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学退位减法中几种方法的运用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da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果进位加法非常熟练,这种方法就会计算得很快,而且孩子的逆向思维得到了锻炼,对加减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了更深地理解,一年级中上等的孩子用这种方法的比较多。在这些算法中,第一种算法最容易,但是最费时间。第二、三种算法比第一种快多了,思维上了一个台阶,但却比第四种算法容易,就是需要两步计算,不过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想到的。
  关键词:练习;提高;适用;运算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教学难点,在计算减法时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比如:在二、三年级的百以内减法,万以内减法中,我们会告诉学生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十位不够减,向百位退一,百位不够减,向千位退一,以此类推。通过知识的迁移再大数的减法学生也会算,其实每一数位上的计算最终还是要转化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可见它的重要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孩子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基本上是化退位为不退位。从大的方面分有两种方法,“数数法”和“数字推理法”。数字推理法又可以分为“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多减加补法”。下面以13减9为例:
  1.“数数法”。孩子很可能从13个里一个一个地去减,减去9个后,还剩4个。这种算法是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它的基础是孩子已经学会数20以内的数,有部分孩子会通过“数”的方法来实现“减”的目的。刚开始接触退位减时,可以允许孩子用这样数的方法,但是以后应该慢慢让孩子通过练习,体减到其他的算法更快更简便,计算时应该选择更优化的方法。
  2.“破十法”。13是由1个10和3个1组成的,可以先把10减去9,剩下的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得到还剩4个。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会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减混合运算。破十法可以演化为“投机取巧法”,比如,9和1凑成十,那么十几减9时就拿个位上的数加1即可,8和2凑成十,那么十几减8时就拿个位上的数加上2即可,以此类推,这样的计算速度就会大大提高,但是这种投机取巧法有局限性,仅限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大于20的退位减法就不适用了。
  3.“平十法”。也就是说,可以把13-9拆成一道以前学过的连减法来算,13先减去3,再减去6,得到还剩4个。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会计算10以内的减法、十几减几得十的减法、连减的运算。
  4.“想加算减法”。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9加几等于13,然后据此推出13减9就等于几。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会根据加法算式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会求括号里的未知数,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如果进位加法非常熟练,这种方法就会计算得很快,而且孩子的逆向思维得到了锻炼,对加减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了更深地理解,一年级中上等的孩子用这种方法的比较多。
  5.“多減加补法”。也有可能孩子会把13减9想象成13减10,因为多减了1个,所以得到的数还要再加上1,即13-9=13-10+1=4。这也是一种很好很有创造力的方法,如果孩子提出这样的算法,应该给予表扬!
  在这些算法中,第一种算法最容易,但是最费时间。第二、三种算法比第一种快多了,思维上了一个台阶,但却比第四种算法容易,就是需要两步计算,不过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想到的。第四种算法最省时,但也最难,孩子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第五种算法,聪明的孩子会选用这样的方法,因为和整十数有关的加减法总是算起来比较简便的。在一年级我们主要引导、鼓励孩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退位减,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在具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不能强硬地要求孩子用哪种方法,允许算法多样化,尊重孩子的选择。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我们要逐步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的特点正在于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比如说孩子刚开始数苹果,数小棒,就是借助于实物,这就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摆圆片、画圆点等操作来形成表象思维,最后到数字操作甚至心算口算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在一年级有的家长会问,老师为什么不让孩子数指头,孩子数指头可快了,数指头只是停留在形象思维上,而抽象思维没有得到发展。允许孩子有数实物、数指头的这样一个过程,但最终还是要脱离,抽象思维一旦形成,孩子的计算速度就会大大提高,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除了让学生掌握以上几种方法外,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时,启发学生独立观察发现,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搜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想办法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要训练良好的听课意识。让学生在数学的知识海洋中循序渐进。
其他文献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
摘 要:小学数学六年级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深化的过程。六年级的数学知识增加了一定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人教版教材小学六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案进行了初浅的探讨,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些启示。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  一、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创造性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要建立在符
摘 要: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塑造学生“质疑”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疑”行为;创新能力  《新课标》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渐渐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李开复在学习的四种境界也指出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重要交际工具,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常常绞尽脑汁拼成一篇作文。学生对作文学习缺乏兴趣,习作能力
作文,在语文高考中举足轻重。短短的七八百字,竟占去了语文试卷三分之一的分数,是构成学生心理负担的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高考作文复习时,整理了一套阶段训练的方法,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的拙见介绍如下。  积累材料也有诀窍。许多人一味追求广闻博览,死记硬背,试图把看到的都塞进脑子里,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爱因斯坦曾把人的脑子比作阁楼,如果堆放的东西没有选择,没有次序,只能算是杂物,没有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且对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朗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语文朗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情感与进行朗读的文章产生出相应的共鸣,这样才能锻炼好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技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学习好语文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