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休止符”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zhengpe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段时间,我听了一节名为《独特的中国汉字》的品社课。授课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的引导、与学生平等互动的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授课教师在讲授某些环节时有意识的停顿就像是乐曲中的休止符,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静静地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交流与思考,在教师的适时引领下自悟自得获得新知,是本课最大的亮点。
  人们常说:“学起于思。”《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可见,教师只有在课堂上适时地停顿,留出引导学生思考的时间,才不会让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才有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品社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演练思维的舞台。
  我认为要想把品社课堂上的认知过程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感悟新知,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师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对于有不同见解甚至“异想天开”的学生要适时给予鼓励。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汉字历史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汉字不叫秦文或秦字?当问题提出时课堂上出现了暂时的寂静,很多学生的思维处于静止状态,因为他们似乎从未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此时,教师并不急于说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再次阅读学习资料,从资料中提炼信息。当有的学生从资料中发现:汉朝时中国文字的字体是最为丰富的时候,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教师并未停止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而是继续鼓励学生从其他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正是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 “停止”,学生才有了足够思考的时间,所以课堂上出现了很多让听课教师都感到惊喜的答案:汉字是汉民族特有的文字所以叫汉字;从汉朝开始,中国开始了与欧亚各国友好往来,所以中国的文字被外国人称作汉字……课上掀起了一次开动学生思维的小高潮。
  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还应做好各种问题的预设结果与解决措施。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放慢节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获得新知。教师也能更加从容地处理课堂上的“冷场”。
  第二,教师适度解疑,利用课堂“休止符”给足学生思考时间。
  品社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有的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讲解,而更多的要给学生留够思考的空间,由学生自己获得新知。教师要实现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转变。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可以采用生生互动的形式,只作为导演、裁判,甚至旁观者,而不要轻易去下判断。课堂上,不妨把难度大的问题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简单一点的问题让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回答。这样一节课下来,能够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思考问题的时间与机会,培养他们思考的能力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讲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木”字的不同位置添一笔,可能是什么字?问题一提出,思维敏捷的学生就已经有了答案。但是教师并未让这些学生回答问题,而是稍微停顿了几秒钟,看到课堂上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多时,才叫起了几位在本节课上没有发过言的学生。当这些学生说出“本”“未”“末”几个字时,教师把难题抛给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朱”字的本意是什么?此时课堂上再次出现了“休止”,很多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但是仍然找不到问题的答案。于是,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一张画有大树树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树心的颜色……此时,学生们茅塞顿开,他们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中国人经常说颜色时要说“朱红”,原来大树树心的颜色就是红色的,而“朱”这个字与树有关……正是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停顿,给更多的学生留足了思考的时间,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本课的教学中来,真正做到了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如果想在品社课堂上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就需要教师既要敢于把探究的时间下放给学生,又要做到巧妙点拨、收放自如、有效引导。我想品社课堂上的“休止符”表面是“休”,实则是为了让学生思维更好的“动”起来。
  编辑 吴君
其他文献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丽泽分校是刚刚成立的新校区,学校隶属于丰台区,是朝阳丰台两区首次合作办学,是芳草地国际学校第一次品牌输出.校区现有3个年级,11个教学班,教师3
一个学校的语文课程应该根据学校培养目标的差异而具有独特的个性。我们要培养的是热爱祖国、忠于民族、对民族的建设和发展有影响、有作为、有贡献的各民族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的是有民族情怀、社会担当、才能卓越、人文见长的“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因此,我们的语文课程力求凸显民族文化的张力。  构建具有民族文化张力的语文课程,要通过语文课堂及语文活动来提高不同民族文化群体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既强化对自
宇宙中是否存在另外一种进化实验?这样的进化实验看起来会是怎样的?在查尔斯·达尔文时代,或许这些问题都是猜测,但是达尔文从未考虑过这些问题.一旦生命出现在地球上,会在全
期刊
作为一所培养印刷出版高级专门人才的传媒类高校,北京印刷学院肩负着传承中华印刷文明的崇高使命。50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印院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印刷教育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从以职业培训为主要特征的印刷中等职业教育转变为以规范化为特点的印刷高等教育体系;二是从印刷工程单科性工科教育转变为工、文、管、艺、经等多学科和研究生、本科、高职等多层次、多类型办学的印刷高等教育体系;三是从单纯
66年来,大峪中学秉承“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传统,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塑造自主性健全人格,熔炼研究型人师团队,构建学府式精神家园”的三维目标,其中,“塑造自主性健全人格”就是大峪中学对人人成才的个性解读,也是大峪中学的“人才观”,即大峪中学的培养目标。  尊重学生主体 倡导自主学习  “塑造自主性健全人格”前提是自主。  我们把自主解读为“自觉”和“主体”。学
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且根本性的指导文件,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制订或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愈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人才的需要,制订或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制订或修订
在大众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影响之下,中国青年社会参与的领域、内容、形式和主体动机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以网络为先导、自愿为前提、社团为主体、信任为机制、分享为目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于经济全面转型时期,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与改革开放前期甚至是10年前相比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总的来说这些变化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变化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有些变化偏离了正常发展的轨道。如何使经济学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在借
高等教育的教材是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中使用的基本工具。所以,一本高质量的教材必须符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满足各项教学基本原则的要求。  到目前为止,在大学教学论的研究关于教学基本原则中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体系,还有一些争论。为了讨论教材的质量要求,本文仅就掌握的一些材料把大学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归纳为10条,并就这10条原则对教材建设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从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