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说:“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為它符合创造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自主学习要着重培养自主识别、自主选择、自主摄取、自主调控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教师有意识地按照能力形成的规律,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呢?我以小学语文第一册(人教版)中的一篇课文《自己去吧》为例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让学生自主地听说质疑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充满悬念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鸭是怎样学会游泳、小鹰是怎样学会飞翔的吗?”。接着我讲述故事,让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这个故事讲了哪两种动物干什么的事?这两种动物是在谁的帮助下学会本领的?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然后,我让学生来质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疑问要让大家帮你解决吗?许多学生都纷纷提出了心中的疑难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我让学生当场来解决;比较复杂的,又紧扣文章重点难点的疑难问题,比如: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鹰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鹰去山那边看风景,而让小鹰自己去看?我就让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二、让学生自主地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交流后,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对于“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这个问题,有的说:“因为鸭妈妈已经到过那条小溪中游泳,知道那条小溪的水不深,不会把小鸭淹死。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脚上的蹼已经长结实了,能拨水了。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的本领,不能总是依赖爸爸妈妈。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对于“鹰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鹰去山那边看风景,而让小鹰自己去看?”这个问题,有的说:“因为鹰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翅膀长硬了,完全有能力飞到山那边去了。所以鹰妈妈不带小鹰去山那边看风景,而让小鹰自己去山那边看风景。”有的说:“因为鹰妈妈要培养孩子的胆量,孩子学会了飞翔,就不会事事依赖爸爸妈妈了。所以鹰妈妈不带小鹰去山那边看风景,而让小鹰自己去山那边看风景。”可见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团结合作意识,而且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让学生自主地发挥想象
学生在讨论交流后,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鸭和小鹰学会了本领之后,对它们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学生通过想象之后得出:小鸭学会了游泳以后,就可以自己去小溪里玩耍、捉鱼虾;当爸爸妈妈年老体弱的时候,还会捉鱼虾给爸爸妈妈吃。小鹰学会了飞翔,就可以自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自己肚子饿了,也就可以自己去捉虫子吃;当爸爸妈妈生病了,还可以捉些虫子给爸爸妈妈吃。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本课的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爱因斯坦曾经断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我们说想象也是创新,一切创新都离不开想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让学生自主地感情朗读
学生在理解完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求爸爸妈妈做事时,应用什么语气?爸爸妈妈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回答你?从而得出我们在读小鸭和小鹰的话时,应用有礼貌、请求、商量的语气;在读鸭妈妈和鹰妈妈的话时,应用亲切、温和、鼓励性的语气。这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朗读课文,每个学生都读得很有感情,好像身临其境。
五、让学生自主地表演说话
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带上各种动物的头饰表演小鸭、小鹰、鸭妈妈、鹰妈妈,个个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表演。有些学生在表演时还能增加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把小鸭、小鹰、鸭妈妈、鹰妈妈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演得非常逼真。接着,我又让学生来说说:你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总结归纳,从而教育了学生学本领要自己努力去学,从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不依赖父母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不断地创新,才能培养出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合格人才。
一、让学生自主地听说质疑
首先我设计了一个充满悬念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鸭是怎样学会游泳、小鹰是怎样学会飞翔的吗?”。接着我讲述故事,让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这个故事讲了哪两种动物干什么的事?这两种动物是在谁的帮助下学会本领的?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然后,我让学生来质疑,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疑问要让大家帮你解决吗?许多学生都纷纷提出了心中的疑难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我让学生当场来解决;比较复杂的,又紧扣文章重点难点的疑难问题,比如: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鹰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鹰去山那边看风景,而让小鹰自己去看?我就让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二、让学生自主地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交流后,得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对于“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这个问题,有的说:“因为鸭妈妈已经到过那条小溪中游泳,知道那条小溪的水不深,不会把小鸭淹死。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脚上的蹼已经长结实了,能拨水了。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有的说:“因为鸭妈妈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会游泳的本领,不能总是依赖爸爸妈妈。所以鸭妈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对于“鹰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鹰去山那边看风景,而让小鹰自己去看?”这个问题,有的说:“因为鹰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翅膀长硬了,完全有能力飞到山那边去了。所以鹰妈妈不带小鹰去山那边看风景,而让小鹰自己去山那边看风景。”有的说:“因为鹰妈妈要培养孩子的胆量,孩子学会了飞翔,就不会事事依赖爸爸妈妈了。所以鹰妈妈不带小鹰去山那边看风景,而让小鹰自己去山那边看风景。”可见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团结合作意识,而且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让学生自主地发挥想象
学生在讨论交流后,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鸭和小鹰学会了本领之后,对它们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学生通过想象之后得出:小鸭学会了游泳以后,就可以自己去小溪里玩耍、捉鱼虾;当爸爸妈妈年老体弱的时候,还会捉鱼虾给爸爸妈妈吃。小鹰学会了飞翔,就可以自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自己肚子饿了,也就可以自己去捉虫子吃;当爸爸妈妈生病了,还可以捉些虫子给爸爸妈妈吃。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本课的重点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爱因斯坦曾经断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我们说想象也是创新,一切创新都离不开想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让学生自主地感情朗读
学生在理解完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求爸爸妈妈做事时,应用什么语气?爸爸妈妈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回答你?从而得出我们在读小鸭和小鹰的话时,应用有礼貌、请求、商量的语气;在读鸭妈妈和鹰妈妈的话时,应用亲切、温和、鼓励性的语气。这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朗读课文,每个学生都读得很有感情,好像身临其境。
五、让学生自主地表演说话
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带上各种动物的头饰表演小鸭、小鹰、鸭妈妈、鹰妈妈,个个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表演。有些学生在表演时还能增加自己的一些想法做法,把小鸭、小鹰、鸭妈妈、鹰妈妈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演得非常逼真。接着,我又让学生来说说:你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总结归纳,从而教育了学生学本领要自己努力去学,从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不依赖父母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不断地创新,才能培养出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