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痛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水平,以防痛风发作,保护关节及肾脏。临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另一类是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丙磺舒。此外,还有一些降尿酸辅助用药,如小苏打(学名“碳酸氢钠”)。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对我说:“降尿酸药物说明书上罗列的副作用很多,长期服药虽然能降尿酸,但我担心把肝、肾吃坏,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许多患者因为担心降尿酸药物有副作用,往往“见好就收”或干脆“拒绝用药”,导致痛风反复发作。那么,药物治疗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多利少?其副作用是否可防可控?
别嘌醇是临床应用最久,同时也是最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尿酸生成,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肝肾损害(如转氨酶升高、黄疸、蛋白尿、少尿、水肿等)、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以及皮肤过敏反应。
防范措施只要从小剂量开始(100毫克/天)逐渐加量,注意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别嘌醇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及肝肾损害是可控的。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不适,首先要想到对别嘌醇过敏,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进行对症处理。别嘌醇过敏与患者携带HLA-B5801基因有关,患者在服用该药之前可进行HLA-B5801基因筛查,如果结果阳性,须换用其他药物,如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属于新一代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比别嘌醇更具优势。它对肾脏影响较小,更适用于对别嘌醇过敏及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该药的副作用有肝功能异常、皮疹等,但大多比较轻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布司他降尿酸作用较强,有些患者在用药初期有可能因为血尿酸水平短期内大幅下降而出现痛风发作或加重。
防范措施为预防因血尿酸水平波动过大而诱发痛风,服用非布司他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20~40毫克/日),逐渐加量,每日最大用量不超过80毫克。为安全起见,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痛风患者须慎用非布司他,如果确属病情需要(如患者对别嘌醇过敏)而选用该药,剂量不宜大(不超过40毫克/日)。
苯溴马隆主要通过促进尿酸经肾脏排泄而发挥降尿酸作用。该药在人体内经肝脏代谢后,绝大部分通过胆汁和粪便排出体外,仅极少部分会由肾脏排泄。因此,就药物本身而言,它对肾脏是安全的。
与别嘌醇相比,苯溴马隆消化道反应轻微,皮肤过敏少见。国外有苯溴马隆导致严重肝损害的报道,但发生率很低。该药的主要副作用在于,如果患者服药期间喝水少,尿量不足,可能因排泄尿酸过多而形成泌尿系统结石、产生肾损害。
防范措施为预防尿路结石,患者服药期间要多饮水,每天饮水量须达到2000~3000毫升,从而增加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毫升/分或已存在泌尿系统结石者禁用。另外,考虑到尿酸在碱性环境中溶解度更高,在服用苯溴马隆期间,可同时加用碳酸氢钠,以促进尿酸的溶解与排泄。
碳酸氢钠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是降尿酸治疗的辅助用药。碳酸氢钠呈碱性,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腹胀、暖气及血钠升高,加重水钠潴留及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和碱中毒。
防范措施在服用碳酸氢钠期间,一方面要注意观察有无心慌、胸闷、水肿等心衰征象,尤其是老年人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须格外小心,一旦發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另一方面要注意经常监测尿液pH(一般用药前两周检测,用药后至少每月检测一次),使尿pH维持在6-2~6.9,如果尿PH值大于7.0,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需要及时停药。
别嘌醇
别嘌醇是临床应用最久,同时也是最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尿酸生成,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肝肾损害(如转氨酶升高、黄疸、蛋白尿、少尿、水肿等)、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以及皮肤过敏反应。
防范措施只要从小剂量开始(100毫克/天)逐渐加量,注意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别嘌醇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及肝肾损害是可控的。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不适,首先要想到对别嘌醇过敏,应立即停药,及时就医,进行对症处理。别嘌醇过敏与患者携带HLA-B5801基因有关,患者在服用该药之前可进行HLA-B5801基因筛查,如果结果阳性,须换用其他药物,如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属于新一代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比别嘌醇更具优势。它对肾脏影响较小,更适用于对别嘌醇过敏及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该药的副作用有肝功能异常、皮疹等,但大多比较轻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非布司他降尿酸作用较强,有些患者在用药初期有可能因为血尿酸水平短期内大幅下降而出现痛风发作或加重。
防范措施为预防因血尿酸水平波动过大而诱发痛风,服用非布司他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20~40毫克/日),逐渐加量,每日最大用量不超过80毫克。为安全起见,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痛风患者须慎用非布司他,如果确属病情需要(如患者对别嘌醇过敏)而选用该药,剂量不宜大(不超过40毫克/日)。
苯溴马隆
苯溴马隆主要通过促进尿酸经肾脏排泄而发挥降尿酸作用。该药在人体内经肝脏代谢后,绝大部分通过胆汁和粪便排出体外,仅极少部分会由肾脏排泄。因此,就药物本身而言,它对肾脏是安全的。
与别嘌醇相比,苯溴马隆消化道反应轻微,皮肤过敏少见。国外有苯溴马隆导致严重肝损害的报道,但发生率很低。该药的主要副作用在于,如果患者服药期间喝水少,尿量不足,可能因排泄尿酸过多而形成泌尿系统结石、产生肾损害。
防范措施为预防尿路结石,患者服药期间要多饮水,每天饮水量须达到2000~3000毫升,从而增加尿量。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毫升/分或已存在泌尿系统结石者禁用。另外,考虑到尿酸在碱性环境中溶解度更高,在服用苯溴马隆期间,可同时加用碳酸氢钠,以促进尿酸的溶解与排泄。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是降尿酸治疗的辅助用药。碳酸氢钠呈碱性,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腹胀、暖气及血钠升高,加重水钠潴留及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和碱中毒。
防范措施在服用碳酸氢钠期间,一方面要注意观察有无心慌、胸闷、水肿等心衰征象,尤其是老年人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须格外小心,一旦發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另一方面要注意经常监测尿液pH(一般用药前两周检测,用药后至少每月检测一次),使尿pH维持在6-2~6.9,如果尿PH值大于7.0,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需要及时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