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一门学科都包含着学科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想是指对学科学习和学科能力发展最具影响力的观念、思想和见解,它反映了学科知识本质、学科思维特点和学科学习规律。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核心素养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知识背后的“知识”,学科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科知识储存和学科能力的生成,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科思想方法教学,对发展学生的智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想方法;知识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121-01
目前化学教学中,大多数化学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关注学生对某些解题方法的掌握,非常在意学生的分数。化学的学习到底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帮助到底体现在何处?化学的学习到底留给学生哪些印象?通过化学的学习,学生是更喜欢化学了吗?化学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帮助到底有多少?这些问题是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单纯地通过知识点的反复练习和讲解,通过题海战术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分数,但是學生的时间投入、精力投入与成绩不成正比,化学教学中存在着缺乏精髓、没有灵魂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要求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但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浮于表面,对探究性教学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整理归纳出了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
一、现象与本质的思想方法
这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想方法。化学实验现象是物质发生变化的标志,其本质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化学实验,一切的化学理论、原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化学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就要从实验开始学习化学,要用化学实验研究、解决化学问题。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习、研究化学的不二法门。首先是解决一个认识问题。有了这样的思想方法,我们再去学习化学实验,就不会觉得实验是可有可无的。其次,要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反应前、反应过程中、反应后,物质颜色、状态、声音、光、烟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要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就是通过实验现象去了解实验的原理,弄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现象是物理变化引起的,哪些现象是化学变化引起的,也就是要抓住本质特征,避免物理变化现象的干扰,找到发生的化学反应。第四,要学会增加有对比度的、或借助药品、仪器等办法,来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效果,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实验信息。在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物质推断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到实验和实验现象,而抓住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二、结构与性质的思想方法
这是化学学科核心的思想方法。这一思想贯穿化学学习与研究过程的始终,根据这一思想,与之相关的思想方法还有:
1.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是: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2.位置(周期表中的位置)与结构的关系是:结构决定位置,位置反映结构。
3.位置与性质的关系是:性质决定位置,位置反映性质。
三、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方法
这是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中的基本方法,也是哲学的一种思想方法。化学的研究,通常总是通过对某些特殊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研究,得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规律,并加以推广;同时事物在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同时,由于不同事物存在某些独特的一面,因此有具有特殊性一面。换句话说,任何事物与同类事物之间有普遍性一面,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既要掌握某一类物质的共性,同时还要掌握其特殊的性质。如酸、碱化学性质存在共性(通性)的一面,同时不同的酸、碱的性质又存在差异。
四、分类思想
这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如果不对成千上万种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那么难以想象怎样去研究,有了分类的思想,就可对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从而更深入研究、把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1.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单质(金属、非金属)、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等。
2.化学反应的类型。基本反应类型中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
五、定性与定量的思想方法
这是化学研究中通常用到的两种思想方法。这两种方法从不同的深度和角度对事物进行研究。定性的思想方法,主要从是否存在某种属性、存在程度的深浅或大小等角度进行初步确定。
1.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是定性,酸碱度的表达是定性。2.物质溶解性的描述是定性,溶解度的描述是定量。
六、量变与质变的思想方法
这是一种哲学的思想方法。量变和质变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通过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而质变又是量变的最终结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2.一些化学反应中能生成多种产物,反应物过量问题(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3.物质性质与物质浓度的关系等。如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而稀硫酸则不具有氧化性。
我认为当前学科思想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1、学科思想方法教学的集体无意识;2、任务式传授学科的思想方法;3、学科思想方法与学科知识教学的脱节。
凡此种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多,需要集思广益才能解决。通过十几年的教育教学体会与总结,我逐渐认识到,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应关注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应明晰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之间的关系;其二、应明确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养成具有阶段性,分层次实施不同能力要求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其三、应重视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学与教学材料之间的关系;其四、应培养学生运用学科思想方法指导自身学习的习惯。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学,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位化学教师面前的紧迫课题。
参考文献:
第三届全国化学教育专题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轮)[J].化学教育2010年06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想方法;知识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121-01
目前化学教学中,大多数化学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关注学生对某些解题方法的掌握,非常在意学生的分数。化学的学习到底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帮助到底体现在何处?化学的学习到底留给学生哪些印象?通过化学的学习,学生是更喜欢化学了吗?化学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帮助到底有多少?这些问题是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单纯地通过知识点的反复练习和讲解,通过题海战术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分数,但是學生的时间投入、精力投入与成绩不成正比,化学教学中存在着缺乏精髓、没有灵魂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要求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但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浮于表面,对探究性教学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整理归纳出了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
一、现象与本质的思想方法
这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想方法。化学实验现象是物质发生变化的标志,其本质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了化学实验,一切的化学理论、原理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化学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就要从实验开始学习化学,要用化学实验研究、解决化学问题。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习、研究化学的不二法门。首先是解决一个认识问题。有了这样的思想方法,我们再去学习化学实验,就不会觉得实验是可有可无的。其次,要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反应前、反应过程中、反应后,物质颜色、状态、声音、光、烟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要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就是通过实验现象去了解实验的原理,弄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现象是物理变化引起的,哪些现象是化学变化引起的,也就是要抓住本质特征,避免物理变化现象的干扰,找到发生的化学反应。第四,要学会增加有对比度的、或借助药品、仪器等办法,来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效果,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实验信息。在学习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物质推断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到实验和实验现象,而抓住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二、结构与性质的思想方法
这是化学学科核心的思想方法。这一思想贯穿化学学习与研究过程的始终,根据这一思想,与之相关的思想方法还有:
1.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是: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2.位置(周期表中的位置)与结构的关系是:结构决定位置,位置反映结构。
3.位置与性质的关系是:性质决定位置,位置反映性质。
三、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方法
这是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中的基本方法,也是哲学的一种思想方法。化学的研究,通常总是通过对某些特殊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研究,得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规律,并加以推广;同时事物在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同时,由于不同事物存在某些独特的一面,因此有具有特殊性一面。换句话说,任何事物与同类事物之间有普遍性一面,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既要掌握某一类物质的共性,同时还要掌握其特殊的性质。如酸、碱化学性质存在共性(通性)的一面,同时不同的酸、碱的性质又存在差异。
四、分类思想
这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如果不对成千上万种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那么难以想象怎样去研究,有了分类的思想,就可对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从而更深入研究、把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1.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单质(金属、非金属)、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等。
2.化学反应的类型。基本反应类型中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
五、定性与定量的思想方法
这是化学研究中通常用到的两种思想方法。这两种方法从不同的深度和角度对事物进行研究。定性的思想方法,主要从是否存在某种属性、存在程度的深浅或大小等角度进行初步确定。
1.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是定性,酸碱度的表达是定性。2.物质溶解性的描述是定性,溶解度的描述是定量。
六、量变与质变的思想方法
这是一种哲学的思想方法。量变和质变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通过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而质变又是量变的最终结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2.一些化学反应中能生成多种产物,反应物过量问题(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3.物质性质与物质浓度的关系等。如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而稀硫酸则不具有氧化性。
我认为当前学科思想方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1、学科思想方法教学的集体无意识;2、任务式传授学科的思想方法;3、学科思想方法与学科知识教学的脱节。
凡此种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样的问题会越来越多,需要集思广益才能解决。通过十几年的教育教学体会与总结,我逐渐认识到,学科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应关注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应明晰学科知识的教学与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之间的关系;其二、应明确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养成具有阶段性,分层次实施不同能力要求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其三、应重视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学与教学材料之间的关系;其四、应培养学生运用学科思想方法指导自身学习的习惯。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学,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位化学教师面前的紧迫课题。
参考文献:
第三届全国化学教育专题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轮)[J].化学教育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