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学徒制培养模式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当下我们国内高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现状,提出了针对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建设方向。着重从培养模式、师资储备、课程体系建设、考核机制等几个方面考虑,并从三个方面落实到实处,逐步建立起适合专业发展的学徒制模式。
  【关键词】学徒制 ; 校企合作 ; 培养模式 ; 专业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4高校访工校企合作项目(编号:FG2014129);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资助项目,主持人:娄亚儿;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资助项目(QZYY1418)。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06-02
  一、引言
  现代学徒制是近代新兴的一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它把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教育有机地结合,且基于校企的深度合作,它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培养模式。该模式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二战后逐步形成配套的国家制度[1]。目前,大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或正在探索建立适合新时期的现代学徒制系统。
  该模式旨在解决企业招工难、毕业生就业难等难题。这些年以来,欧洲等多个国家的越来越多地重视现代学徒制在制造业的运用,比如英国就已制定了的学徒制新兴计划,又如德国也在强化自身的学徒制体系,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学徒制。同时,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现代学徒制也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2]。
  我们国家也逐步开展现代学徒制,特别在职业院校尝试、探索、建立学徒制体系。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3]。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对开始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一定代表性的经验和做法。比如,江西省新余市、广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机电工程学校等、无锡商院与北京华恩投资联合成立的爱亲学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定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4]。但是总体来说,“学徒制”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广泛运用,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中国推动现代学徒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代学徒制融合了企业、学校的双重优势,加深了校企合作,可以带来学生质量的大幅提升,在国际上也是一种主流发展趋势[5]。但要让这种模式在中国落地,却并不容易。要发展中国的学徒制要尊重中国的国情,要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照搬照抄德国的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比较完备的制度,行业协会深度参与,企业用工严格规范。对我国而言,全盘学习是很困难的。现代学徒制的精髓是让企业深度参与,使校企合为一体,职业教育的质量得到提升。遵循这个原则,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而具体到我国高职院校,就是针对具体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理论理解和实践运用。如何让现代学徒制融入专业培养模式,如何让校企合作能够进一步得为培养学生服务,如何进一步地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面向企业的应用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各个高校、特别是我们职业院校的亟待完成的具体任务。使得现代学徒制真正地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从理性思考走向全面行动、从继承模仿走向拓展创新[6]。这是构建现代中国式学徒制教育模式的非常迫切、重要的课题。
  二、模式探索
  虽然在不同的体制背景下,各个制造业强国在现代学徒制系统的发展及其实现形式各有异同,但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是有一些典型特征可以供我们借鉴。一是要以技术娴熟、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为基础;二是工学交替的培养形式;三是在学徒制革新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徒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7]。
  具体到实际的机电类专业,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是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前提和基础。学徒制培养要以校企合作为起点和基础,但是又不能只建立起一般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学徒制,就首先要在普遍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上,更加深入地融合,突破原有的瓶颈,建立起与现代学徒制相適应的专业培养模式。比如,学生方面,和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采取合同的方式来保障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的职责与权利。教师方面,针对学生建立双导师制——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分小组以企业具体项目为基础,培养高技能人才[8]。
  (2)师资储备
  师傅是开展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重要主体,是决定学徒制教育质量的关键。这就学校进一步开展“双师”素质建设,不是仅仅停留在一方面专业技术,而是要具体到一项或多项专业技能的培养,使职业能力具体化。比如说机电控制类课程中自动化流水线维护技术,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这就需要教师深入企业,针对具体的课程和技术,加强自己实践,完成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同时对于企业技术工程师,加强其教育技能,通过让企业师傅完成教师素质的培养,让其能够充分发挥其技能教学优势。
  (3)课程体系建设
  现代学徒制教育应面向相关职业岗位群,培养牢固掌握相应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专业基础,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相应的课程需具有针对性、职业性、复合型等特点。所以校企双方在合作开发相应课程过程中,开发具有教学做一体,面向过程、并切合企业具体职业实践要求的项目教材,能够基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满足学生的素质发展、个性化发展需求。
  (4)考核机制多元化
  既然是运用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就不能停留在学校的应试教育考核模式,而是需要通过企业、学校两方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机制来评价教学质量[9]。在制定考核标准上,要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行业技术标准相关,进行全面的职业能力评价考核,做到课程考核和职业考核向相衔接。   三、建设重点
  (1)课程建设。具体到一门课程的学徒制建设需要与本地经济相切合,与具体的企业实践向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学徒制培养的效果。这就要求课程建设者既对专业课程非常熟悉,也要对本地产业特点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有效地达到两者的融合。
  (2)多元化考核机制。我国现代学徒制才刚刚起步,各项试点工作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大多数院校的考核仍是参照国外的模式,没有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机制建设[10]。多元化的考核机制要求将职业精神融入到课程考核中去,特别的要能够体现学生实践与理论综合运用能力。
  (3)教师、工程师,双师素质的合而为一要求学徒制中的师傅既能够胜任教学,又能够开展实践生产,具备双向能力。这需要长期的培养,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师傅”的教师队伍。
  四、结论
  总之,学徒制已经逐渐成为各个高职院校及应用型本科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职业院校不断地在前进中摸索,从课程建设、考核机制和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去开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中国推动现代学徒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陈宏图.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代企业教育,2013(06).
  [2]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83.
  [3]李新玲等.我国工程教育创新不足教师学生都缺乏实践[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080626/n257759806.shtml.
  [4]楊敏.简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16-18.
  [5]王稼伟.试论现代学徒制及其学校实践模型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14,(1):219-220.
  [6]李艳.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7:13.
  [7]陈明昆.学徒制在英国沉浮的背景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44.
  [8]黄日强.澳大利亚学徒培训制度的发展轨迹[J].职教通讯,2007(7):69.
  [9]李作章.英国职业教育中的资格证书制度解析——兼谈对我国职教发展的启示[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14-15.
  [10]关晶.现代学徒制何种模式适合我国?[N].中国教育报,2014-10-13(006)
  作者简介:尹凌鹏(1983—),男,浙江龙游人,硕士研究生,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长期研究职业教育、教育管理学等。
其他文献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强化了语言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非通用语言的重要性,但是我国非通用语教学起步晚,发展尚不成熟;规模小,分布散;师资队伍较弱;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为我国非通用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教学过程中缺失却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在非通用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推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  
许渊冲教授的“三美”论指出,诗歌翻译应力求“意美”、“音美”和“形美”。本文从“三美”论的角度对许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个译本进行赏析,并对比两个译本的优势和不
期刊
当我提笔写信时,心中有说不尽的感激之情,这种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rn我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学生,家中姊妹都在读书,高额的学费使得母亲因过度劳累而疾病缠身,家中一直都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文化建设占有重要位置。而社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有着深刻影响。本文将主要针对如何展开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探讨,寻求社区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道路。  【关键词】社区文化 建设 意义 措施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19-02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在社区
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的“审美化”转型使文艺研究能够摆脱政治视角而从审美角度进行,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具有解放性的积极意义,是我们进行文艺研究的有益视角和方法。但时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汉语词汇中同义现象研究的人比较多,其实反义现象也同样普遍和丰富。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在汉语语言实践中有大量的反义词。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开始对反义词的理论有了一定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对日语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教学中的重视语言本身,忽视学生日语运用与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高校日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在分析传统日语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宗旨,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探究大学日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 日语教学 ; 情景式教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