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一次初三化学综合测试卷讲评课为栽体,进行了一次有效讲评的实践与探索。试卷讲评课应围绕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采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开展讲评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的实效。
关键词:试卷讲评;初三化学;有效性;师生互助;生为主体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1-0083-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11.021
试卷讲评课是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一种课型,是日常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有效的试卷讲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诊断学习情况,强化解题能力,规范答题习惯。但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试卷讲评课重视不够,准备不足,普遍存在“面面俱到”“就题讲题”“一讲到底”“忽视素养”等现象,其结果是学生听课针对性不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讲评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讲评课如果能以学生为中心,从学情考情入手,围绕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采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开展讲评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一次综合测试卷的讲评课为例阐述己见,以期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讲评前:认真准备共同诊断
1.自主纠错析因反馈
试卷批改后及时将试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纠错,要求他们回顾答题过程,通过查阅课本、笔记等明确答错或答题不完整的原因,并在错题周围空白处进行标注。对无法自主纠错的题目,则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疑惑记录下来,并提交到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同时做好组内交流的准备。各学习小组统计筛选确定本学习小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评的试题,向教师提出试题讲评的建议,填写本学习小组自主纠错反馈表(如表1所示),完成之后连同试卷一并交给教师。
学生自主纠错的过程,也是深入研读课本加深对知识理解的过程;学生分析错因的过程,也是自我剖析了解自己的过程。把再思考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自我诊断的权利还给学生,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确定需要讲评的试题,提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講评建议,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细致分析准确定位
学生自主纠错后,笔者结合各学习小组的自主纠错反馈表,对学生的试卷做细致分析,把握学情考情,找准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缺陷,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讲评中能做到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成绩分析,对本次考试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及各分数段学生人数等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近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2)错题分析,对各小题的错误率进行逐题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存在的知识缺陷和能力的欠缺,以确定讲评的目标和重点。(3)错因分析,对典型错题和典型答案进行收集摘录,思考学生答题障碍所在,感知学生存在的疑惑,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寻求合适的讲评方法。(4)归类分析,对学生建议讲评的试题中,学生错误的类型进行整理分析,将错题进行重组,以便归类讲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确定了讲评重点及讲评方法(如表2所示)。
二、讲评时:互助合作共同评析
课堂讲评时,重点放在学生建议讲评的试题,笔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助式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师生间的互动,共同评错析错化解疑难,促使学生主动完善知识结构,构建解题的方法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1.展示典案批改评错
此次考试中有部分试题难度并不大,但很少有学生能完全答对,部分学生对试题的答案存在异议,因此建议课堂上讲评。分析学生的答卷,发现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述不严谨、答题过程不规范是失分的主要原因,这说明平时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认真答题、规范表述强调不到位。
例如本试卷第17题(图1):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化学实验问题:
(1)写出图B中甲仪器的名称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收集好的氧气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
(4)可用B或c装置制二氧化碳,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__,若要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氯化氢气体,可将气体通过盛有__溶液的F装置(选填“AgNO3”或“饱和NaHcO3”),气体应从__端通入(选填“a”或“b”)。
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取,涉及仪器名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制取装置的确定、多功能瓶的使用、气体的检验、验满等知识。学生答题中存在书写不规范,语言表述不严谨等问题。如第(1)题甲仪器名称“锥形瓶”,错写成“椎形瓶”或“锥型瓶”;第(2)题第2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或不配平,反应条件错写或漏写,箭头不标;第(3)题第1空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理由,错写成“氧气不溶于水”或“氧气难溶于水”;第(4)题第1空“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错写成“控制反应速率”。
为规范学生的答题,讲评时笔者将从学生答卷中摘录的典型错误答案,通过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先独立批改评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评分理由;接着笔者展示摘录的优秀答案,让学生归纳答题的注意点,并邀请学生在班内展示;最后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答题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将学生的错误作为资源,引导学生批改评错,归纳答题要点,让学生在辨错析错中吸取教训、反思得失、加深印象,利于学生认识到规范答题的重要性,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2.互助释疑共享智慧
学生建议讲评的试题中,有些试题难度适中,体现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這样的试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学生的答卷和自主纠错反馈表,发现学生不能准确作答,有的是知识点的遗漏或混淆、原理不清;有的是审题不细致,抓不住关键信息;有的是分析方法不正确,解题思路不明晰。
例如本试卷第14题: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Ca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制备FeCl3溶液:将铁粉加入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c.鉴别Na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分离KCI固体和MnO2:加水溶解、过滤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鉴别、分离提纯、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等知识,理清实验原理、目的及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学生错选较多的选项为A和D,对于A选项,错误地认为Na2CO3能和稀盐酸反应就可用稀盐酸除去Na2CO3,忽略了CaCO3也能和稀盐酸反应,对除杂方法和原则理解不透;对于D选项,则错误地认为KCl固体能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就可分离KCl固体和MnO2,忽略了分离还要使物质恢复到原状态,对物质分离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不够。
讲评时,笔者组织学生采用组内互助讨论的方式去疑解惑。在互助讨论中,有疑问的同学将自己的疑惑点呈现出来,请组内答题正确的同学从如何提取有效信息,解题所用的知识原理,解题的方法技巧等方面给予帮助,实现智慧的共享。要求有疑问的同学不能只关注答案更要关注过程,要尽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启发,达到共同理解,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收获和感悟。学生讨论时,笔者会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去,或旁听或指导点拨,促进学生学习。讨论完成后,各学习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解题过程。笔者简要点评,明确实验方案评价问题的答题要点,明晰物质鉴别、分离提纯等问题的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构建解题方法体系。
互助释疑中,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合作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学生会主动去思考、去提问、去争辩,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比单纯的教师讲解要好得多。这种方式不仅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益,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利,使他们对知识理解更深,对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易错点更清晰。
3.示范讲解点拨引领
经过上述两个环节,学生的大部分问题都已得到解决,剩下的是个别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类题目能力考查到位、思维方法要求较高,得分率较低,学生普遍存在疑惑。这说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化学概念、基本原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理解的精度和深度不够;对化学知识迁移应用和应变思维能力较差。学生建议笔者讲评时,帮他们突破答题障碍,拓宽解题思路。
例如本试卷第18题: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与B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 B→C D”(反应条件略)。
(1)该反应可能属于__;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若c是一种红色固体,A是一种蓝色溶液,则C为__;
(3)若c是厨房常用的调味品,D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且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为
,若A、B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pH__(填“
关键词:试卷讲评;初三化学;有效性;师生互助;生为主体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1-0083-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11.021
试卷讲评课是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一种课型,是日常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有效的试卷讲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诊断学习情况,强化解题能力,规范答题习惯。但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试卷讲评课重视不够,准备不足,普遍存在“面面俱到”“就题讲题”“一讲到底”“忽视素养”等现象,其结果是学生听课针对性不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讲评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讲评课如果能以学生为中心,从学情考情入手,围绕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采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开展讲评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一次综合测试卷的讲评课为例阐述己见,以期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讲评前:认真准备共同诊断
1.自主纠错析因反馈
试卷批改后及时将试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纠错,要求他们回顾答题过程,通过查阅课本、笔记等明确答错或答题不完整的原因,并在错题周围空白处进行标注。对无法自主纠错的题目,则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疑惑记录下来,并提交到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同时做好组内交流的准备。各学习小组统计筛选确定本学习小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评的试题,向教师提出试题讲评的建议,填写本学习小组自主纠错反馈表(如表1所示),完成之后连同试卷一并交给教师。
学生自主纠错的过程,也是深入研读课本加深对知识理解的过程;学生分析错因的过程,也是自我剖析了解自己的过程。把再思考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自我诊断的权利还给学生,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确定需要讲评的试题,提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講评建议,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细致分析准确定位
学生自主纠错后,笔者结合各学习小组的自主纠错反馈表,对学生的试卷做细致分析,把握学情考情,找准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缺陷,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讲评中能做到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成绩分析,对本次考试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及各分数段学生人数等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近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2)错题分析,对各小题的错误率进行逐题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存在的知识缺陷和能力的欠缺,以确定讲评的目标和重点。(3)错因分析,对典型错题和典型答案进行收集摘录,思考学生答题障碍所在,感知学生存在的疑惑,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寻求合适的讲评方法。(4)归类分析,对学生建议讲评的试题中,学生错误的类型进行整理分析,将错题进行重组,以便归类讲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确定了讲评重点及讲评方法(如表2所示)。
二、讲评时:互助合作共同评析
课堂讲评时,重点放在学生建议讲评的试题,笔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助式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师生间的互动,共同评错析错化解疑难,促使学生主动完善知识结构,构建解题的方法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1.展示典案批改评错
此次考试中有部分试题难度并不大,但很少有学生能完全答对,部分学生对试题的答案存在异议,因此建议课堂上讲评。分析学生的答卷,发现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述不严谨、答题过程不规范是失分的主要原因,这说明平时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认真答题、规范表述强调不到位。
例如本试卷第17题(图1):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化学实验问题:
(1)写出图B中甲仪器的名称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收集好的氧气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
(4)可用B或c装置制二氧化碳,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__,若要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氯化氢气体,可将气体通过盛有__溶液的F装置(选填“AgNO3”或“饱和NaHcO3”),气体应从__端通入(选填“a”或“b”)。
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取,涉及仪器名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制取装置的确定、多功能瓶的使用、气体的检验、验满等知识。学生答题中存在书写不规范,语言表述不严谨等问题。如第(1)题甲仪器名称“锥形瓶”,错写成“椎形瓶”或“锥型瓶”;第(2)题第2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或不配平,反应条件错写或漏写,箭头不标;第(3)题第1空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理由,错写成“氧气不溶于水”或“氧气难溶于水”;第(4)题第1空“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错写成“控制反应速率”。
为规范学生的答题,讲评时笔者将从学生答卷中摘录的典型错误答案,通过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先独立批改评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评分理由;接着笔者展示摘录的优秀答案,让学生归纳答题的注意点,并邀请学生在班内展示;最后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答题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将学生的错误作为资源,引导学生批改评错,归纳答题要点,让学生在辨错析错中吸取教训、反思得失、加深印象,利于学生认识到规范答题的重要性,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2.互助释疑共享智慧
学生建议讲评的试题中,有些试题难度适中,体现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這样的试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学生的答卷和自主纠错反馈表,发现学生不能准确作答,有的是知识点的遗漏或混淆、原理不清;有的是审题不细致,抓不住关键信息;有的是分析方法不正确,解题思路不明晰。
例如本试卷第14题: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Ca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制备FeCl3溶液:将铁粉加入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c.鉴别Na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分离KCI固体和MnO2:加水溶解、过滤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鉴别、分离提纯、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等知识,理清实验原理、目的及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学生错选较多的选项为A和D,对于A选项,错误地认为Na2CO3能和稀盐酸反应就可用稀盐酸除去Na2CO3,忽略了CaCO3也能和稀盐酸反应,对除杂方法和原则理解不透;对于D选项,则错误地认为KCl固体能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就可分离KCl固体和MnO2,忽略了分离还要使物质恢复到原状态,对物质分离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不够。
讲评时,笔者组织学生采用组内互助讨论的方式去疑解惑。在互助讨论中,有疑问的同学将自己的疑惑点呈现出来,请组内答题正确的同学从如何提取有效信息,解题所用的知识原理,解题的方法技巧等方面给予帮助,实现智慧的共享。要求有疑问的同学不能只关注答案更要关注过程,要尽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启发,达到共同理解,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收获和感悟。学生讨论时,笔者会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去,或旁听或指导点拨,促进学生学习。讨论完成后,各学习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解题过程。笔者简要点评,明确实验方案评价问题的答题要点,明晰物质鉴别、分离提纯等问题的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构建解题方法体系。
互助释疑中,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合作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学生会主动去思考、去提问、去争辩,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比单纯的教师讲解要好得多。这种方式不仅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益,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利,使他们对知识理解更深,对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易错点更清晰。
3.示范讲解点拨引领
经过上述两个环节,学生的大部分问题都已得到解决,剩下的是个别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类题目能力考查到位、思维方法要求较高,得分率较低,学生普遍存在疑惑。这说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化学概念、基本原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理解的精度和深度不够;对化学知识迁移应用和应变思维能力较差。学生建议笔者讲评时,帮他们突破答题障碍,拓宽解题思路。
例如本试卷第18题: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与B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 B→C D”(反应条件略)。
(1)该反应可能属于__;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若c是一种红色固体,A是一种蓝色溶液,则C为__;
(3)若c是厨房常用的调味品,D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且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为
,若A、B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pH__(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