士洗手间总是排起长队,就做了两个月的大数据,发现女士洗手间的需求量是男士的2.6倍,于是按照比例对故宫的洗手间进行了调整,甚至将一个职工食堂也改造成了洗手间。
  7年间,单霁翔给故宫带来了太多改变。故宫禁烟后,他每日例行巡查时,都会去捡拾游客丢弃的烟头。上行下效,如今故宫地面上,找不到一张纸片、一个烟头。故宫的开放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从一开始的30%到现在的85%。面对随之而来的游客量的猛增,2015年6月13日,世界文化遗产日当天,故宫宣布“每天只接待8万观众”。开放了90年的故宫,开始限流。单霁翔随后推进网络售票,2017年10月,故宫售票牌匾被摘下,实现全部网上售票。
  午门是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中间的门洞专为接待贵宾车队所用,时常紧闭,而两侧的门洞则每天排满了观众。霁翔觉得这“很不合理”,便打算把三个门洞都向观众开放。但有关部门反对,“贵宾开车进故宫是几十年的礼遇,不能换了一个院长,礼遇都不要了。”
  “那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日本皇宫,这些帝王曾经的居所今天也都对公众开放,那些地方车队就不能开进去。”单霁翔据理力争。最终,故宫在2013年初发布公告:故宫开放区内不允许机动车再驶入。2013年4月,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访故宫,单霁翔站在午门前迎接,奥朗德就此下车,一路步行参观了这组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除了还游客和文物尊严,单霁翔还突发奇想让文物和新媒体搭上了边。
  这些年,故宫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有会说么么哒的雍正和会唱rap的朱棣,一改以往严肃的历史形象开始了卖萌之路。故宫文玩、彩妆、日历、耳机、睡衣……一系列刷屏爆款让无数自媒体都鞭长莫及。2016年、2017年,故宫的教育活动都是2.5万场,场场爆满,孩子们穿朝珠、画龙袍、做拓片……所有这些全部免费。故宫正在通过它的方式,悄悄地将中华文明的印章刻在孩子们的心里。
  一年后,始建于1420年的故宫即将迎来600岁的生日。单霁翔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道:“我们也将兑现诺言,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每当朝霞满天的时候,望着故宫,单霁翔心底就漫出一种静静守护故宫的幸福。他说,“我退休以后,想来故宫当一名志愿者,希望面试的时候手下留情。”
  热议锐评:单院长不仅在守护故宫,也在经营故宫。这七年里,他尽己所能,让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他致力于以科技的方式让故宫更“鲜活”,更“时尚”。这也是他带给故宫最大的改变。在故宫,文物开始说话,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文物和文创品,与时间对话。故宫不再是高傲威严的紫禁城,而是一座富于生活气息的博物馆。
  素材运用:守护;改变;影响;文化尊严;传承与创新;责任与担当;守护故宫的幸福……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百度)
其他文献
在大地上,一切都是生命赋予它生机,同时,大地也是赋予别人生命、赐予这片生机的人。而夕阳西下时的晚霞,就是它给予的最美的诗意、最神秘的故事。  在微凉的风下,远处连绵的青山上降临了第一抹橙光,柔和而温暖。在古代,凤冠霞帔是皇室贵族在盛大节日或婚礼上才能配戴的。所以连白居易都抵不住晚霞的诱惑,他早在《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 钿璎累累佩珊珊。”而晚霞此时又绚烂了几分,在如梦如虹
版画作为融合雕塑印刷和平面绘画的艺术门类,其独特之处在于传达自身语言的间接性。其基于绘画,又跳脱绘画,采用立体式的雕刻印刷完成造型艺术的表达。结合其本质性的“刻”与“印”,较之于平面绘画,具备更为强烈的形式感。然而,综合其基础性的“绘”与“画”,又多出了更为丰富的意境内涵。此种视阈下,探寻版画创作中的意境美与形式美,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对于版画的发展、创新是极其重要的。  版画语言的特殊与独立,或
我的播音桌上有两张唱片的封面非常漂亮,一张是瑞士爱乐管弦乐团的《仲夏之梦》。整张封面都是高可参天的树林,使你觉得自己可以徜徉其中。另一张是阿姆斯特丹管弦乐团演奏的德彪西的音乐。封面上,是一望无边、水天一色的海。近景是海岸,几块岩石,溅起白亮的水花。面对这样的两幅画面,你即使是在狭小的、与世隔绝的斗室,也仍然畅快地呼吸到了来自海洋的、大自然的充足的空气。  所谓的诗情画意,无非是一些自然景象。春夏秋
寒风咆哮着撕下树上最后一片黄叶,我紧紧抱着怀中刚买的口罩,望着街上空荡萧瑟的景象,不禁鼻头一酸。疫情的隔离如一堵厚墙隔在邻里间,使得过往的温情烟消云散,唯留凉意在心头蔓延,这个冬天太冷了。  我沉重地叹了一口气,拉低帽檐快步向小区口跑去。眼帘里突然多出了一个生动的橘色身影。我微眯双眼,是帮忙防控的志愿者阿姨!此刻,她正坐在岗亭内,摆弄着电子测温计。微亮的小电炉正源源不断散发着温暖,泛着红光,她时而
【模拟金题】  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此作文题通俗简单,易于把握,考生只需要围绕“变”字来写即可,但要注意
我家的楼下有一位搬过来不久的老人,老人晚上遛弯时我常能碰到他,碰到一起就聊一聊,这位带着山东口音的老人年轻时是一位木匠。据老人讲,过去在山东他们这些手艺人走街串巷地揽活,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做活的时候,基本都不做完。木匠不给自己做的箱子安裝把手;铁匠对自己打的刀、镰不开刃,有时候还要把钉钉子的孔眼堵塞;篾匠也不给编织的筅子、簸箕扎竹篾边……他们这样做是把最后一道工序留给下一个手艺人去做,为下一个
山中清泉那纯真的谈吐,路边小溪透明的、有几分羞怯的眼神,瀑布飞溅的、出口成章的诗句,倒影叠着倒影的清澈河流,月光下那似乎在梦游中轻轻摇曳、与微风说着耳语的芦苇,山湾那让人思接千载的森森古木,蝉声如雨又忽然寂静下来的河畔柳林,雨后一碧万顷的晴空,晴空之上悄然出现的彩虹,描摹着被你遗忘了的你生命里最缤纷的超现实主义诗意部分;午夜那悄悄贴近窗口的月亮,把一封封素笺,从窗格投进来,整齐地放在你的枕畔,你醒
【模拟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十四年前,80岁出头的学者齐邦媛離开老屋住进了“养生村”,在那里完成了记述家族历史的《巨流河》。《巨流河》出版后好评如潮,获得多个奖项。但时光无法阻止老去的齐邦媛,她感觉“疲惫已淹至胸口”。一天,作家简媜来看望她。两个人的对话,渐渐谈到死亡。“我希望我死去时,是个读书人的样子。”
我是极爱易安居士的,她人美,词妍,无不彰显着一代才女的风范。记得曾与母亲说起她,但母亲只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未作答复。当时我只觉得,母亲肯定是早已被生活的繁琐压得疲惫不堪,心如羽毛般落了下去。  生活一如往常,波澜不惊。外面是艳阳高照,百花争艳。周末,在家的我,一个人落座小窗前,苦苦思索着一道几何题。微风拂面,轻轻摩挲着我紧皱的眉头,但心里的烦闷是无计可消除的,正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母亲如
菊花一朵接一朵地开,紫色装点着草原。秋风一吹,它们占据了所有的辽阔,仿佛一场思念被扯得满大地忧郁起来。  我就坐在空旷里,用风声把自己装饰起来,也学它们静好闲散的样子,不担心那朵赶雨的云,把一生浇透;也不担心即将来临的雪,把一寸一寸的光阴覆盖。  凭借九月的月光,还能端坐微凉的枝頭,我就摇曳深深浅浅的思念和美,让它们生成一种隐秘、一种苍茫。等你来,用柔软目光一一收割。  (南亭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