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六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实词的数量较大,而且常常多义,用法较灵活,因此,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的含义就成为阅读文言文的第一个难关。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下面是合理推断词义的六种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
  
  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樯橹灰飞烟灭”,“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冷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
  另外,“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等。
  
  二、字音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这句中“惠”本义为“仁爱”,在这里显然是讲不通的,可借助于音的联系来推断其通假,“惠”通“慧”,豁然贯通。“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可推断为“取”通“娶”。
  “昌期少年,不闲吏事。”(2004年湖北高考题)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
  
  三、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上下旬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韵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例如: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简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②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四、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例如:(2000年全国高考题)“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再如:
  ①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简析]①句也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②句也为对仗句,“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腰佩”之意。
  
  五、成语验证法
  
  不少成语源于自文言文,因此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简析]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 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六、课文迁移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都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
  (责编 李 晔)
其他文献
目的研制氧氟沙星壳聚糖胶囊并对其质量标准及急性毒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氧氟沙星、壳聚糖、赤石脂为原料制备氧氟沙星壳聚糖胶囊,研究质量标准和急性毒性.结果该胶囊制备工艺
摘要:教学情境在提高化学教学效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日常生活事例、实验演示、生动的故事和现代多媒体等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目的综述玻璃酸作为滴眼液媒介的机制和药效学研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同时结合实验,分析玻璃酸提高药物在眼内生物利用度的机制及应用.结果玻璃酸通过其物理增黏、膜亲和
目的 探讨从活性干酵母中提取海藻糖工艺中几个关键步骤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乙醇热溶液搅拌提取,再用活性炭脱色和几种高于交换树脂除盐和除杂,最后用工业乙醇结晶。
美育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抓好中学美育,就应该全力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第一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说:“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第一条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传递和练习,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现代情感心理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意志旺盛,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反之,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抑制,降低学习效果。对于如何实施情感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培养学习兴趣、培养
倡导素质教育以来,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呈现非常可喜的局面,产生很多真知灼见,本人亦不揣鄙陋,就语文教学应走民主化和科学化之路略陈管见。    一、怎样体现教学民主化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并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或条件,让他们尝到胜利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本文就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谈点滴体会。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