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意象”有个约会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87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用实际案例,探索意象对话技术对学习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兴趣,同时能更好地协助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感悟和提升。
  〔关键词〕意象对话技术;学习心理;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5-0049-03
  一、意象对话技术简介
  意象对话技术是主要由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先生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意象对话是在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一技术创造性地吸取了梦的心理分析技术、催眠技术、人本心理学、东方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等。它通过诱导来访者想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与意象进行沟通交流,对其潜意识的意象进行转化或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
  学习心理辅导中常用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1.看科目小人:了解个体和弱势学科的关系,以及面对弱势学科时的心理状态。
  2.摘果子:了解个体和学习目标的关系,以及学习中如何投入和产出。
  3.爬山:了解个体和目标、动机的关系,了解现在所承受的压力,进行情绪疏解。
  意象对话开始可以用常见的意象,也可以从身体的感受或身体的部位开始。比如引导学生想象胸口出现一个小人或者一个画面,或者想象压力变成了黑色的烟雾从头顶冒出来,等等,将潜意识的冲突用意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再对其进行引导和转化。
  二、意象对话技术适用于学习心理辅导
  高中生智力水平接近成人,情绪体验强烈,自我意识增强,但是心理又存在一定程度的闭锁性,而意象对话可以绕开阻抗,更真实地了解高中生的想法和内心,也能更直观地表达他们的心声。高中生想象力丰富且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较易理解意象的象征含义。通过对意象进行创造性地调整,能更快速地调整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高中生处于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其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这一阶段高中生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竞争的日益激烈和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学习方面,出现习得性无助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由于连续的失败导致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常常自暴自弃。他们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倾向于制定较低水平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他们经常体验到强烈的焦虑,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意象对话技术可以避免关于“努力学习”的说教,在意象中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学业的关系,宣泄学习压力,看到情绪压力从紧张、压抑转变至平稳,意象的转换甚至能让学生快速地发现自己身上的力量,体验到学习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在辅导活动之后能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行为,从害怕失败、避免失败到试着去尝试,小步前进,追求成功。
  三、意象对话在学习心理辅导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一)看“科目”
  学生对于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有畏难情绪,甚至会形成情结,越不喜欢的科目越不想学,越不学越学不好。看“科目”是把学科拟人化,让个体能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和科目的关系,情绪疏通了,行为上才会有所改变。
  师:你最不擅长的一门学科是什么?想象它变成了一个小孩,你看看是什么样的小孩,在做什么?
  生:我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房间里捣蛋,把东西翻得乱七八糟。
  师:你看到他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怎么这么调皮,不知道要和他说什么。
  师:你可以试着和他打声招呼。
  生:他转过头看了我一眼,他还不会说话,长得肉肉的,挺可爱的,但是很陌生。
  师:他叫什么呢?
  生:阿弟吧。
  师:阿弟只是个小孩,如果你不花精力和时间学习如何与他相处,他就会捣蛋。尝试着和他说以下的话:阿弟,你好,我知道你一直都在,但是都被我忽略了。现在,我看见你了,你一直翻东西,是希望我看看你吗?
  生:他停了下来,又看了看我。
  师:请你深呼吸几次,在阿弟身边陪着,看看他会有什么变化?
  生:他走向我,想要我抱的样子。
  师:你愿意给他一个拥抱吗,如果可以,伸出你的手。
  生:嗯,我抱着他。
  师:你可以对他说,虽然我不了解你,但是我愿意陪陪你,因为你是我的朋友。
  生:他好像长大了一点。
  师:继续陪着他,看看还会有什么变化?
  生:他长到会说话的年纪了,他对我笑了。
  师:他是一个爱捣蛋的朋友。如果你好好对待他,他也会和你好好相处。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多了解他……
  师:现在你对数学是什么感觉?
  生:好像没有那么讨厌了。
  师:以后再因为数学生气、沮丧的时候,你就告诉自己:阿弟来了,阿弟生气了,阿弟想要我多陪陪他了。你愿意试一试吗?
  生:好的,不一样的感觉。
  ……
  结束意象对话。
  分析:对话中的“阿弟”是来访者在数学学习时的子人格,有退行。来访者对阿弟的感受类似于对数学的感受。调整意象,直接作用于人格的深层以及原始精神机构,这就是意象对话的核心[2]。
  (二)摘果子
  果子象征着个体的目标和成果。摘果子的过程象征着学习上如何投入,如何产出。
  师:想象你站在一棵果树前,这棵果树和现实中的果树也许不一样。你要去摘果子,你看看你会用什么工具去摘,果子多吗?大吗?过程艰难吗?
  生:我看到一棵苹果树,有三四個苹果,挺大,一开始够不着,后来我是拿着梯子去摘的。
  师:如果把苹果比喻成你学习上的成果,你怎么看?   生:最近比较努力,在学习上是有一些进步。我为什么拿着梯子呢?
  师:你觉得学习上,你还可以借助什么力量更上一层楼呢?有什么人,或者做什么事可以像梯子一样助你一臂之力呢。
  生:……明白了。
  (三)你的行囊里有什么?
  “你的行囊里有什么”是通过登山,在登山途中对自己的行囊进行整理,看学生对学习是否重视,是否做好了准备。最后登顶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挖掘自身潜力,轻装上阵。
  师:我们在学习的路上,有过成功和失败,接下来我们要踏上征服高考的旅途。想象你背着行囊走在路上,看看风景如何。不远处有一座山,那是我们的目标。你上山了,看看路好走吗?不一会儿,来到了半山腰,有一个亭子,你进去休息一会儿。整理一下行囊,把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倒出来,把重要的东西装进去,扔掉不需要的东西。我们要向山顶前进了。你登上了山顶,在这里深呼吸三次,看看周围的风景,你感觉很舒畅,内心很自豪。把你想说的话在心里大声地喊出来。你感觉心底有一股力量升起来。休息一下,我们待会儿要下山了。你看看路有没有变化,天气如何。
  生:我披着红色的斗篷,一副落魄王子的样子。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天灰灰的。我看到两座山,一座山矮,一座山高。我选择爬更高更陡峭的山,山上都是石头,没有什么树木,但是我一下子就到了半山腰。我拿着王子的权杖,上面有宝石。我戴着王冠,向山顶进发。我登顶了,雾气散去,阳光洒在我身上,我觉得很自豪。现实中父母和我的意见相左,他们觉得我只要考进家门口的学校就可以了,但是我不这样想,我有自己理想的学校。所以我选择走自己的路,也许没有什么人同行,但是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师:王子手里的权杖和宝石象征什么呢?
  生:那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东西吧,发着光,是我心里的信仰。
  分析:意象从开始的阴暗到后来云开雾散,表明学生调动了自己的能量进行了一次自我疗愈。孤独落魄的王子象征着不被父母接受的一面,但是勇敢追求梦想的自己就是王子,山上都是石头,说明学生情绪还是比较压抑的。这个意象对话增强了她的自信,进一步激励她向着理想前进。
  四、意象对话的注意事项
  意象对话技术在心理辅导中的运用,可以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让学生自己体验,自我反思,并主动找到问题解决之道。但是意象对话技术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消极意象无法处理的问题,这需要引导者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对于可能出现负面意象比较多的情况,要事先说明或者及时诱导:如果你看到让你很不舒服的画面,不要太担心,这只是一个想象,并不会伤害你。
  意象对话操作有时会受个体的思维限制,教师可以诱导:你可能会看到一些奇怪的东西、不常见的东西,甚至超自然的东西,都没有关系,看到什么就说出来。
  在意象对话中,教师介入越多,效果越明显,但是危险也越多。除非是有资格的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否则,辅导者最好不要介入太多。教师可做一般性的诱导,例如:你感受到金色的阳光洒在身上,感觉一下哪里没有被照到,让温暖的阳光多照一会儿。直到全身变得温暖、舒服、有力量。
  对于意象对话的内容,教师可以分析,但是一般不解释意象。意象的象征性具有个体性,也许在我们传统文化中,下雪是吉祥的征兆,但是对个人来说,也许是一件伤心的往事。所以,教师不宜过多地对单个意象进行解释,而应在情绪情感和价值观上进行引导。
  在学习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意象对话更多地从改变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固有印象、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正向体验、调整学生内部动机着手。
  五、小结
  意象对话技术能很好地整合人格系统中的子人格,打破意识层面,调动潜意识的正性心理能量,从而达到改善情绪、增强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3]。
  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也应随之调整。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珍贵的心灵密码,需要我们教育者谨慎地对待,细心地呵护。意象对话技术无论用在心理课堂还是心理咨询中,都能起到良好的辅导效果,可供广大心理教育工作者使用。
  参考文献
  [1]彭阳.意象对话的理论研究现状及应用分析[J].校园心理,2014(5):332-334.
  [2]朱建军.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廖康林.意象对话技术对情绪的治疗[J].大观周刊,2013(11):381-381.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三明,365001)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其他文献
摘要:一名八年级男生因玩手机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多次写保证书无效而不愿再写保证书,主动来到学校辅导室。根据个案的自述和医院诊断,辅导教师判断个案目前不存在心理危机,主要表现为焦虑状态。本案例用系统治疗的理论取向进行个案概念化,认为个案通过使用手机来缓解内心的焦虑,渴求情感需求的满足。初步干预共进行了三次辅导,第一次辅导了解主要情况,建立辅导关系;第二次辅导中搜集背景资料,寻找焦虑原因;第三次辅导中
〔关键词〕教研活动;设计理念;教学机智  几年前,为了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的评比,我校心育教研组的老师们特意为了我举行了心育磨课活动,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一个月的教研活动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一节好的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却需要教师长期的积累。一节好课需要多“磨”,一名教师的能力更需要多“磨”。  在反复的磨课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说实话,我对公开课有些抵触。看过别
〔摘要〕一名小学三年级男生在居家学习期间沉迷手机游戏,无法集中注意力上网课,不完成学习任务;易激怒,亲子关系紧张,如果不让打游戏就不肯吃饭、不肯睡觉、哭闹、发脾气等,因此常常被爸爸打骂。因爸爸将其玩游戏的手机摔坏,父子关系紧张。咨询师运用了谈话、沙盘等技术,帮助其调整情绪,适应复学节奏,回归正常学习生活。  〔关键词〕游戏沉迷;复学适应;亲子关系;沙盘游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会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抵触,因为学生在面临自己问题的时候,出于多方面原因,经常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本文讲解了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中评量问句的使用,并且将问题外表化技术穿插其中,方法如下:(1)画出问题,将问题外表化;(2)评量问句,将解决方法具体化;(3)继续追问,跟踪解决方案。通过以上三步,不仅有助于建立信任合作的咨访关系,并且能够舒缓学生因为面对问题无法用语
〔摘要〕广大教师是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群体,围绕稳定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逐渐加大专职教师在队伍中的比例,加强专职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全体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三大重点,江苏省镇江市实施行政推进强领导保证、评价反馈强制度保证、保证队伍强人才发展三大策略,通过一个认证、多管齐下、抓专兼职稳定专业、全体教师提升四大途径,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人人是心理健康教育人,处处皆心理健康教育地
〔摘要〕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学校提出帮助家长成为“孩子的成长教练”的目标,以课题为抓手,开发了小学“赋能式”新生家长会指导模式。该模式是以人本主义和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为理论基础,以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为起点,以终身学习为理念,以运用团体动力发展家长的正面管教能力为重点,通过现场讲座、自主学习、专题工作坊等方式持续促进家长成长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具体的指导策略包括精心开场,体验中
〔关键词〕家庭教育;感受;觉察;成长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6-0074-02  “修己以安人”是论语中孔子和子路的对话,孔子告诉我们的,首先不是如何安天下,而是如何做最好的自己。修身,是对家国、对社会、对家庭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孔子和他的弟子力争做最好的自己,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对家国、对社会的责任。作为父母,修己以安子女,便是最成
〔摘要〕以自我为中心是青春期学生的一大特点,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都表现出各种矛盾冲突,既希望从同龄人的接纳中实现自我认同,又不善于通过情感输出来建立人际平衡。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如果过渡不良,可能导致個体自我同一性混乱,影响成年后的人际交往模式。本案例的当事人小敏遭遇人际矛盾,在心理教师的帮助下,走出了“自我中心”,学会了换位思考。  〔关键词〕人际交往;换位思考;自我中心;辅导个
美术欣赏课怎么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其道,各显神通,而教学效果大概也都有其独到之处。但如果仅仅是给学生欣赏,仅仅是想法设法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加深印象,那印象再深还是会忘记。然后什么也没有了。或者学生还有一些忘不了的,了解了,知道了。仅此而已。而如果在此过程中加一点东西,能使学生在欣赏中培养某种素质,形成自己的一点什么,就大不一样了。可以忘记。也可以彻底忘记。但忘记后还剩下一点点“修养”
〔摘要〕高中阶段是同性恋的快速萌芽时期,学生的性心理发展、性态度的确立需引起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关注。本文以高中生同性恋咨询个案为切入点,提出了高中生同性恋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聚焦同性恋生存现状,提供专业心理援助;聚焦同性恋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树立正向性态度;聚焦同性恋个性特征,建立危机警觉体系;聚焦同性恋心理卫生,预防极端性行为。尝试为学校提供切实可操作的同性恋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而营造正向、和谐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