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工人、农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课程;课程资源;课程改革
课程资源与课程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相反,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为前提。当我们论及生物课程资源的时候,很多人强调的是课程资源的不足,应当承认。却当务之急应是如何开发与利用好课程资源,以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校内资源
学校教育是一种正规的学历教育,它是生物教学的主渠道,学校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生物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占首位。
1、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最重要的教学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认知的规范者。所有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来开发、鉴别、积累、组织和利用,因此,生物教师是学习生物课程的火种和催化剂,对生物课程的改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生物课程资源的建设,应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第一位。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带动其他资源的建设、优化和发展,带动生物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深化与发展。
2、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它是严格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它是学生知识的资源库,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学本,还是教师考试学生的依据。所以一定要使用好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3、大力开发实践性资源
探究活动是生物课程的主要特征。因此,探究场所和探究工具是生物课程的主要资源。这类资源的主要功能是向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场所和工具,所以我们称它为生物课程的“实践资源”。主要包括:(1)创设实验室氛围,开放实验室。(2)建设好生物园。(3)扩充图书资料。
二、校外资源
校外生物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具有涵盖面广、信息量大、时代感强、贴近日常生活等实际特点。它的开发利用可作为校内生物课程资源的延伸和深入,有益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生物技能,进而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正确的世界观。
1、大众传媒
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由于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在教科书中不可能及时而全面反映。而且,以媒体上关于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营养和保健问题的报道作为生物课堂讨论的素材,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2、学校周围的社区机构
包括医药、生物工厂、各种养殖场和农场、自然保护区、生物科研机构等。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主要形式。
3、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
了解并认识自然环境的主要方式有: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生物课程内容开展专题性的野外考察活动;也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旅游;还可组织生物活动小组,对学习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的调查。
4、校外人力资源
校外的生命科学专家、实验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医生都属于人力资源,利用这些人力资源,以讲座、座谈等多种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间接经验。
三、信息技术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生物课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为生物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教学,将改变学校课程资源的结构,为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动力。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生物课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生物课程标准中探究能力所要求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两方面。
1、多媒体课件
与文字教材、挂图、投影等传统的教材相比,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宏观为微观;使微观的内容更加直观化、感性化;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资源
(1)Internet网络资源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各种网上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如何有效、快捷地获取教学资源是我们每位教师应注意实践和研究的问题。在Internet网的运用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有效利用搜索引擎。②网上生物课程资源的收集。
(2)校园网课程资源
网络化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和实质。建设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是校园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同时要充分应用校园网上的交流平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经验交流。
【关键词】课程;课程资源;课程改革
课程资源与课程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相反,有课程就一定有课程资源为前提。当我们论及生物课程资源的时候,很多人强调的是课程资源的不足,应当承认。却当务之急应是如何开发与利用好课程资源,以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校内资源
学校教育是一种正规的学历教育,它是生物教学的主渠道,学校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生物教学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占首位。
1、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最重要的教学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认知的规范者。所有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来开发、鉴别、积累、组织和利用,因此,生物教师是学习生物课程的火种和催化剂,对生物课程的改革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生物课程资源的建设,应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第一位。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带动其他资源的建设、优化和发展,带动生物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深化与发展。
2、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它是严格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它是学生知识的资源库,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学本,还是教师考试学生的依据。所以一定要使用好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3、大力开发实践性资源
探究活动是生物课程的主要特征。因此,探究场所和探究工具是生物课程的主要资源。这类资源的主要功能是向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场所和工具,所以我们称它为生物课程的“实践资源”。主要包括:(1)创设实验室氛围,开放实验室。(2)建设好生物园。(3)扩充图书资料。
二、校外资源
校外生物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具有涵盖面广、信息量大、时代感强、贴近日常生活等实际特点。它的开发利用可作为校内生物课程资源的延伸和深入,有益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生物技能,进而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正确的世界观。
1、大众传媒
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由于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在教科书中不可能及时而全面反映。而且,以媒体上关于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问题、营养和保健问题的报道作为生物课堂讨论的素材,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2、学校周围的社区机构
包括医药、生物工厂、各种养殖场和农场、自然保护区、生物科研机构等。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发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主要形式。
3、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
了解并认识自然环境的主要方式有: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生物课程内容开展专题性的野外考察活动;也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旅游;还可组织生物活动小组,对学习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的调查。
4、校外人力资源
校外的生命科学专家、实验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医生都属于人力资源,利用这些人力资源,以讲座、座谈等多种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间接经验。
三、信息技术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生物课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也为生物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教学,将改变学校课程资源的结构,为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动力。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生物课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生物课程标准中探究能力所要求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两方面。
1、多媒体课件
与文字教材、挂图、投影等传统的教材相比,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宏观为微观;使微观的内容更加直观化、感性化;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资源
(1)Internet网络资源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各种网上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如何有效、快捷地获取教学资源是我们每位教师应注意实践和研究的问题。在Internet网的运用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有效利用搜索引擎。②网上生物课程资源的收集。
(2)校园网课程资源
网络化仅仅是信息化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和实质。建设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是校园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同时要充分应用校园网上的交流平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