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地面加热场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能联系

来源 :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y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中对1998年1月1日到8月31日共243d的南海季风试验再分析资料的地面感热场和潜热场进行EOF分析,由感热的第一特征向量场发现,中南半岛地区、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和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感热通量大值区,而海洋上是小值区,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明显,这种海陆感热对比是促使季风爆发的大背景。由感热的时间经度演变图可以看出,中南半岛所在经度范围内南北连续的感热分布对南海季风的早爆发具有重要作用。由温度平流项的分布可发现,中南半岛的加热作用明显早于青藏高原地区,使得中南半岛对南海季风的早期爆发有重要作用,而青藏高原对于南
其他文献
文中首先利用NCEP-NCAR再分析的风场资料,分析了南亚夏季风的时空特征,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典型强、弱夏季风年,继而利用ISCCP-C2、ERBE-S4卫星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爆炸作用下板壳结构的可靠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取炸药密度、钢材的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作为基本随机变量,利用自编的随机数生成程序得到100组随机变量的初始值;采用有限元
应用35 a的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强度变化的基本统计特征,包括年代际、年际、月际、日变化和区域分布等.主要结果有:(1)西北太平洋TC平均增强速率为4.97 hPa/6 h,
在当前我国轻钢轻板住宅逐步推广的背景下,基于轻钢轻板住宅平面建筑模数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轻钢轻板住宅体系的模数协调方式和过渡措施。
以第一摩擦定律为理论基础,首先利用空间三角形膜单元并根据材料力学点的应力应变关系推导出在局部坐标系下索元对膜元的拉力公式;其次根据索与膜的位置关系推导出索膜间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