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能生慧 慧能生智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20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是卖灵丹妙药的。我只是在探索:遇到问题可以怎样去思考,才有解决的希望。我不兜售教育秘方,我在学习教育智慧。”
  ——摘自《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邂逅
  王晓春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原本是该与我擦肩而过的。那是学校2011年寒假里的新年礼物。那段时间,业务类的书籍看得有点倦怠了,所以假期未开始,几本文学类的书就被我從书店里搬回,打算换换口味,好好享用一番。至于这本,只有暂作收藏了。
  把它插入书柜的时候,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看见了,问:“妈妈,这是什么书?”“学校送的,要我们假期里学习。”没想到,第二天,它就被儿子捧在了手里。儿子看书很杂,九阳豆浆机的营养豆谱他都能当课外书看上几天,所以我也没在意。
  没几天,儿子开始谈及书的内容了:“妈妈,这个老师真冤!”
  “怎么?”
  “他每天准时放学,不留学生补课,成绩稳居地区第一,可是校长却批评他放得太早。”
  “那你认为呢?”
  “我同意专家的意见,不能把‘早放学’和‘不负责任’画等号,这是在泼洗澡水的时候,把小孩子也一同泼出去了。”
  “喔,有点道理。这是第几个案例?”
  “第100个。”
  “啊?你看完了?”
  “是呀,妈妈,你什么时候看呀?”儿子怂恿着。
  “过几天吧。”我敷衍着。
  几天后的饭桌上,我扯起了一个学困生的事,不料,儿子居然接口说:“教育专家王晓春说:‘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爱不属于专业能力。你缺少的不是爱,而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崩溃!这还得了,我一个教育工作者,居然被一个黄毛小儿拎出专家来教育了?
  看来,这本书是该看看了。
  
  领略
  翻开封页,但见作者照片,瞅着有几分眼熟。再看看介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有点耳熟。读着作者写的前言,终于让我忆起了他——“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第六模块专家讲座《奖励的艺术》中的主讲人。想当初,在网络上聆听了他讲座的我,还重燃了多年前笔录4万多字《魏书生讲座实录》的热情,想把他的讲座内容也记录下来,最后因为诸多原因在记录了700多字后放弃了。王老师,真是怠慢了!
  这本书中王老师点评的100个教育案例均来自“教育在线”各栏目。有趣的是,点评时,王老师对教师的案例陈述采用分析态度,不盲目跟着教师的思路跑,始终保持研究者的主体性和独立视角。再加上略显冷幽默的文笔,对教师处理教育案例的方法绝对是一种冲击。王老师常把教师处理案例时一些啼笑皆非的举措或话语和医生作比,如:“根本就不应该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我们主观想象那样去行动,就像医生不能要求病人只得‘标准病’一样。”
  有些教师自鸣得意的案例处理,在研究者的眼里,没有丝毫的科技含量,被称作“蒙在鼓里的教育者”。如案例《课间有学生打架了》中,一个转班过来、内向到极致的孩子打了班长,教师让他来到办公室,说说想法。“每说一句话,加2分,说够10分,就可以走。”
  结果,学生如老师所愿每隔十分钟左右说了一句:
  “我不该打毕某。”
  “我应该上课发言。”
  “因为不守纪律,耽误上科学课了。”
  “一节课老师都在忙于备课,还要解决我的问题,老师很辛苦。今天我们小队得不了自律小队,这是我的责任。”
  于是,老师握了握他的手,把他送出了办公室。
  而在王老师的分析中,这位老师的目的是方便今后的管理,而不是学生真实的成长,这是教师中心主义思想。“搞不清老师到底打算解决什么问题,打人问题,不发言问题,不守纪律问题,不能体谅老师问题,还是其他什么问题;但又好像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重要的是,我看不出这位老师经过这次谈话,自身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有什么提高。教师没有研究任何问题。”
  这样一针见血的分析,真让老师汗颜啊!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把学生承认错误看作教育的成功,看作处理一件事的结尾,殊不知这常常连开头都算不上。教师们的许多案例,一片爱心倒是看得很清楚,而智慧,就不明显了。这也正是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普遍弱点。
  佛家有语:“灵台清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有些教师的案例处理,简单易行,却在研究者的深入分析中,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遇事总想问个为什么,而且喜欢猜一猜有几种可能的原因,然后加以验证。
   “一个想研究学生的教师是没有时间生气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有研究心态,是不会向研究对象发脾气的。所以要搞好教育,前提是教师自己的心理要健康,要有科学精神,有研究心态,善于把麻烦变成快乐。假如没有点评,那么这100个教育案例就是“萝卜烧萝卜”的水平。
  
  经历了这样一个批判性思维过程,真个如醍醐灌顶。我们见多了“神话师爱”的案例,事实上,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唐太宗李世民悼念魏征时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方式方法的低科技含量,非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教师素质不同,理念不同,思路不同,人生哲学不同,教育效果就会有很大区别。
  “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这个假期,书香绕梁呀!
  
  (作者单位:海盐县三毛小学
  浙江嘉兴314300)
  责任编辑余志权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时代呼唤和迫切要求。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品德的内外化教育原理,笔者构建了青少年公民意识主题探究模式框架,以培养青少年公民意识为目标,以现实的公民社会问题为研究主题开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并坚持课题的科学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效促进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青少年;公民意识;主题探究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并且全球化在不断推进,英语教育的地位随之越来越高。当前,培养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利用不同的视角进行拓展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是当前英语学习中的技能之一,也是当前小学英语考试中的重要部分,但是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提高孩子的挫折忍受力?如何让孩子学会自觉自律?如何让孩子懂得宽容,充满爱心?相信这些疑虑不仅一直是众多家长的困惑,也是每位中小学教师一直努力探寻答案的问题。  无论作为母亲,还是教师,我亦一直为上述问题所困扰。有时以为有很明确的方向、很好的解决办法,真正面对时却一筹莫展。即使有了一定的方向,却在尺度、界限之间徘徊与摇摆,似乎总是不能确定。  孩子的成长需要成年人陪伴,无论
【摘要】本研究拟从语音迁移角度研究儿童二语习得,采用语料库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接受过一年浸入式外语教育的30名中班儿童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十个月的二语语料收集,对语音迁移影响下儿童二语发展的特点进行描述、分类,以期更好地指导儿童二语教育实践。  【关键词】儿童二语习得;语音迁移;浸入式外语教育  【作者简介】程婧(1985.07-),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建医科大学文理艺术学院,讲师,硕士
所谓“追问”,顾名思义,是指追根究底地问。具体而言,它指的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在动态的品德课堂中,往往会出现答疑、讨论等各种形式的追问契机。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契机进行适时、有效地追问,品德教学就会呈现出理性交锋、心灵碰撞、情感交融的情境,从而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使品德课堂走向精彩。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追问呢?一般而言,有效追
【摘要】莎士比亚戏剧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典型代表,在文学史上极具地位,影响深远。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宣扬人性关怀、倡导自由纯爱、反对禁欲主义。这些作品充分彰显了爱与人文主义关怀思想,是文艺复兴时期震慑人心的有力音符,也是人类社会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认知与陶冶作用。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爱;人文主义关怀  【作者简介】李臻莹(1981.12-),女,河南漯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与价值,许渊冲作为中国古诗文翻译届的泰斗,其独特的翻译思想能够将古诗文用英文文本的形式精准呈现,且其翻译方式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本文以许渊冲《春晓》的译文翻译为例,分析了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形成的三美理论,并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探究当代英语翻译的方法,以此来促进古诗词的翻译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英语翻译;许渊冲;《春晓》  【作者简介
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预约劳动者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按职业选择分组。  学生:分组访问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孩子们,你们现在是三年级的小学生,
班级管理中,有一项最常规的工作——卫生值日,每日必做,却每日烦心。这不,在卫生检查中,又有班主任反映,有的学生就是不肯好好做值日,一是原本就怕劳动,二是有家长“撑腰”。有的家长认为,搞卫生不会也罢,将来可以请人做,何必费时费力?有的家长还建议学校请一些工人专门为班级搞卫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情形似乎正慢慢成为一种发展势态。但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试想,如果学生连与自己
摘要:完善的师德制度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保障。师德制度建设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师德规范应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健全师德制度的内在机制,提升师德制度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师德制度;师德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21(2010)01-0009-03    师德制度是师德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师德建设只有在师德制度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增强自身的力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