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奥巴马的“财务当家”到默克尔的“影子”、法兰西的“二号总理”,他们是站在大国领袖身后的“超级智囊”——不一定有名,却对全球政治经济大局举足轻重。
“财务当家”盖特纳
美国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是奥巴马政府经济政策“智囊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在奥巴马政府拯救金融危机的努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他还是代表美国政府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的急先锋。
盖特纳1961年出生于纽约,他的父亲为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及福特基金会工作,经常驻外。因此他的童年多在海外,比如印度、泰国和津巴布韦等地度过。因此,他的成长经历具有相当的“国际视野”,这给他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多好处。
回到美国,盖特纳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专业为政府和亚洲研究。随后他前往北京留学,另外,他还能说流利的日语。
1988年。盖特纳作为一名职业公务员进人美国财政部。由于他的国际背景,他为一名副部长担任助手协助处理涉及日本的事务。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当时的副财长萨默斯对盖特纳青睐有加,认为他很有才能。有美国媒体报道,当时在财政部的内部辩论中,盖特纳是为数极少的能够直接和萨默斯直接进行辩论并且对他表达不同意见的官员之一。
盖特纳在政府中担任公务员的时间超过了和他共事的许多高级官员(美国政府部门的一把手或者高官通常都是来自学术界、商业或者政界,职业官僚并不多),但是他和高盛系的多名高管有着紧密联系。当年看好他的克林顿时期财长鲁宾(萨默斯的前任)和他的前任鲍尔森都是前高盛集团的主席。《纽约时报》曾报道说,由于盖特纳缺乏在金融行业的工作经验,因此,他很依赖那些在华尔街有从业经历的高宫给他指导,同时这几位高盛“校友”在他上升的过程中对他影响很深。盖特纳虽然目前在奥巴马的民主党政府内任职,但是他和民主、共和两党均保持良好关系,没有很明显的党派倾向。默克尔的“影子”
鲍曼,很少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但她却被认为是除默克尔之外柏林最有权势的女性。身为总理府办公室主住的贝亚特-鲍曼,常年辅佐默克尔,她与总理的外交、经济顾问以及党内密友构成了默克尔身边的核心圈,是总理为数不多的亲信中的重要一员。
鲍曼1963年出生于奥斯纳布吕克,毕业于明斯特大学英国语言文学和日尔曼学专业。她与默克尔相识于18年前,而介绍人就是现任德国总统伍尔夫。默克尔当时担任家庭部长,并刚刚晋升为基民盟副主席。她在基民盟总部大楼的办公室需要一名临时助手,伍尔夫便推荐了青年基民盟中的活跃分子鲍曼。
个性相投的默克尔和鲍曼一下子就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两人的说话和办事风格十分接近,外表也非常相似:干净利落的短发,从不涂脂抹粉。
由于两人合作相当愉快,一年后,鲍曼放弃继续学业的计划,成为默克尔的私人助理。此后十几年,鲍曼一路默默陪伴默克尔,从部长办公室主任到基民盟主席办公室主任,再到总理府办公室主任,两人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在柏林总理府8层,鲍曼与默克尔的办公室仅一门之隔。两人每天见面3-4次,有时只是短短几分钟。尽管如此,与鲍曼的沟通交流对默克尔来说仍是最重要的。没人比鲍曼更了解默克尔,也没人像鲍曼这样对默克尔有着如此大的影响。过去十几年中,默克尔的所有重要讲话稿都是由鲍曼审校的。她负责安排总理的各项活动,细腻到提示默克尔应采取什么样的讲话风格和表达形式。通常,默克尔参加新闻发布会等公开活动时,总会看一看身边的鲍曼,因为后者会用表情和手势提醒她应该注意的地方。
鲍曼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不喜欢进入摄影师的镜头。虽然她掌管着总理的各项事务,却始终躲在幕后,因此也被德国媒体戏称为“默克尔的影子”。
法兰西的“二号总理”
每天早晨8点30分,爱丽舍宫都会准时召开一天中最重要的会议。萨科齐和他的十余名顾问在会上碰头,就国家大政方针进行讨论和决策。这十几名深得萨科齐信任的爱丽舍宫顾问被外界称为是法国的“二号政府”而“二号政府”的首领盖昂也就是名副其实的“二号总理”。
与萨科齐外露而感性的性格相反,盖昂总以严肃谨慎、冷静沉着的形象示人。尽管深受萨科齐信赖与器重,但他坚持与总统互用“您”称呼。舆论认为,也只有这样一位性格内敛低调的得力助手才能够为萨科齐在着急上火的时候及时“降温”。两者截然相反的个性反倒成了处理国家大事上的互补优势。
相比许多家族非富即贵的法国政客,盖昂的出身甚至可以用“低微”二字形容。他1945年出生在法国北部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维米,父亲是交通系统的普通职员,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但是年轻的盖昂显然是块读书的“好材料”,先后进入法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巴黎政治学院和法国国立政治学院深造。这两所学校在法国向来被视为是培养政治家的摇篮,也是多名总统、总理的母校。
从国立政治学院毕业后,盖昂做出了一个令同窗和老师都感到惊讶的选择。在校成绩不俗的他没有选择热门的中央政府机构,而是来到法国西北一角的菲尼斯泰尔省政府工作。几年后,他又前往远离法国本土、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法国海外省瓜德罗普从事地方经济管理工作。但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977年,盖昂被任命为当时内政部长克里斯蒂昂·博内手下的安全问题顾问,重返首都巴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生涯。
与一股政客不同,盖昂多年主张将效忠工作置于党派利益之前,他本人直到2005年才宣布成为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成员。在此前三十余年的政坛生涯中,盖昂都属于“无党派人士”,因此与左中右派人士都维持了较为良好的关系。(原载《环球》,有删节)
“财务当家”盖特纳
美国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是奥巴马政府经济政策“智囊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在奥巴马政府拯救金融危机的努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他还是代表美国政府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的急先锋。
盖特纳1961年出生于纽约,他的父亲为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及福特基金会工作,经常驻外。因此他的童年多在海外,比如印度、泰国和津巴布韦等地度过。因此,他的成长经历具有相当的“国际视野”,这给他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很多好处。
回到美国,盖特纳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专业为政府和亚洲研究。随后他前往北京留学,另外,他还能说流利的日语。
1988年。盖特纳作为一名职业公务员进人美国财政部。由于他的国际背景,他为一名副部长担任助手协助处理涉及日本的事务。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当时的副财长萨默斯对盖特纳青睐有加,认为他很有才能。有美国媒体报道,当时在财政部的内部辩论中,盖特纳是为数极少的能够直接和萨默斯直接进行辩论并且对他表达不同意见的官员之一。
盖特纳在政府中担任公务员的时间超过了和他共事的许多高级官员(美国政府部门的一把手或者高官通常都是来自学术界、商业或者政界,职业官僚并不多),但是他和高盛系的多名高管有着紧密联系。当年看好他的克林顿时期财长鲁宾(萨默斯的前任)和他的前任鲍尔森都是前高盛集团的主席。《纽约时报》曾报道说,由于盖特纳缺乏在金融行业的工作经验,因此,他很依赖那些在华尔街有从业经历的高宫给他指导,同时这几位高盛“校友”在他上升的过程中对他影响很深。盖特纳虽然目前在奥巴马的民主党政府内任职,但是他和民主、共和两党均保持良好关系,没有很明显的党派倾向。默克尔的“影子”
鲍曼,很少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但她却被认为是除默克尔之外柏林最有权势的女性。身为总理府办公室主住的贝亚特-鲍曼,常年辅佐默克尔,她与总理的外交、经济顾问以及党内密友构成了默克尔身边的核心圈,是总理为数不多的亲信中的重要一员。
鲍曼1963年出生于奥斯纳布吕克,毕业于明斯特大学英国语言文学和日尔曼学专业。她与默克尔相识于18年前,而介绍人就是现任德国总统伍尔夫。默克尔当时担任家庭部长,并刚刚晋升为基民盟副主席。她在基民盟总部大楼的办公室需要一名临时助手,伍尔夫便推荐了青年基民盟中的活跃分子鲍曼。
个性相投的默克尔和鲍曼一下子就成了无所不谈的朋友。两人的说话和办事风格十分接近,外表也非常相似:干净利落的短发,从不涂脂抹粉。
由于两人合作相当愉快,一年后,鲍曼放弃继续学业的计划,成为默克尔的私人助理。此后十几年,鲍曼一路默默陪伴默克尔,从部长办公室主任到基民盟主席办公室主任,再到总理府办公室主任,两人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在柏林总理府8层,鲍曼与默克尔的办公室仅一门之隔。两人每天见面3-4次,有时只是短短几分钟。尽管如此,与鲍曼的沟通交流对默克尔来说仍是最重要的。没人比鲍曼更了解默克尔,也没人像鲍曼这样对默克尔有着如此大的影响。过去十几年中,默克尔的所有重要讲话稿都是由鲍曼审校的。她负责安排总理的各项活动,细腻到提示默克尔应采取什么样的讲话风格和表达形式。通常,默克尔参加新闻发布会等公开活动时,总会看一看身边的鲍曼,因为后者会用表情和手势提醒她应该注意的地方。
鲍曼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也不喜欢进入摄影师的镜头。虽然她掌管着总理的各项事务,却始终躲在幕后,因此也被德国媒体戏称为“默克尔的影子”。
法兰西的“二号总理”
每天早晨8点30分,爱丽舍宫都会准时召开一天中最重要的会议。萨科齐和他的十余名顾问在会上碰头,就国家大政方针进行讨论和决策。这十几名深得萨科齐信任的爱丽舍宫顾问被外界称为是法国的“二号政府”而“二号政府”的首领盖昂也就是名副其实的“二号总理”。
与萨科齐外露而感性的性格相反,盖昂总以严肃谨慎、冷静沉着的形象示人。尽管深受萨科齐信赖与器重,但他坚持与总统互用“您”称呼。舆论认为,也只有这样一位性格内敛低调的得力助手才能够为萨科齐在着急上火的时候及时“降温”。两者截然相反的个性反倒成了处理国家大事上的互补优势。
相比许多家族非富即贵的法国政客,盖昂的出身甚至可以用“低微”二字形容。他1945年出生在法国北部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维米,父亲是交通系统的普通职员,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但是年轻的盖昂显然是块读书的“好材料”,先后进入法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巴黎政治学院和法国国立政治学院深造。这两所学校在法国向来被视为是培养政治家的摇篮,也是多名总统、总理的母校。
从国立政治学院毕业后,盖昂做出了一个令同窗和老师都感到惊讶的选择。在校成绩不俗的他没有选择热门的中央政府机构,而是来到法国西北一角的菲尼斯泰尔省政府工作。几年后,他又前往远离法国本土、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法国海外省瓜德罗普从事地方经济管理工作。但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977年,盖昂被任命为当时内政部长克里斯蒂昂·博内手下的安全问题顾问,重返首都巴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生涯。
与一股政客不同,盖昂多年主张将效忠工作置于党派利益之前,他本人直到2005年才宣布成为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成员。在此前三十余年的政坛生涯中,盖昂都属于“无党派人士”,因此与左中右派人士都维持了较为良好的关系。(原载《环球》,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