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环境下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班级体系的重要构成因素,并且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班级的学习气氛以及学习和成长。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是重要的、必需的,这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改善。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作用
  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有着多方面的作用,我们主要分别从学生性格和学习、引导作用三方面进行分析。
  1.学生性格方面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比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自尊和自信等等。而这些恰为学生将来生活、学习、工作中所必需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的培养,而且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世界观。
  2.学生学习方面
  一方面,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对相应课程的兴趣。一般来说,当学生和老师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学生会喜欢他所授的科目,进而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也会热爱学习、坚持学习。然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融洽时,学生可能会因为不喜欢老师而对老师所带这门课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另一方面,师生关系决定着课堂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会导致课堂死气沉沉,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如坐针毡,如此循环则会导致学生厌学,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3.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当今社会,由于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交往的压力,使学生心理疾病越来越普遍,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不能正确地对待生活和学习,学生的内心世界越来越隐蔽了。学生远离了父母的引导和保护,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引导者,急需承担起关注学生、引导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尽快融入学校生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走向极端。(1)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帮助他们处理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尊重老师,做一个尊师敬长、体贴他人的人。(2)引导学生学习。学校是一个以自学为主的学习场所,因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尤为重要。教师应当深入学生之间,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其生活中的问题。(3)教学生学会生活。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走向社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教师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以后,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往能帮助他们加强生活自理能力。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教师有职业自豪感,从而更积极、更热情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对教师来说,工作是一种专业知识成长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是成长,师生以共同成长为基础,所建立的师生关系的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在今天,由于教育体制、教育方式、利益关系等影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学校,这种师生关系更为复杂,正确地处理师生关系也是老师所必需的。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校的作用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校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也能促使和谐校园的形成。和谐校园能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校园也能吸引有识之士,从而加强师资力量,和谐校园更能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优秀学校所必须具备的。尤其在当前学分制的主导下,学生选课修学分,与老师仅一门课之缘。当学习变得自由时,师生关系的好坏即决定着学生是否会选这门课,是否会混学分。它影响着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的发展。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尤其在学分制下学校教育中,各种因素(利益化、就业等)的影响使得师生关系微妙,如何正确地处理这种当前的现状使其符合教育趋势,并能发挥师生关系应有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必须彻底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
  ?誗编辑 薄跃华
其他文献
培养“工商融通”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为应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而做的一次大胆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从“工商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实
摘 要:语文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关键词:直观性;因材施教;巩固;启发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语文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教学原则是从人们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则是值得教学运用的。  一、直
中职英语教学有着其独特性,由于中职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对英语的驾驭和理解能力不强,需要针对中职的英语教学进行规划和改革,力求通过英语教学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今天看来此言尚有很大的科学性。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讲解当做重要的课堂教法,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头讲到尾,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其结果是教师讲得越多,学生所得愈少。其实,学生知识的获得要遵循:“理解吸收—记忆积累—转换创造”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要让学生主动地去接受知识,才能理解好、记忆深刻,才适合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规律。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读”比“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整体提高人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兴趣;人文素养  一、更新教学观念,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活泼的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有时,我们教师太急于“传道授业”了,
中职语文教学要遵循美的规律,追求美的教学境界,发挥创造精神,调动各种因素,将“美”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将“美”的教育作为教育的手段,在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求的同时,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美”的教学氛围,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文教学内容的“美”  中职语文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大都是“依照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是集中反映自然、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客观美的结晶,蕴含着
摘 要:梳理了创造性思维研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种观点,在实践中对于创造性思维研究成果的应用,列举了五种较为流传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激发;培养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性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但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能产生新颖、独特的智慧。具体地说,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老师和学生都感觉棘手的事情。原因是作文老生常谈,没有崭新的思路与构思。从创新作文教学、学会倾诉真实感受、在表达中求新求异与尊重学生个性等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创新构思作文思路来解决作文思路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构思;思路;教学  作文教学历来是教师感觉棘手的问题。原因是学生怕写作文,老师觉得作文无新意可教。这就要求变作文教学的单一性为趣味性,变封闭式作文教学为
摘 要: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以下对新课改中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角色的转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学习方式;教师角色转换;变革  一、学习方式变革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行为和认知的取向,是学生学习时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是教学中的基本变量,是一个组合概念,大多数研究
摘 要:一般而言,英语作为小学课程的主打课程之一已经非常普及,课堂教育的改革也渐渐地备受重视。高效教育模式也不断地被人们加以改进及推广,教学不但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寓教于乐,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围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教育模式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加强,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