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剑川石窟所体现的人的主体精神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k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抛却剑川石窟的宗教色彩,单纯地将之看成艺术品,从它身上折射出的创作者对构图的思考、动作神情的设计、色彩线条的运用,以及为何将自己的国君与至高无上的神佛同安一窟;为何将这样优秀的艺术品藏于远离尘世喧嚣的深山密林;生产力低下食不果腹的先民为何要花费如此大力来修筑这“南天瑰宝”;当时盛行的佛教宗派甚多,为何先民执着于密宗并将之发展为独特的“白密”;又何来如此惊人的胆气将女性生殖器搬上供奉的龛台……这一系列问题无不体现出白族先民对自由人性的追求、对自由审美创造的追求。他们开始重视人主体的塑造和艺术创造,将人放在一个崇高的审美创造的主体的神圣位置上,强调回到人生。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再完全崇尚神的作用,人性已渐渐发展并逐渐超越神性。
其他文献
本是道家著作的《庄子》却用大量的篇幅写了孔子及其门人的事迹,本文将通过《庄子》各篇中提到的孔子形象进行一个简要分析,从而阐述孔子在《庄子》这部书中的形象内涵。
群众文化,意指于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它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
《西游记》的不朽之处在于,它塑造了孙悟空这位非常典型而完美的人物形象。孙悟空聪明机智,勇敢善斗,忠诚孝顺。他忠诚于事业,有着为理想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精神。他的形象体现了儒
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联邦德国“康斯坦学派”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且明确提出读者中心论,将读者放到了中心位置;同时提出了“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两个接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政治极度变动的晚清民国,是中国学术发展历程中一个最好与最坏并存的时代,一方面时势造英雄,在晚清民国学术的
从文化的角度对“幸福”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幸福的含义,幸福的构成以及幸福的实现方式。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幸福观都可以分为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两大类;古代中国人和西方人都从身
作为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不仅服装耀眼,谈吐机智,特立独行,而且他的文学作品也充满了无限的美感。他的文字,无论是“夜莺”还是“玫瑰”,无论是写“道林。格雷”
亚里士多德幻觉是一种最离奇的手感幻觉。试着把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相交叉,用交叉的手指的内侧——实际是这两个手指的外侧——轻轻夹住鼻子,你将会觉得自己有两个鼻子。
在我国法律中规定有很多有关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制度,但在学理上对于公共利益的形态、概念以及界定标准等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执法、司法中这一制度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恰当
脑筋急转弯1、什么样的桶永远装不满?2、用什么擦地最干净?3、一个自讨苦吃的地方在哪里?4、如果有人向你问路,你最怕听到哪一句话?5、如何最快地将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的事?6、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