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幼儿教育观,他特别强调“要带孩子到活的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大自然、大社会应当成为幼儿学习的第二课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特别强调加强对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引导幼儿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全面发展。但当前一些教育者的社会实践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限制、机械,忽略了教育對象的社会行为实践能力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在社会性活动中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实效性。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变革、创新现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从活动内容到组织形式都需要走进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教师提出的活动目标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发现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融人“分享式”学习方式,可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达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享,;更有利于幼儿探究、分享、创新精神和终身发展能力。
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及作用
1.社会实践活动蕴涵着广阔的教育资源
在儿童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社会、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天赐的学习环境,而“实践”赋予了孩子探索学习的武器。当去超市购物时,他们不光知道了超市里的食品是按其自身特点分类的,还知道了物品上条码的作用;当去公园找秋天时,他们不仅认识了各种树的树叶,同时也知道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不同。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在最真实的生活中,亲自用眼、用手、用心、用身去获得最直接的感受,不知不觉地接收到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2.社会实践活动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
当今的家庭结构使我们的孩子缺少与他人、同伴、群体、社会沟通交往的氛围,而社会实践活动则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交往意愿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学会理解他人、足自我的需要,和大家友好相处。例如:去参观护桥部队时,孩子们大胆地与官兵叔叔交流,主动请教自己好奇和关注的问题;在走进建桥工地时孩子积极的提问和采访,使整个实践活动显得生机勃勃,孩子和教师都在互动中获得了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与经验;在超市购物的活动中,孩子们在自己找不到所需食品时,会自己去向营业员阿姨询问,使超市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加入到我们的搜寻行列。这些活动都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了分享、交往的快乐。
3.社会实践活动为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社会实践活动中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让孩子体验关心帮助他人的幸福。敬老院之行之前,我们就组织孩子们精心编排了节目,孩子还从家里带来了老人爱吃的食品。在亲子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家长积极与幼儿排练节目,参与亲子游戏,让幼儿在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社会实践活动在幼儿园中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推广,但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由于教师、幼儿、环境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对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到位,幼儿活动的效率不高
有些教师往往把握不好社会实践活动的“度”,活动目标拟定得过高或过低;,活动形式和内容又比较“浅显”、“空洞”;,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往往是走马观花,草草收兵;有些教师认识不到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常常采取“说教”的方法,活动缺乏体验性;还有些教师寄希望于通过一两次实践或操作就能达到教育效果……。这些不足会让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实效性,从而造成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幼儿在活动中常常是教师指哪儿,他们就看哪儿,自己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发现新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关注,更别说获得新的感悟和提升了。
2.家长对社会实践态度的偏差
社会实践活动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但是,家长知识水平不同,素质不同,对于教师的安排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常常感受到来自家长的不同态度。有的家长想做,却无所适从;有的家长认为太麻烦,这是老师做的事;还有的敷衍了事。家长认识态度的偏差,也不利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3.“安全”等客观难题的存在
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确存在“班级幼儿人数较多”、“安全”等难题。确保每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平安地出去与回来,是每位园长、教师和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在真实情境中我们发现,教师用在“管理秩序”、“保障幼儿安全”、“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时间较多,在把握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上往往分身乏术。
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变革、创新现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从活动内容到组织形式都需要走进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教师提出的活动目标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三、幼儿园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
我们深知“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的道理,孩子们仅仅在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受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处于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关键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方面、多途径地开拓幼儿的视野,让幼儿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体验、感受,学会主动学习,并初步了解社会生活的规则。但是如何有效地选择社会实践活动,使之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却值得我们深思。近几年来,尽管我们经历了许多的波折、走了一些弯路,但我们没有停止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步伐,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幼儿安全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进行了思考并查找了资料,从幼儿的“分享式学习法”中我们获得了启发。分享式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中,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将“分享式”学习法同我园的社会实践实际结合起来,提出的幼儿园“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
一、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及作用
1.社会实践活动蕴涵着广阔的教育资源
在儿童的眼中,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社会、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天赐的学习环境,而“实践”赋予了孩子探索学习的武器。当去超市购物时,他们不光知道了超市里的食品是按其自身特点分类的,还知道了物品上条码的作用;当去公园找秋天时,他们不仅认识了各种树的树叶,同时也知道了落叶树和常绿树的不同。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在最真实的生活中,亲自用眼、用手、用心、用身去获得最直接的感受,不知不觉地接收到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2.社会实践活动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
当今的家庭结构使我们的孩子缺少与他人、同伴、群体、社会沟通交往的氛围,而社会实践活动则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交往意愿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学会理解他人、足自我的需要,和大家友好相处。例如:去参观护桥部队时,孩子们大胆地与官兵叔叔交流,主动请教自己好奇和关注的问题;在走进建桥工地时孩子积极的提问和采访,使整个实践活动显得生机勃勃,孩子和教师都在互动中获得了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与经验;在超市购物的活动中,孩子们在自己找不到所需食品时,会自己去向营业员阿姨询问,使超市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加入到我们的搜寻行列。这些活动都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了分享、交往的快乐。
3.社会实践活动为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社会实践活动中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让孩子体验关心帮助他人的幸福。敬老院之行之前,我们就组织孩子们精心编排了节目,孩子还从家里带来了老人爱吃的食品。在亲子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的家长积极与幼儿排练节目,参与亲子游戏,让幼儿在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
二、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普遍问题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社会实践活动在幼儿园中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和推广,但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却并不理想。由于教师、幼儿、环境方面的原因,现阶段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对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到位,幼儿活动的效率不高
有些教师往往把握不好社会实践活动的“度”,活动目标拟定得过高或过低;,活动形式和内容又比较“浅显”、“空洞”;,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往往是走马观花,草草收兵;有些教师认识不到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常常采取“说教”的方法,活动缺乏体验性;还有些教师寄希望于通过一两次实践或操作就能达到教育效果……。这些不足会让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实效性,从而造成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幼儿在活动中常常是教师指哪儿,他们就看哪儿,自己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发现新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关注,更别说获得新的感悟和提升了。
2.家长对社会实践态度的偏差
社会实践活动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但是,家长知识水平不同,素质不同,对于教师的安排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常常感受到来自家长的不同态度。有的家长想做,却无所适从;有的家长认为太麻烦,这是老师做的事;还有的敷衍了事。家长认识态度的偏差,也不利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3.“安全”等客观难题的存在
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确存在“班级幼儿人数较多”、“安全”等难题。确保每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平安地出去与回来,是每位园长、教师和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在真实情境中我们发现,教师用在“管理秩序”、“保障幼儿安全”、“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时间较多,在把握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上往往分身乏术。
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变革、创新现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从活动内容到组织形式都需要走进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教师提出的活动目标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三、幼儿园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
我们深知“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的道理,孩子们仅仅在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受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处于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关键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多方面、多途径地开拓幼儿的视野,让幼儿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观察、体验、感受,学会主动学习,并初步了解社会生活的规则。但是如何有效地选择社会实践活动,使之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却值得我们深思。近几年来,尽管我们经历了许多的波折、走了一些弯路,但我们没有停止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步伐,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幼儿安全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进行了思考并查找了资料,从幼儿的“分享式学习法”中我们获得了启发。分享式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中,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将“分享式”学习法同我园的社会实践实际结合起来,提出的幼儿园“分享式”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