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规划纲要》还指出:“树立科学地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就是说,让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要注重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本文就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做一些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主动性;科学质量观;社会需要;教育质量;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41-01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适应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必须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的基本形式只能是自主学习”,他们才能适应当代的学习生活。联合国教科学组织编辑出版的许多著作都表达了这一思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的作者雅克德洛尔的观点颇俱代表性,他说:“为了处理好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心等问题,人们要求不断地回归教育,满足这一要求的唯一方法,是使每个人学会如何学习”。
1自主学习的含义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学者有多种阐述。
如以杜拉克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学习行为的预期计划与行为现象之间的对比,并用评价对其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
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宋庆泮先生的观点,他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社会的期望,独立、主动和自控的学习。他还认为,自主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个体的自主学习,广义的自主学习,包括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质是一种群体性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一种探索式的自主学习。
我个人认为自主学习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概括的说,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行为进行自我监控的学习。
2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从根本上说,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新知识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把它称作“知识爆炸“。人们要适应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终身学习。对这一点,国际社会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学者托兰斯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说:“要使今天的儿童就具有满足他们未来会遇到的一切需要的本领,这是不可能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办法就是设法使儿童具备各种动机,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十分明确的说过:“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终身学习的基本学习方式只能是自主学习。因为人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学习,不可能像在学校里那样,总是有教师教。所以,学校必须教会学生学习,这比教会学生知识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3数学教学关于“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做法
3.1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初中学生好奇心理强、怀疑心理浓、求知心理高、表现心理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刻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创设情境,把问题蕴涵在情境之中,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的欲望。
如学习《等腰梯形的性质》 一课时,因等腰梯形是学生早已熟悉的图形,所以课上我首先让学生猜想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然后采取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最后在教师引导、小组相互交流过程中,学生十分兴奋地得出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小故事,故事中的我和学生都是表演者,其中学生是主演,我是导演,我永远代替不了学生思考,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故事的演绎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是旁观者,要深入其中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3.2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容许学生犯错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是顺利完成自主探究过程的关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包办代替,要让学生在自我反馈中学会自我矫正。
有这样一个小例子:在几年前我承担的一节市级骨干开放课上,探究的是一题多法几何证明,当师生将某题的所有方法都探究完并正在探究着下一题时,突然我班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说:“老师,上一道题我还有一种解法。”当时,我在想是否让他现在讲?于是我问同学:“大家想听吗?”同学们带着好奇心理说:“想!”我说:“好。”这个小男孩很高兴地跑到黑板前讲了起来,讲着讲着他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老师,错了。”虽然他讲错了,我仍然表扬了他,同学们也为他鼓起了掌。这一小例子告诉我们,课堂上老师要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在互动包括自动中创设新的情境,生成新的东西,从而激发了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3.3营造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敢想、敢说、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如我在进行整式加减复习这节课时,大致过程是这样的:(1)四人小组交流预习作业“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知识结构图,并互相补充展示;(2)同学们评价各小组的整理情况,(老师适当点评补充);(3)学生独立完成基础检测,教师每个小组批一人,并由这一人在组内批改其他人,组内问题组内解决,共性问题提出大家帮助解决。(4)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为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激发数学学习的激情。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和批改,并搜集同学们的易错点、混淆和不懂地方;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解决。(5)通过观察已给的多项式联系生活实际编写应用题,并小组交流展示。这节课展示了学生复习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情境中充满好奇地学习,留给学生足够地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通过听、看、讲、想、做、动静转换,主体互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领悟数学思想,在评价中逐步形成数学价值观。
3.4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自己三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教育的道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尽量让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所理解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练习。他还说:打仗是由连队战士打的,指挥员是用自己的智慧指挥打仗,教师要和指挥员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去指导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包办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老师的教学活动,这时教师也不急于解决问题,让小组先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学会自我解疑、自我矫正,自我评价,在探索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中,摸索完善自主学习的方法。
从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努力去实践,研究表明只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会学习、爱学习了,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冷冉教育文集》 大连出版社 1998年版
[2]魏书生 《学生实用学习法》 沈阳出版社 1998年
[3]宋庆泮 《自主发展教育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
[4]《蔡林森与洋思经验》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5年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
【关键词】主动性;科学质量观;社会需要;教育质量;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41-01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适应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必须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的基本形式只能是自主学习”,他们才能适应当代的学习生活。联合国教科学组织编辑出版的许多著作都表达了这一思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的作者雅克德洛尔的观点颇俱代表性,他说:“为了处理好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心等问题,人们要求不断地回归教育,满足这一要求的唯一方法,是使每个人学会如何学习”。
1自主学习的含义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学者有多种阐述。
如以杜拉克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学派的观点。他们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学习行为的预期计划与行为现象之间的对比,并用评价对其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
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宋庆泮先生的观点,他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社会的期望,独立、主动和自控的学习。他还认为,自主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个体的自主学习,广义的自主学习,包括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质是一种群体性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一种探索式的自主学习。
我个人认为自主学习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概括的说,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行为进行自我监控的学习。
2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从根本上说,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新知识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把它称作“知识爆炸“。人们要适应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终身学习。对这一点,国际社会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学者托兰斯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说:“要使今天的儿童就具有满足他们未来会遇到的一切需要的本领,这是不可能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办法就是设法使儿童具备各种动机,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十分明确的说过:“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终身学习的基本学习方式只能是自主学习。因为人们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学习,不可能像在学校里那样,总是有教师教。所以,学校必须教会学生学习,这比教会学生知识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
3数学教学关于“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做法
3.1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初中学生好奇心理强、怀疑心理浓、求知心理高、表现心理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刻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创设情境,把问题蕴涵在情境之中,以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的欲望。
如学习《等腰梯形的性质》 一课时,因等腰梯形是学生早已熟悉的图形,所以课上我首先让学生猜想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然后采取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最后在教师引导、小组相互交流过程中,学生十分兴奋地得出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演绎着不同的小故事,故事中的我和学生都是表演者,其中学生是主演,我是导演,我永远代替不了学生思考,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故事的演绎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是旁观者,要深入其中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3.2注重启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容许学生犯错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是顺利完成自主探究过程的关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包办代替,要让学生在自我反馈中学会自我矫正。
有这样一个小例子:在几年前我承担的一节市级骨干开放课上,探究的是一题多法几何证明,当师生将某题的所有方法都探究完并正在探究着下一题时,突然我班一个小男孩站了起来说:“老师,上一道题我还有一种解法。”当时,我在想是否让他现在讲?于是我问同学:“大家想听吗?”同学们带着好奇心理说:“想!”我说:“好。”这个小男孩很高兴地跑到黑板前讲了起来,讲着讲着他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老师,错了。”虽然他讲错了,我仍然表扬了他,同学们也为他鼓起了掌。这一小例子告诉我们,课堂上老师要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在互动包括自动中创设新的情境,生成新的东西,从而激发了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3.3营造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个氛围中敢想、敢说、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如我在进行整式加减复习这节课时,大致过程是这样的:(1)四人小组交流预习作业“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知识结构图,并互相补充展示;(2)同学们评价各小组的整理情况,(老师适当点评补充);(3)学生独立完成基础检测,教师每个小组批一人,并由这一人在组内批改其他人,组内问题组内解决,共性问题提出大家帮助解决。(4)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为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激发数学学习的激情。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和批改,并搜集同学们的易错点、混淆和不懂地方;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解决。(5)通过观察已给的多项式联系生活实际编写应用题,并小组交流展示。这节课展示了学生复习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情境中充满好奇地学习,留给学生足够地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通过听、看、讲、想、做、动静转换,主体互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领悟数学思想,在评价中逐步形成数学价值观。
3.4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洋思中学蔡林森校长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自己三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教育的道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尽量让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所理解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练习。他还说:打仗是由连队战士打的,指挥员是用自己的智慧指挥打仗,教师要和指挥员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去指导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包办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老师的教学活动,这时教师也不急于解决问题,让小组先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学会自我解疑、自我矫正,自我评价,在探索中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中,摸索完善自主学习的方法。
从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教会学生自主学习”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努力去实践,研究表明只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会学习、爱学习了,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冷冉教育文集》 大连出版社 1998年版
[2]魏书生 《学生实用学习法》 沈阳出版社 1998年
[3]宋庆泮 《自主发展教育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
[4]《蔡林森与洋思经验》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5年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