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ManWa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1。
  教学目标:1.学会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2.通过探究学习,掌握一格代表两个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制作统计图。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用“1格”表示2个单位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图片:虎、狗、兔、龟)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我们二(4)班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动物,那么,要知道喜欢虎、狗、兔、龟的各有几人,我们要做一件什么工作呢?(揭示课题。板书:统计)
  二、以旧引新
  1.启发回忆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
  我们把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叫做统计。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初步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画方块(□)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哪种方法又简单又方便?(实践证明,用画“正”字的方法较简便。)
  2.小组合作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最后在黑板上汇总。(这个环节是“统计”数据的基础,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掌握,因此教师应仔细观察指导,使数据准确无误。)
  3.将数据填入统计表。
  4.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涂条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了解其结构特点,思考怎样涂。)
  (1)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两人合作试着涂一涂。
  A.发现格子不够,四人小组讨论对策。
  B.小组汇报(处理方法):
  小组1:在图的上方补充格子后再涂。
  小组2:涂旁边的格子补足。
  小组3:用1格表示两人。
  (2)小组讨论:比较三种方法后得出较好的方法(1格表示两人)。
  5.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两人的方法重涂统计图。(学生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图重涂。)
  6.展示学生作业,验证用1格表示两个单位量的方法简便。(提问: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启发学生画个草图试一试。认识在当前情境下,用1格表示两个单位量最适中。)
  三、实践应用
  1.比一比、填一填、说一说。
  根据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根据统计图自由回答。因为学生年龄小,所提问题会偏离主题,教师可适时引导,如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少)多少等。同时完成填空。)
  2.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先引导学生观察,要完成本题,书中给出的条件够不够?缺什么条件?怎么办?从而得出要先收集整理数据,然后列表;涂图时要根据人数的多少比较,确定1格表示几个单位量等。)
  3.拓展延伸。
  一年级时我们学会了1格可以表示一个单位量。今天我们又学会了1格可以表示两个单位量。那么,1格还可以表示几个单位量呢?(重点让学生认识1格表示几个单位量,要根据每个数据的多少来确定。)
  四、学习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统计”与过去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分析中提升。)
  五、设计意图
  1.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尽快融入教学活动中。因此,用多媒体出示四种可爱的卡通动物,自然地引出课题,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提出问题。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时,学生发现用1格表示一个单位量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从而积极探索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3.注重合作交流,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解决问题。交流是学生的天性,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与别人一起分享。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时,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通过比较得到最佳方案。
  4.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本节课把统计教学放在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的问题情境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想办法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再将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用1格表示两个单位量绘制统计图较为方便。
  
  作者单位
  楚雄师院附小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化学这门学科主要是以实验为依托的,也就是说实验是化学知识的来源.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实验作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还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为学习过程带来更多的快乐.作为教师,把握并充分运用好化学实验,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实验中快乐学习化学.  一、演示实验带来感官上的乐趣  初中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初中化学可以说是学生的入门学习,启蒙
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癌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医学价值,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临床试剂说明书提供的参考范围源于国外人群研究,其正常参考值与中国人群临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按“课前—课堂—课后”这一学生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三个过程,笔者制定了“预习常规”“课堂常规”和“作业常规”三大学习语文的常规,把新课标的听、说、读、写要求分别编织在这三大常规中。  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常规训练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常规训练多是简单的、基本的。重点要求学生做到“两会”(会仔细地听,会标准地说)、“四读”(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通句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