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其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学生人数逐渐增多, 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工人。高职学生人才素质的高低关系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素质, 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分析, 并进行对策研究, 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更是社会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题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因此, 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群体, 具有当代大学生所共同的特点。他们思想积极、健康向上, 他们热爱祖国,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积极。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生源结构上、思想上、心理上都有别于一般的本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生源特点
由于受招生的限制, 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属于最后一批次录取, 这些都使高职学生特点有别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一是生源情况复杂: 高职学生来源既可以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 也可以是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的毕业生,甚至是社会青年等等。二是生源文化素质较差: 思想文化基础只要稍好的学生, 都千方百计想获取本科学习的机会。考进高职院校的往往是基础知识欠缺或不全面的学生。
(二)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本身的特殊性, 就决定了其思想道德现状的复杂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活跃, 观念超前, 但缺乏是非判别能力。高职学生大多有较好的受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 但由于自身生活阅历不深, 与社会接触不多, 缺乏是非判别能力, 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误入歧途。二是认同道德规范,但践行能力弱。在道德修养方面, 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德为万事先”, 应该修身养性, 完善人格。但在实际行动中,高职学生的具体行为往往有违背社会公德规范的表现。三是人生观、价值观趋于务实, 但功利性增强。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但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个人主义价值观有所抬头, 不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三)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但高职学生承受着一般大学生没有的精神压力和因学历层次带来的就业压力, 他们的内心矛盾更加突出, 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的知名度, 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就业的难度等使高职学生产生了较强的自卑心理。二是许多同学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高职院校学习的, 一旦学校的条件、师资、教学水平与其期望有较大的差异, 就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内容联系实际不够, 针对性不强
由于高职教育历史不长, 高职学生德育工作者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等的特殊性了解不够, 对高职教育规律的认识明显不足, 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势政策教育时没有和变化着的社会实际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脱节, 在教学中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 方法缺少革新, 教育手段滞后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受到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较大, 思想道德教育不具体, 不细致, 不到位, 仍然停留在浅层面上。
(三) 网络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网络的普及给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的同时, 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教育和被教育者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如何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 充分发挥“两课” 的育人功能
“两课”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发挥“两课” 的育人功能, 要努力提高“两课”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推进“两课” 教学改革。
(二) 积极探索网络德育的新途径
21 世纪是信息和知识的时代, 网络文化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要充分利用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让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去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树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络化的新观念。
(三) 结合实践性教学,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职业性” 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环节较多, 这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把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工作的核心来落实,特别是要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这样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训和实习中去, 利用工厂、车间里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
(四) 健全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管理体制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是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必须建设一支“信仰坚定、业务精湛、知识广博” 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建设这样一支队伍, 必须改革和创新队伍的管理体制。要打破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管理的条块分割, 要建立社会全员“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的队伍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黄蓉生. 21 世纪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谢海光. 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题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因此, 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群体, 具有当代大学生所共同的特点。他们思想积极、健康向上, 他们热爱祖国, 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积极。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生源结构上、思想上、心理上都有别于一般的本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生源特点
由于受招生的限制, 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属于最后一批次录取, 这些都使高职学生特点有别于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一是生源情况复杂: 高职学生来源既可以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 也可以是中专、技校、职业高中的毕业生,甚至是社会青年等等。二是生源文化素质较差: 思想文化基础只要稍好的学生, 都千方百计想获取本科学习的机会。考进高职院校的往往是基础知识欠缺或不全面的学生。
(二)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
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本身的特殊性, 就决定了其思想道德现状的复杂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活跃, 观念超前, 但缺乏是非判别能力。高职学生大多有较好的受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 但由于自身生活阅历不深, 与社会接触不多, 缺乏是非判别能力, 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误入歧途。二是认同道德规范,但践行能力弱。在道德修养方面, 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德为万事先”, 应该修身养性, 完善人格。但在实际行动中,高职学生的具体行为往往有违背社会公德规范的表现。三是人生观、价值观趋于务实, 但功利性增强。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但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个人主义价值观有所抬头, 不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三) 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增加适应社会的能力。但高职学生承受着一般大学生没有的精神压力和因学历层次带来的就业压力, 他们的内心矛盾更加突出, 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的知名度, 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就业的难度等使高职学生产生了较强的自卑心理。二是许多同学是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高职院校学习的, 一旦学校的条件、师资、教学水平与其期望有较大的差异, 就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内容联系实际不够, 针对性不强
由于高职教育历史不长, 高职学生德育工作者对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等的特殊性了解不够, 对高职教育规律的认识明显不足, 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势政策教育时没有和变化着的社会实际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脱节, 在教学中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二) 方法缺少革新, 教育手段滞后
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受到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较大, 思想道德教育不具体, 不细致, 不到位, 仍然停留在浅层面上。
(三) 网络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网络的普及给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的同时, 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教育和被教育者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如何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 充分发挥“两课” 的育人功能
“两课”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发挥“两课” 的育人功能, 要努力提高“两课” 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断推进“两课” 教学改革。
(二) 积极探索网络德育的新途径
21 世纪是信息和知识的时代, 网络文化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要充分利用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让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去占领网络文化阵地, 树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络化的新观念。
(三) 结合实践性教学,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职业性” 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环节较多, 这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途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把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工作的核心来落实,特别是要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这样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实训和实习中去, 利用工厂、车间里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
(四) 健全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的管理体制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是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必须建设一支“信仰坚定、业务精湛、知识广博” 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建设这样一支队伍, 必须改革和创新队伍的管理体制。要打破思想道德教育队伍管理的条块分割, 要建立社会全员“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的队伍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黄蓉生. 21 世纪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谢海光. 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