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完这节课,我心痛了好长时间。
这是一位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上的公开课。她教的是《花瓣飘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内容是:“我”几次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花丛中摘花瓣。有一天,“我”问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瓣,小女孩说,因为妈妈生病了,想送妈妈一朵花,让妈妈高兴。小女孩舍不得摘整朵花,只摘了几片花瓣。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与感动。
课文第2自然段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意外就发生在对这个段落的理解中。首先,老师和学生一起从课文中抽出“俯”“小心”“捧”等重点词语认读,在学生弄懂了词义后,老师说:“下面我们就用上这些词语来表演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我心中一动,赶紧抬头。只见老师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看得出,她是花了一番心思的,为了达到课文中所描写的“带露水”的效果,这盆花刚刚被洒过水,叶子上、花瓣上还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小水珠。我的心怦怦直跳,希望老师不会让学生真正地表演摘花瓣。但,年轻的教师真的叫了一个学生上台表演,又请了另一个同学朗读课文。
表演开始了。我的心提了起来。“……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合着朗读,讲台上表演的孩子只伸出两个指头小心地做了一个“摘”的动作。我长舒一口气,把提着的心放了下来,不由得笑了,看来这位学生已被小女孩爱花的真情感动了,舍不得破坏这一盆美丽的花儿。
这时,却听到老师叫住了那位学生:“你怎么没摘?去摘一片呀!”我愣住了,表演的那位孩子重返讲台,不情愿地从一朵花上揪下几片花瓣。整棵花一下子摇晃起来,上面的水珠纷纷滴下,这不是花瓣的眼泪吗?我的心痛起来。
课后,我和这位青年老师交流起来,她做了这样的解释:“为了让学生通过表演加深理解,真切地体会到小女孩摘花瓣时的小心。”
我哑然失笑,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时那样小心?——因为她爱花!小女孩为什么只摘一片花瓣?——因为她爱花!表演的学生为什么不愿意摘花瓣?——因为她爱花。而老师“指导”学生在表演中摘一片花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所以没教育学生要像小女孩那样爱花。
——意味着教师没有重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生命”。
——意味着教师没有重视语文课堂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
——意味着教师没有重视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意味着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独特的感受。
——意味着教师没有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
——意味着我们和新课程还有一段距离。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
这是一位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上的公开课。她教的是《花瓣飘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内容是:“我”几次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花丛中摘花瓣。有一天,“我”问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瓣,小女孩说,因为妈妈生病了,想送妈妈一朵花,让妈妈高兴。小女孩舍不得摘整朵花,只摘了几片花瓣。小女孩的行动给作者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与感动。
课文第2自然段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意外就发生在对这个段落的理解中。首先,老师和学生一起从课文中抽出“俯”“小心”“捧”等重点词语认读,在学生弄懂了词义后,老师说:“下面我们就用上这些词语来表演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
我心中一动,赶紧抬头。只见老师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看得出,她是花了一番心思的,为了达到课文中所描写的“带露水”的效果,这盆花刚刚被洒过水,叶子上、花瓣上还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小水珠。我的心怦怦直跳,希望老师不会让学生真正地表演摘花瓣。但,年轻的教师真的叫了一个学生上台表演,又请了另一个同学朗读课文。
表演开始了。我的心提了起来。“……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合着朗读,讲台上表演的孩子只伸出两个指头小心地做了一个“摘”的动作。我长舒一口气,把提着的心放了下来,不由得笑了,看来这位学生已被小女孩爱花的真情感动了,舍不得破坏这一盆美丽的花儿。
这时,却听到老师叫住了那位学生:“你怎么没摘?去摘一片呀!”我愣住了,表演的那位孩子重返讲台,不情愿地从一朵花上揪下几片花瓣。整棵花一下子摇晃起来,上面的水珠纷纷滴下,这不是花瓣的眼泪吗?我的心痛起来。
课后,我和这位青年老师交流起来,她做了这样的解释:“为了让学生通过表演加深理解,真切地体会到小女孩摘花瓣时的小心。”
我哑然失笑,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时那样小心?——因为她爱花!小女孩为什么只摘一片花瓣?——因为她爱花!表演的学生为什么不愿意摘花瓣?——因为她爱花。而老师“指导”学生在表演中摘一片花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所以没教育学生要像小女孩那样爱花。
——意味着教师没有重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生命”。
——意味着教师没有重视语文课堂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作用。
——意味着教师没有重视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意味着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独特的感受。
——意味着教师没有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
——意味着我们和新课程还有一段距离。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