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与延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着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立德树人的优势,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功能特点,2017年语文版初中教材做了新的修订。此次新修订教材的課文数量减少了15%,共有40%的课文被替换,同时,古诗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有所增加。既做到减量提质,又十分重视古诗文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面对新版教材,如何把教材修订的精神贯彻落实到教学中去,需要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结合实际,在实践中进行总结与探索。在这一学期的实践与探索中,最大的心得与收获就是:夯实与延展。
  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参考与依据,首先是课标与教材,其次是学情。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也是新版语文教材的追求。细读新修订的语文版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批次教材修订,在选文与练习上都做了改动,注意了与小学的衔接过渡,贴近生活,充分体现听、说、读、写的整体推进,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尽可能地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发挥出来。
  七年级,正是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阶段,孩子们身上还残留着许多小学生的陋习与惰性,比如贪玩、爱闹、容易忘事等:当然也有优点,比如活泼、好奇、好胜等。面对这样一群学生,老师只能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既要坚持不懈地严抓双基,又要寓教于乐,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通过几次考试发现,学生的基础非常薄弱,别说小学学过的音、字、词、句掌握不牢,就是刚刚学过的课内知识也是现学现忘。更有甚者,班级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字如群魔乱舞,一塌糊涂。所以初一年级,夯实基础势在必行。
  一、生字教学方面的方法
  1.正确认识汉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将汉语字典和词典常备身边,当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马上拿起字典查阅这一文字的读法、写法和含义等。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检字方式认识生字、积累生字。如果发现多音字,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并在书上标注拼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字。每一课涉及的词语要求从拼音到意思都抄写两遍,并且每节课都要抽查。
  2.规范书写汉字
  教师要求学生每天练习书写硬笔楷书,可以向学生推荐质量较高的硬笔书法字帖,让学生对这些书法家的字进行选择并临摹。刚开始写的时候,可以先“描红”,然后再进行“仿影”。激发学生练习硬笔书法的热情,帮助学生书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为了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可以定期进行书写评比、书法作品展示。
  二、文言诗词教学方面的方法
  文言诗词是古人表情达意的语言形式,与白话文差距较大,不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抓诵读。一首诗词,老师可以通过变换形式要求学生不断朗读,熟读成诵,并且利用早读时间抽查背诵。也可以利用合理的时间在班级开展诗词朗诵比赛。其次抓翻译。课文下面带注释字词往往是重点字词,所以早读课还要让学生朗读课文下面的注释,并将全诗翻译成白话文,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第三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语要求学生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进行归类。
  三、阅读部分的教学方法
  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文章整体内容。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将文章中的生字解决。此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齐读。然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自主默读,在阅读过程中概括文章大意。这些环节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几点问题,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2.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出问题
  教师将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并将不懂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在课上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例如,学习《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时,一位学生提出问题“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真的能在一周时间内编好一期周报?”这时老师借机引导学生认识少年马克·吐温,体会他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3.阅读教学中抓住一切练笔机会训练写作
  有模仿才有创造。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仿写、练笔,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的技巧,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就要求学生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段句式写一段话学到“雪地捕鸟”时,让学生写一段抓鸡的片段。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很容易就能领会到语言运用的技巧,并且学以致用。
  4.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要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技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要对文章的内涵进行延伸,从思想道德的角度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台阶》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体思想,并且抛出问题.人是否应该为“面子”的事艰苦奋斗一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总结出人生道理,从而提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借助语文活动提升学习兴趣
  语文强大的魅力在于它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强调“大语文”教学观,要求教师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开展语文活动是实现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途径。
  例如每天课前三分钟“一事一议”,由值日生讲述事例,全班同学参与议论,老师点拨总结。这个活动既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又能启发学生体验生活、思考人生,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语文版七年级教材修订之后,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大纲作为基础,多夯实与延展,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张爱玲以尖锐凌厉的笔触写下了许多变态心理和扭曲人性所造成的悲剧故事,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文坛最美的收获”——《金锁记》。从女性视角看,主人公曹七巧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一切,“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不幸又可怜;而她最终“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却是可悲又可恨。她这一生就是一部最彻底的悲剧。  一、悲剧之源——被禁锢的原始人性与孤独的生活之境  纵观七巧的一生,可以称为是一幕彻底的悲剧,她的婚姻就是她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等,还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对于阅读的理解、交流和评价,鼓励学生对于阅读问题和价值的探讨和剖析,并且教师应当积极地参与进入学生对于阅读点评的交流探讨中,引导学生的思考,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评点阅读”的教学内涵  “评点阅读”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阅读与评点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的一种模式。评
伏案再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依然是那么的热血沸腾,依然是那么的倍受鼓舞,依然是洪钟大吕,震撼心灵。那到底是什么使这首词具有如此震天撼地,动人心魄的力量,是什么使这首词具有经久不衰,芳香久远的神奇呢?笔者认为,就是蕴含在词中的那无所不在,无所不至其极的“大”字。  一、地域广大  长城内外,天苍苍;大河上下,野茫茫。千万里长空,千万里北国,旷远而空濛,大气而厚重。这里“千里”“万里”两词,承“
在新课改推动下,高中语文教育方式不断更新,对于教育事业具有很大的意义。高中阶段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教师在注重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使高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一、高中语文教学“三步曲”之充分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古人通过经验告诉我们在语
《鸿门宴》是《史记》名篇,节选自《项羽本纪》,在各版教材中均有入编。故事的开端,项伯“夜驰之沛公军”,劝张良“与俱去”,张良以“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有事,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为由,表达了自己不可背离沛公,独自逃生的态度。这个理由成立的前提主要在于“臣为韩王送沛公”一句,根据苏教版《教学参考用书》的译文,该句意为:我为韩王送沛公,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由此可知,“为
一、心灵写诗:《爱心与教育》的最初题名  《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赞其为“一本活的教育学”,还有无数教育界的同行将此书奉为圭臬。可以说,该书的教育学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评价都止于这种认可。《爱心与教育》出自于教师李镇西的笔下,是一本探索素质教育的手记,大家自然而然把该书当作教育类著作来读。然而,读者却忽视了李镇西同时也是一名从小便怀揣着“文学
在教授《地球上的王家庄》一文时,很多学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文中究竟谁是“神经病”?或曰:此文读不懂,莫名其妙,神经病也;或曰:“我”是神经病,因为我总是数不清有多少只鸭子,文中结尾也明确说我成了“神经病”;也有的认为“父亲”是神经病,因为父亲总是表现出与王家庄人不同的面貌,王家庄人也如此称呼他。更多人在主旋律的解读模式下,“睿智”地认为“王家庄人”才是神经病,那么,究竟该怎么理解?  一、以文
中考语文命题以其广阔的视野、丰厚的积淀、典雅的文化引领着语文教师去拓宽语文复习的广度与深度,去挖掘语言运用的诗意与张力,去思考语文素养的温度与远度。还语文复习以本来面目,让学生跨过积累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三重门,必能使语文复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一重门:积累语言——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之母,是语文复习之源,抓好源头,语文复习才能源远流长。  首先是字词的音形
训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布局”是为了解决任务驱动型作文“形似”的问题。任何文体的文章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布局规律,任务驱动型作文也一样。所谓“形似”,就是文章的结构外形要像那种文体文章的“样子”,要符合那种文体文章的结构布局的要求。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该写成什么样呢?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构布局可用五个字来概括:引、立、议、联、结。  1.引。即引用作文材料。方法是,简练、概括地整合作文
在新课标卷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是必考题,一般都是以3道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分值9分,且置整张试卷之首,其重要性和关键性不言而喻,但也是广大考生心虚而头疼的一大难题。在此,我们拟从考试大纲、考题特点、解题思路三个方面谈几点认识,以期给2016年高考备考的广大考生些许帮助。  一、考试大纲——复习备考的导航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考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