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西草:守护村民的“90后”女村医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l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着民族服饰的牟西草

  青春、理想、坚韧、自信,对于年轻的“90后”藏族女村医牟西草来说,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故乡,她以身后那只沉重的药箱,绚烂了大山里父老乡亲的笑容。舟曲县八楞乡斜坡村就是她的源头。虽然很年轻,但她在八楞乡行医已经近5年,这5年,她的足迹已经遍布家乡的村落。
  对于能够参加甘肃省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她说:“参加本次妇代会,我很荣幸也很激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女性,能扎根基层,奉献青春,致力于家乡农村的医疗卫生、妇女病筛査工作,为广大妇女儿童服务,我感到很荣幸。”
  为家乡父老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医疗帮助,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父亲。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在家乡小有名气。牟西草小的时候,很多病人都不远千里来找父亲医治。有一次,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孩子来找父亲看病,说是孩子要扎头皮针,但那边的大夫扎不上,听说父亲能力强,就赶忙跑了过来。父亲安抚了那位母亲后,就让那个小孩坐下来,给了他一粒糖,和他交流着,那孩子笑了,专注地看着父亲,父亲右手持针,左手在他的头部摸索了一下,便轻轻地把针推了进去,孩子脸上稍微一紧张,父亲就冲他轻柔一笑,他也笑了起来。这一幕深深地印在小牟西草的脑海里,看起来很棘手的一件事,在父亲手里竟是那般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看到那位母亲对父亲感激又钦佩的目光,小牟西草心怀羡慕,也埋下了成为一名医生的种子。
  几年后,牟西草如愿成为了一名医学生。2010年8月8日凌晨,正在老家过暑假的牟西草从网吧出来,外面一片漆黑,她缓步向前走着,忽然,一块大石头向她滚来,她迅速躲开。环顾四周,她发现对面的山坡发生了滑坡,有大量的石头滚落,便跑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暂时躲避。天微微亮时,她忽然听到有孩子的哭声,寻声而去,一个小男孩躺在地上,他的腿受了伤,急需包扎伤口。凭着仅有的一点医学知识,她尽力安抚着小男孩,让他保持冷静,然后找来附近救援队的一位医生,并协助医生给小男孩包扎好伤口,之后小男孩被送往医院。
  能够在危难之际救死扶伤,让大一新生牟西草格外自豪。“作为一名医学生,能够帮助他人,这让我对这项学业信心倍增,但面对受伤的小男孩,自己只能寻求他人的帮助,这也让我有些失落,我那时候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将来能够独立完成救助任务。”牟西草说。
  外面的天空更加广阔,但家乡的土地让她感到温暖与亲切。2013年夏天,毕业之际的牟西草在几番考虑之后,毅然回到了家乡,追随父亲的脚印帮助乡邻。6月的一个早晨,牟西草迎来了她的第一位病人。一位藏族阿妈头晕,找到了村里的诊所,牟西草接诊了她。量血压、问询,她按照所学知识有条不紊地进行,虽然一切顺利,但她的心里仍然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做好?哪些地方还需注意?虽然只是一次比较简单的基础诊疗,但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印象比较深刻。”对于医生牟西草来说,第一次的谨慎细致,是因为从此她不只是一个年轻的女孩,更是一名医生,这意味着她要肩负更多的责任与担当,在生命面前,她必须庄重、诚恳、聚精会神,体现一个医者的职业精神。
  工作1年后,牟西草被调往八楞乡卫生院,主要负责附近村庄适龄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这项工作看似简单,细做起来却颇为繁复。八楞乡多为藏族乡亲,很多父母不信任疫苗,孩子到了接种疫苗的年龄,也不主动去卫生院接种。牟西草便走村串户,对每一位母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其中的利弊。“我用藏语向她们解释,她们听着更亲切,也更容易相信我。”牟西草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附近村子的母亲开始主动到卫生院给孩子接种疫苗。她建了微信群,把有孩子或已怀孕的母亲集中到群里,哪些孩子该接种哪种疫苗了,她在群里一说,母亲们就都知道了。有些没有及时接种的孩子,她便利用空余时间去他们家里给孩子接种。和母亲们渐渐熟悉了,大家也越来越信任她,她笑说:“有些母亲到了给孩子接种疫苗的时间,会在群里或专门打电话问我在不在,如果我不在,她们会说‘等你在的时候我们再来吧’。”能够得到家乡人的信任,她心里格外自豪。
为村民检查身体

  在城市和田垄之间,她选择了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播撒良方。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亲切熟悉的大地,她说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对于未来,她满怀期待:“这几年我们县妇女儿童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妇女自身素质和致富能力得到提升,妇女工作正处于向上发展的新阶段。回去以后,我将深刻学习领会本次妇代会精神,继续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发挥妇女代表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为推动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她声音 勇于担当,贡献力量


  西和县交通局总工程师季秋林
  作為一名来自基层的妇女代表,带着交通战线广大妇女的深深嘱托,殷殷期望,我感到由衷的光荣和自豪。我将不负重托,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在工作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场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电信白银分公司职工金银霞
  参加本次妇女代表大会,我受益颇多,我将切实履行妇女代表职责,广泛倾听基层妇女群众的心声,加强与社会各界妇女的联系,把她们的所思、所想、所感通过妇联向政府、党委反应,切实解决基层妇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营造全社会为妇女儿童提供更加优质服务的氛围,为她们办实事、办好事,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平凉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张素梅
  本次妇代会是对我过去成绩的一个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一个指引和激励。我将认真贯彻执行本次会议精神,当好政策宣传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每一个妇女。团结带领单位女同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农业科研工作中,为三农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我相信,付出总会有所收获,只要用心经营,花开的地方就是美丽的家。
其他文献
一、小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误区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一些教师在实践方法上存在着误区。  1.口头传授学生才省劲  一些教师考虑到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完善、学习经验尚欠缺,所以总是反复进行口头指导。一味的口头传授,不仅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和主观能动性,给自主学习带来障碍,而且让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抽象概念”上,难以形成“整体认识”和进行“系统
由意大利人德·亚米契斯所著,夏丏尊先生翻译的《爱的教育》在中国出版已有80多年[1],它的影响力经久不衰。表现之一就是夏先生短短的《译者序言》现今仍频繁地被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引用,甚至中国的当代教育仍然没有跳出夏先生所言的“无水的池”。[2]《爱的教育》开篇就讲“特将此书献给九岁至十三学的小学生们”,确实有很多人在小学阶段就阅读了《爱的教育》,甚至有人将《爱的教育》读给幼儿听。就是这样一本通
在新课程理念下,预习也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活动空间,是在没有经过具体讲授时学生感受、學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是思维活跃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后,对教学任务会有所认识,有所收获并产生困惑。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预习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凡事预则立,
对于绩效工资,总是不能释然。一方面,只听雷声,不见下雨,等得久了,难免有些怨气;另一方面,公务员涨工资叫阳光工资,教师涨个工资,就成了绩效工资,要拿出一部分重新分配,自己竟做不了主,这也是令人郁闷的事情。  于是,“百度”了一下“绩效”,术语太多,看看这句却是比较明了:“绩效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投入指的是人力、物力、时间等物质资源,产出指的是工作任务在数量、质量及效率方面的
教师作为传播文化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人,文化在教师这儿应该是跃动的、闪耀的、温暖的;而文化最有生命力的核心是故事。所以,一个有内在份量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有故事的教师。  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其实不然。被动应付的按部就班不是故事,好大喜功的虚张声势不是故事,矫揉造作的自娱自乐也不是故事;一摞摞的获奖证书里不一定有故事,厚厚的日记本未必就意味着故事,大红大紫的媒介宣传也并不代表真实的故事。
一、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的政策与措施    从学理上讲,均衡发展的实质在于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享有。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设施、师资水平和生源素质等要素,所以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就要围绕这三个要素来考虑。第一,保证并加大区域内教育经费投入,制定生均最低保障标准、办学条件标准和教师工资标准,是实现均衡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这就需要制定经费保障政策;第二,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平等地享有教育资源,使区域内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涉及多方面知识的学科。地理教学中,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在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与融通中有效实现优化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结构间的相互联系,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之所以强调地理课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与融通,是由地理学科自身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辽宁省清原县高级中学大力实施以“激发积极内动力,促进持续发展力”为内涵的、富有创建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依托新型的育人机制,学校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内动力为重点,以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为保障,以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为宗旨,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学生有准备,人人都参与,讲练相结合,自主求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思—疑—释—练” 课堂教
1997年,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拟定并书写了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校训强调了教育的两个方面,即“学”与“行”,也指明了学校培育人才的两个目标,即“人师”与“世范”。校训所强调的“学”与“行”正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所注重的。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学”与“行”是并重的。东汉司空陈群在举荐管宁的上书中说:“伏见徵士北海管宁,行为世表,学任人师。”[1]刘义庆《世说新语》开篇第一则便是:
“建立具有中国气派的教育学流派”——看到中国教育学者发出这响亮的宣言,我们既欢欣鼓舞,也不无忧虑。  令人欣喜的是,在屈辱自卑、急功近利心态下步趋西方教育学百余年后的今天,我们终于获得了自主创造的学术勇气与学术自信。不仅如此,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其规模之庞大、问题之复杂,是历史上任何时期、世界上任何国度都无法比拟的。它为中国教育学者纵横驰骋、大展雄风,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