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听、说、读来说,写作仍然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在写作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如:信息遗漏或错误;人称或时态运用不当或前后不一致;关联词缺失或使用不当;无明晰的文章框架及段落构思;词汇和句型运用单调重复;标点符号、字母大小写失误及书写潦草等。鉴于《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考生写作能力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和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写作教学方法。
一、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语言基础,过词汇关
词汇是写作的前提。正如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所说:“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递不了。”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都是精选出来的,具有容量大、题材广、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从基本的词、句人手,指导学生通过短语去记单词,通过句子去记词组,通过课文去记句型,真正收到扩大词汇量的效果,最终将词汇运用到英语写作中。
二、坚持写作训练常抓不懈、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打好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写作训练要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因为写作能力的获得是一个由词到句、篇的过程。
首先,训练学生掌握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并能够准确运用,还能拓展和延伸。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加强基本训练,让学生利用五种基本句型进行扩句训练,并对扩展后的句子进行分析,让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表达训练。
并列句的训练应在简单句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应用连词,如:and,but,or,yet等连接句子时,语气和语义的并进(and)、转折(but,yet)、或然性(or);以及区分更高级的otherwise,furthermore,there—fore等的差异。训练学生利用此类词语造句,表达相同、相似或相反的语义。
复合句的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简单的状语从句开始,然后是宾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要求学生掌握句子结构,突出句型特点和语用特征,强调语句功能,注重语义的准确表达。同时,还要注意让语言形式为内容服务,而并非只重形式,忽略内容,使语言丧失生命力。
三、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高中生写作时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其作品常带有强烈的汉语色彩。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把汉语一词一句地翻译成英语便是英语作文了。因而,他们很少注意英语的表达习惯,忽视了英语语言文化和汉语语言文化的差异。教师在整个英语写作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语言难点,教学生注意英汉异同,利用母语来促进英语学习,让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
英汉差异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句型差异,词义内涵、用法差异,文化差异,表达习惯差异,时态差异,文章体裁格式差异等。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需要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英语词汇、语法、习惯用语和句型。
英语思维方式的养成,需要学习者不仅学习语言,还要学习文化。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日常习俗、文化背景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上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四、培养学生谋篇布局和突出主旨的能力
针对学生思维丰富而表达不足的特点,教师要注重指导。首先,确定体裁。要清楚所写文体是日记、看图作文、通知、调查报告,还是书信、广告词等。在确定文体之后,要进行构思,这是写作的准备阶段,要做到有明确的中心思想,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进行积极的思考(最好用英语),考虑写作目的和内容,设计文章的基本框架,列出提纲和要点。其次,表达。表达是写作的具体实施阶段,除了把词、短语和句子表达清楚外,还要注意语句的连贯、统一,时态的正确和逻辑的一致。最后是修改充实和完善。通过修改,检查表达是否清楚,语言是否得体,主题是否明确。同时注意用一些关联词和过渡句来加工润色,使文章层次分明、通畅顺达,做到主题明确、中心突出、语义连贯、语言得体。学生在作文时,教师应要求他们尽可能使用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单词、短语,并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如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主从复合句、对比句等,以避免句式的单调和重复。
五、注重英语写作评价
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将自己定位为读者,其次才是评判者。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树立信心,培养英语写作兴趣。所以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要积极寻找其闪光点,并给予激励性的批语。当然,文章的批改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亦可采取pairwork或groupwork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之间纠错或点评。帮别人纠错的同时也是学生自己学习的绝好机会,而且这种学习方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自己的写作能起到很好的榜样或警示作用。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反馈地进行,通过长期的训练、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语言基础,过词汇关
词汇是写作的前提。正如英国语言学家Wilkins所说:“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然而如果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传递不了。”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都是精选出来的,具有容量大、题材广、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从基本的词、句人手,指导学生通过短语去记单词,通过句子去记词组,通过课文去记句型,真正收到扩大词汇量的效果,最终将词汇运用到英语写作中。
二、坚持写作训练常抓不懈、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打好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写作训练要有步骤、有顺序地进行,因为写作能力的获得是一个由词到句、篇的过程。
首先,训练学生掌握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并能够准确运用,还能拓展和延伸。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加强基本训练,让学生利用五种基本句型进行扩句训练,并对扩展后的句子进行分析,让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表达训练。
并列句的训练应在简单句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应用连词,如:and,but,or,yet等连接句子时,语气和语义的并进(and)、转折(but,yet)、或然性(or);以及区分更高级的otherwise,furthermore,there—fore等的差异。训练学生利用此类词语造句,表达相同、相似或相反的语义。
复合句的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最简单的状语从句开始,然后是宾语从句、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要求学生掌握句子结构,突出句型特点和语用特征,强调语句功能,注重语义的准确表达。同时,还要注意让语言形式为内容服务,而并非只重形式,忽略内容,使语言丧失生命力。
三、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思维方式。高中生写作时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其作品常带有强烈的汉语色彩。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把汉语一词一句地翻译成英语便是英语作文了。因而,他们很少注意英语的表达习惯,忽视了英语语言文化和汉语语言文化的差异。教师在整个英语写作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语言难点,教学生注意英汉异同,利用母语来促进英语学习,让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
英汉差异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句型差异,词义内涵、用法差异,文化差异,表达习惯差异,时态差异,文章体裁格式差异等。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需要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英语词汇、语法、习惯用语和句型。
英语思维方式的养成,需要学习者不仅学习语言,还要学习文化。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日常习俗、文化背景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上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四、培养学生谋篇布局和突出主旨的能力
针对学生思维丰富而表达不足的特点,教师要注重指导。首先,确定体裁。要清楚所写文体是日记、看图作文、通知、调查报告,还是书信、广告词等。在确定文体之后,要进行构思,这是写作的准备阶段,要做到有明确的中心思想,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进行积极的思考(最好用英语),考虑写作目的和内容,设计文章的基本框架,列出提纲和要点。其次,表达。表达是写作的具体实施阶段,除了把词、短语和句子表达清楚外,还要注意语句的连贯、统一,时态的正确和逻辑的一致。最后是修改充实和完善。通过修改,检查表达是否清楚,语言是否得体,主题是否明确。同时注意用一些关联词和过渡句来加工润色,使文章层次分明、通畅顺达,做到主题明确、中心突出、语义连贯、语言得体。学生在作文时,教师应要求他们尽可能使用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单词、短语,并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如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主从复合句、对比句等,以避免句式的单调和重复。
五、注重英语写作评价
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将自己定位为读者,其次才是评判者。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树立信心,培养英语写作兴趣。所以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要积极寻找其闪光点,并给予激励性的批语。当然,文章的批改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亦可采取pairwork或groupwork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之间纠错或点评。帮别人纠错的同时也是学生自己学习的绝好机会,而且这种学习方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自己的写作能起到很好的榜样或警示作用。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反馈地进行,通过长期的训练、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