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窦娥碑”记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纪念关汉卿、弘扬地方文化,江苏省淮安市旅游局拟仿汉代“祭孝妇冢,因表其墓”的做法,立窦娥纪念碑一座。试代拟200字碑文镌刻碑阴。——这是笔者教学《窦娥冤》时设计的一个讨论题。
  课堂教学如同炒菜,时常要加一点调味品。为窦娥立碑,即属此类。但这点调味品加得是否适宜,学生却颇有争议。
  第一,可不可以树碑?有人认为,窦娥为文学作品人物,窦娥故事不是历史事实,树碑立传从何谈起?不能制造“假文物”。另一种看法是,《窦娥冤》是不朽的戏曲文学作品,关汉卿是卓越的世界文化名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京沪皆有,文学作品人物的雕塑比比皆是,发展地方旅游事业,为窦娥立碑又有何妨?结论:是否立碑,文物部门自有考虑,作为研讨学习,不妨纸上谈“碑”。
  第二,碑文如何记事?有人认为,叙窦娥事迹,文不能深,言不能俗。有人反对,窦娥事迹耳熟能详,类似故事成千累万,仅叙窦娥事迹,没有文化品位。有人认为,记该剧创作,拉个名人,搭台唱戏。有人反对,如此是为关汉卿树碑,“窦娥碑”不立山阳(淮安),应该放在大都(北京)。结论:仅叙窦娥不能走向世界,只提关剧淡化地方特色,二者缺一不可,不如兼而顾之。
  第三,立碑目的何在?多数同学认为,不能离开关剧现实意义。有人提出,当官为民做主,关心百姓疾苦。有人提出,为官肆虐一方,当心媒体曝光……少数同学反对,正面说教,从不生效,惩戒人心,含蓄为妙。结论:《五人墓碑记》写法可资参照,叙要叙得精当,议要议出深度。具体目的何在,可以见仁见智。
  调味品加得好不好,尚待商榷。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兴趣浓了,思维活了,品味高了。假戏真唱,权作一次不登大雅之堂的“研究”。下面是一篇为多数同学认可的碑文:
  元至元(1264—1294年)中,山阳民女窦娥横遭刑宪,屈打成招,为楚州太守冤杀。民间传云,时血溅旗幡,阴风悲旋,天降大雪。楚州且有三年之旱。至冤案昭雪,始天雨岁熟。窦娥由孤女而寡妇而死囚,其人生悲剧,感动天地,震慑人心。太医院尹杂剧班头关汉卿据以作《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剧,民间传唱,家喻户晓,即入世界悲剧之林,亦无愧色。此亦我邑之人文一景也。今立此碑,当为历代冶山阳者戒。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了解广州地区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现状,同时,从三方面说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心理素质是指人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价值观及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素养。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不仅应具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
[摘 要]: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对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其中包括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和分类,课堂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和讨论,课后作业中增加实验设计练习以及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和研究型实验,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 教学改革 实践    《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20集电视剧《雄关漫道》已经在中央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段播出。《雄关漫道》再现了红军第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的领导下,强渡乌江、突破金沙江、过雪山草地,行程二万余里,最后与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历史故事。  弘扬长征精神,歌颂革命先驱,电视剧《雄关漫道》是一部极好的作品。美中不足的是“雄关漫道”这个标题。  一看便知,“雄关漫道”出自毛泽东著名的词《忆秦娥·娄山
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本身并不存在着性别的歧视,而是社会有了性别歧视,并通过语言这种媒介物得到了反映。性别歧视是语言使用者对待某一性别的歧视态度而造成的。本
近年来,“争议作文”在报刊、网络上出现频繁,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均有,高考作文中数量最多。  笔者深感“争议作文”是一笔教学研究的财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争议作文”反映了当代学生的思想和言语状况    “争议作文”中不少文章确是有感而发,个性鲜明,内容鲜活,亮点与争议点突出,真实地反映出当代中小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和言语的状况。  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丁丁的期末作文《我看世界杯》,
编者按:本栏目刘华正老师的文章是对2007年第3期谭海生老师《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一文的讨论。江熙、乔桂英两位老师的文章是对2006年第12期陈成龙老师《让探究性学习与初中生相伴而行》一文的讨论。    《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刊登了谭海生老师《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一文,其观点“提倡华丽反对朴实”似有矫枉过正之虞,但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较彻底地解决作文评价中重质轻文
同事的孩子正读高中,日前得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读本》第四册,被其选材广泛、精当所吸引,不免捧读预习,遇有问题就上网检索,多数可获解决,自觉获益匪浅。可惜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能如此解决。  《〈阅微草堂笔记〉两则》一课《泥古不化》一文头两句说:“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编者注:“斋公:对道士的尊称。”孩子不明白“厚”应该如何解释,翻看词典,发现“厚”有一个义项是“厚待、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