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双教一体化”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目标,并在教学中采用CAI课件和EDA技术,力图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融合为一体。本文针对“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以及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重点分析了该模式的教学改革目标和改革实践,以期促进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目前,在高职专业课程中,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尤其是在电子类专业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灌输,虽然也会用例题来加以论证,但是实践性仍然不能达到该课程的要求,从而造成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甚至在理论学习中都缺乏必要的实践基础,影响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电子类课程中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效率高、应用性强的教学效果。对此,本文针对“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以及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重点分析了该模式的教学改革目标和改革实践,以期为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对于“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说,“双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体化”则是指地、实践、教师以及教学内容等教学元素的一体化,尤其是教、学、做之间的交融。具体而言:在该模式下,在一个课程整体和教学单元内,一个教师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力,借助于合理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知识和实践教学技能融合为一体。因此,“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是将能力作为本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科体系进行打破,在教学资源重新整合过程中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该教学模式的主体为学生,教师是课堂主导者,教学中心就是能力培养,所以有机结合了教、学、做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目标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的。对于“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说,就是要应用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达到基本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扥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一)基本操作能力。数字电子技术的数学工具为逻辑代数,而常用集成器件可以称为数字电路的重要元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而且要利用验证性实验来促进学生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操作。
(二)综合能力培养。在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掌握周,就能够开展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分析,而且进行实践性、综合性的实验,进而提升实验的创新性和适应性。通过综合能力的培养来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尤其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分析与思考,并且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借助于仿真、虚拟等先进技术,比如EDA技术等。不仅能够促使实验教学和工程实际相符合,推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借助于符合工程实际的课题,额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分析以及探索,从而得到更多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想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以上方案进行必要的筛选,不确定出最优方案,实现了实践中练和学的目标,有助于理论与设计之间的融合。这种工程技术应用上的培养模式,可以有助于学生思维创造性和逻辑性的训练,尤其是科学思维方式、严谨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工程意识,提升学生工程应用技能的教学目标。
三、数字电子技术课程 “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一)明确课程合理的知识结构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是教学培养的重点。通过“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在知识组成上可以分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时序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项、集成定时器、电子工程项目实践等五个方面,并且依据教学的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标准。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我院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中,对相关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也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首先在数字电子技术理论教学上,将“必需、够用”作为教学原则,强调实用性,发挥该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比如在集成逻辑电路、寄存器等内容的理论教学上,以电路功能和使用原则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实践教学上,适当提高了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等内容所占的比重,增加实训专周,推动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能力的提升。
(三)不断构建“双教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在我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基本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技术应用为原则、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实物制造为切入点的教学新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教学模式也需要保持动态的更新与改进。比如在技术能力的训练上,我院把基本、综合、应用、制作作为整个教学课程的主线。同时,对于制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视频、动画、仿真等先进手段来表现,把过去相对抽闲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以及实践应用等教学内容予以动态形象的展示,而且运用Proteus软件来进行仿真演示,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的难点。
(四)创新课程考核模式
对于任何课程的教学来说,考核评价方式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为此,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中,必须对过去只靠答卷考试进行考核的方式进行改变,形成以理论考试、口试、设计作品三者相结合的考核模式。首先在理论答卷考试上,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考核重点;在口试和设计报告中,强调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在设计作用中,重点是对学生的电子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考核。而且在总成绩中,理论考试占30%、口试和设计报告占30%,设计作品占40%。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来对学生成绩做出相对公正、客观的评价,有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顾力平“.数字电子技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
作者简介:周莹,1983-01-18,女,重庆人,学历:本科,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电路设计、单片机控制技术,职业技术教育。
关键词: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目前,在高职专业课程中,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尤其是在电子类专业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理论灌输,虽然也会用例题来加以论证,但是实践性仍然不能达到该课程的要求,从而造成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甚至在理论学习中都缺乏必要的实践基础,影响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电子类课程中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效率高、应用性强的教学效果。对此,本文针对“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以及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重点分析了该模式的教学改革目标和改革实践,以期为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对于“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说,“双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体化”则是指地、实践、教师以及教学内容等教学元素的一体化,尤其是教、学、做之间的交融。具体而言:在该模式下,在一个课程整体和教学单元内,一个教师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力,借助于合理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知识和实践教学技能融合为一体。因此,“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是将能力作为本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科体系进行打破,在教学资源重新整合过程中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该教学模式的主体为学生,教师是课堂主导者,教学中心就是能力培养,所以有机结合了教、学、做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目标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的。对于“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说,就是要应用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达到基本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扥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一)基本操作能力。数字电子技术的数学工具为逻辑代数,而常用集成器件可以称为数字电路的重要元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而且要利用验证性实验来促进学生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操作。
(二)综合能力培养。在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掌握周,就能够开展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分析,而且进行实践性、综合性的实验,进而提升实验的创新性和适应性。通过综合能力的培养来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尤其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分析与思考,并且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来解决问题。
(三)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借助于仿真、虚拟等先进技术,比如EDA技术等。不仅能够促使实验教学和工程实际相符合,推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借助于符合工程实际的课题,额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分析以及探索,从而得到更多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想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以上方案进行必要的筛选,不确定出最优方案,实现了实践中练和学的目标,有助于理论与设计之间的融合。这种工程技术应用上的培养模式,可以有助于学生思维创造性和逻辑性的训练,尤其是科学思维方式、严谨科学态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工程意识,提升学生工程应用技能的教学目标。
三、数字电子技术课程 “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一)明确课程合理的知识结构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是教学培养的重点。通过“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在知识组成上可以分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时序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项、集成定时器、电子工程项目实践等五个方面,并且依据教学的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课程标准。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我院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中,对相关企业的用人标准进行了调查研究,对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也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首先在数字电子技术理论教学上,将“必需、够用”作为教学原则,强调实用性,发挥该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比如在集成逻辑电路、寄存器等内容的理论教学上,以电路功能和使用原则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实践教学上,适当提高了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等内容所占的比重,增加实训专周,推动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能力的提升。
(三)不断构建“双教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在我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基本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技术应用为原则、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实物制造为切入点的教学新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教学模式也需要保持动态的更新与改进。比如在技术能力的训练上,我院把基本、综合、应用、制作作为整个教学课程的主线。同时,对于制作良好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视频、动画、仿真等先进手段来表现,把过去相对抽闲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以及实践应用等教学内容予以动态形象的展示,而且运用Proteus软件来进行仿真演示,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中的难点。
(四)创新课程考核模式
对于任何课程的教学来说,考核评价方式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为此,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中,必须对过去只靠答卷考试进行考核的方式进行改变,形成以理论考试、口试、设计作品三者相结合的考核模式。首先在理论答卷考试上,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考核重点;在口试和设计报告中,强调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在设计作用中,重点是对学生的电子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考核。而且在总成绩中,理论考试占30%、口试和设计报告占30%,设计作品占40%。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来对学生成绩做出相对公正、客观的评价,有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顾力平“.数字电子技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
作者简介:周莹,1983-01-18,女,重庆人,学历:本科,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电路设计、单片机控制技术,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