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若干因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o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表明,影响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民族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政策、教育思想、课程教学等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其中职业教育理念、思想和体育课程教学是影響高职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高职学生 体育价值取向 影响因素
  1.问题的提出
  学生体育价值取向是指学生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所表现的体育价值观念的总体趋向和认识,是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决定着其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参与程度。研究高职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旨在了解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总体把握高职学生体育的需要、兴趣和活动特点;分析影响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各种因素,为进一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地引导和优化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有效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经济职业学院等省内十所重点职业院校在校学生(09、10级)为调查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调查问卷法。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616份,有效问卷603份,有效回收率97.9%。其中男生368名,占61%;女生235名,占39%。
  2.2.2访谈法。走访省内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学生,通过座谈、交流、观察、分析,了解高职学生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情况。
  2.2.3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省内各高校有关体育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文献资料和记录,对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检索、分析和利用。
  3.研究结果和分析
  3.1高职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现状。
  3.1.1高职学生体育价值的目标取向
  高职学生体育价值的目标取向是指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达到的价值目标程度,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是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它对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起着定向、始动、调节、强化和维持的功能,对学生体育价值判断取向和体育价值行为取向产生积极的影响。调查表明,在锻炼的人群中,增强体质、休闲娱乐、形体健美、掌握运动技能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动机,也是学生对体育的基本需求,也是学生体育价值观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主要原因,而职业需要等其他动机并不是学生直接需要的,反映了学生以个人发展为核心的体育价值取向。
  3.1.2高职学生体育价值的行为取向
  受宏观体育价值取向和体育目标价值取向的影响,高职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呈现如下特点:男生喜欢剧烈、对抗性强、集体性的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等;女生则喜欢对抗性不太强、身体接触少、运动量易控制的休闲体育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和瑜伽等。但不少女生选择跑步作为锻炼主项,原因是体育场地器材缺乏,场地拥挤,部分场馆收费,而跑步可因地制宜,也是一种实际和无奈的选择。经过访谈,学生还希望学校开设游泳、网球、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体育舞蹈、轮滑等运动项目。表明新兴体育项目、休闲体育项目对学生颇具吸引力,学生对活动内容的兴趣、爱好呈现多元化趋势。
  3.2影响高职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哲学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内因和外因,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具有推动作用。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同样受到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大众传播媒体、国外先进文化、教育政策、教育思想和课程教学等社会外部环境和学生个体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主体需要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内因和动力,其中教育思想和课程教学是影响高职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3.2.1职业教育思想对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的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性回归,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科学的引导和树立。特别是职业教育得到空前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在“职业教育”与“就业为导向”的环境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体育课程如何更好地服务专业,如何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要课题。调查表明,受“职业性”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养”的现象,“工学结合”、“岗位主导”、“项目驱动”等各种体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职业体能”、“职业实用体育”成为高职体育课程的终极目标,容易形成片面的“个人本位”体育价值观。这样不利于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极大地影响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导致学生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得不到提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3.2.2高职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3.2.2.1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及走向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终身体育”等思想逐渐成为学校体育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价值选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的体育发展需要。未来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体质、心理、个性、体育需求、社会责任和体育文化传承等需要,促进体育素养和职业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的多元化价值取向是直接影响学生体育多元化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3.2.2.2体育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
  体育教师教学价值取向往往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言行举止、教学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锻炼内容和体育效果,对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
  3.2.3学生个体因素分析
  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不仅受到社会环境等外部的影响,还受个人经历体验、受教育程度、家庭、个体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类型的学生,他们体育锻炼的目标价值取向是有差别的:肥胖者重在减肥,体弱者重在强身健体,压力大者重在身心放松,休闲娱乐。在行为价值取向上,男生更重表现欲较强的激烈的竞技运动项目,女生更喜爱有韵律的休闲体育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水平的改善,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和选择空间会扩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功能取向也会发生变化,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多元化趋向。   4.优化高职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策略
  4.1正确处理体育“社会本位”與“个人本位”价值取向的关系。
  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体育价值取向,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现已成为全球性的共同认识。只有满足个人发展需要才能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高职体育要正确处理社会与个人、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加强课程建设,发挥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特殊作用,引导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由“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向二者相统一的方向转变。
  4.2加强课程建设,发挥课程价值取向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课程的科学价值取向和人文价值取向的统一是现代课程价值的基本取向。高职体育教育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发挥课程在开展素质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和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新型的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实施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休闲体育、体育文化、培养审美能力和塑造健全人格等纳入课程教学,扩大体育课程空间,满足学生体育和发展需要。在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处理好社会和个人、职业和教育、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表层价值和深层价值,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
  4.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发展智力、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等文化教育价值。它反映了学校广大师生的健身目标、健身理念和健身行为准则。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领导者的体育风格、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体育活动中的心理体验等因素形成独特的、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它反映出深层次的体育思想观念,是大多数人认可并遵循的体育价值取向和信念,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直接影响学生个体的体育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组织和管理,抓好文化环境建设、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突出特色,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新峰.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马力.论当代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J].教学与管理,2009.7,114-115.
  [3]陈玉忠,徐菁.建国以来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及未来走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28,(12).
  基金项目: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Hjsk2011—98)
  项目名称:海南高职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调查与干预措施研究(Hjsk2011—98)
其他文献
在英语教学中,应把学生带入美的天地,让他们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In English teaching, students should
【摘要】短视频作为近几年最为流行的移动化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展示类型和内容编制模式,在带给博物馆宣传工作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博物馆可以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的资源,不断提升短视频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与观众的信息互动,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  【关键词】短视频;类型;博物馆;宣传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短视频是继微博、微信之后,近年最为流行的移动化网络传播模式
摘 要: 高职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对体育能力的解释,体育能力的培养方法,以及体育能力中几个突出的特点进行阐述,得出要想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需要提高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它包括每个人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行培育、锻炼和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关键词: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 体育能力 运动能力 终身
【摘要】在宗祠文化中,有关艺术符号的装饰相对较多,不同的艺术符号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对于民族文化的喜爱,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关键词】湘西宗祠;装饰艺术符号;特点;传承  【中图分类号】TU25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湘西地区传统宗祠建筑装饰艺术保护及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9YBA274)的研究成果。*为本文通讯作者 
摘 要: 通过对高校《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实施的现状调查,作者发现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通过教学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探索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自主学习 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很多学校都建立了学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学校体育俱乐部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产物
摘 要: 本文参阅文献法,依据实际教学经验,分析运动能力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影响,探析激励机制在体育教学中的针对性应用,以期有效提高、加强体育运动能力弱势群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兴趣爱好。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研究对象达到期待的终身体育效果和激励自信的品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 激励 运动弱势群体 激励机制  1.引言  “健康第一”、“快乐体育”是体育教育的主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