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需求提实效 互助合作促发展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一次初三化学综合测试卷讲评课为栽体,进行了一次有效讲评的实践与探索。试卷讲评课应围绕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采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开展讲评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的实效。
  关键词:试卷讲评;初三化学;有效性;师生互助;生为主体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11-0083-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0.11.021
  试卷讲评课是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一种课型,是日常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有效的试卷讲评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诊断学习情况,强化解题能力,规范答题习惯。但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试卷讲评课重视不够,准备不足,普遍存在“面面俱到”“就题讲题”“一讲到底”“忽视素养”等现象,其结果是学生听课针对性不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讲评效果不尽如人意。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讲评课如果能以学生为中心,从学情考情入手,围绕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采用互助合作的方式开展讲评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一次综合测试卷的讲评课为例阐述己见,以期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讲评前:认真准备共同诊断
  1.自主纠错析因反馈
  试卷批改后及时将试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纠错,要求他们回顾答题过程,通过查阅课本、笔记等明确答错或答题不完整的原因,并在错题周围空白处进行标注。对无法自主纠错的题目,则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疑惑记录下来,并提交到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同时做好组内交流的准备。各学习小组统计筛选确定本学习小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讲评的试题,向教师提出试题讲评的建议,填写本学习小组自主纠错反馈表(如表1所示),完成之后连同试卷一并交给教师。
  学生自主纠错的过程,也是深入研读课本加深对知识理解的过程;学生分析错因的过程,也是自我剖析了解自己的过程。把再思考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自我诊断的权利还给学生,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确定需要讲评的试题,提出符合自己需求的講评建议,利于提高学生听课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细致分析准确定位
  学生自主纠错后,笔者结合各学习小组的自主纠错反馈表,对学生的试卷做细致分析,把握学情考情,找准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缺陷,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讲评中能做到有理有据,有的放矢。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成绩分析,对本次考试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及各分数段学生人数等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近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本次考试的整体情况。(2)错题分析,对各小题的错误率进行逐题分析,充分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存在的知识缺陷和能力的欠缺,以确定讲评的目标和重点。(3)错因分析,对典型错题和典型答案进行收集摘录,思考学生答题障碍所在,感知学生存在的疑惑,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寻求合适的讲评方法。(4)归类分析,对学生建议讲评的试题中,学生错误的类型进行整理分析,将错题进行重组,以便归类讲解。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确定了讲评重点及讲评方法(如表2所示)。
  二、讲评时:互助合作共同评析
  课堂讲评时,重点放在学生建议讲评的试题,笔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互助式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师生间的互动,共同评错析错化解疑难,促使学生主动完善知识结构,构建解题的方法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1.展示典案批改评错
  此次考试中有部分试题难度并不大,但很少有学生能完全答对,部分学生对试题的答案存在异议,因此建议课堂上讲评。分析学生的答卷,发现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述不严谨、答题过程不规范是失分的主要原因,这说明平时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认真答题、规范表述强调不到位。
  例如本试卷第17题(图1):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化学实验问题:
  (1)写出图B中甲仪器的名称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可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收集好的氧气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
  (4)可用B或c装置制二氧化碳,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__,若要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氯化氢气体,可将气体通过盛有__溶液的F装置(选填“AgNO3”或“饱和NaHcO3”),气体应从__端通入(选填“a”或“b”)。
  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取,涉及仪器名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制取装置的确定、多功能瓶的使用、气体的检验、验满等知识。学生答题中存在书写不规范,语言表述不严谨等问题。如第(1)题甲仪器名称“锥形瓶”,错写成“椎形瓶”或“锥型瓶”;第(2)题第2空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或不配平,反应条件错写或漏写,箭头不标;第(3)题第1空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理由,错写成“氧气不溶于水”或“氧气难溶于水”;第(4)题第1空“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错写成“控制反应速率”。
  为规范学生的答题,讲评时笔者将从学生答卷中摘录的典型错误答案,通过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先独立批改评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评分理由;接着笔者展示摘录的优秀答案,让学生归纳答题的注意点,并邀请学生在班内展示;最后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答题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将学生的错误作为资源,引导学生批改评错,归纳答题要点,让学生在辨错析错中吸取教训、反思得失、加深印象,利于学生认识到规范答题的重要性,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2.互助释疑共享智慧
  学生建议讲评的试题中,有些试题难度适中,体现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這样的试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学生的答卷和自主纠错反馈表,发现学生不能准确作答,有的是知识点的遗漏或混淆、原理不清;有的是审题不细致,抓不住关键信息;有的是分析方法不正确,解题思路不明晰。
  例如本试卷第14题: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CaC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制备FeCl3溶液:将铁粉加入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c.鉴别Na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分离KCI固体和MnO2:加水溶解、过滤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鉴别、分离提纯、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应用等知识,理清实验原理、目的及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学生错选较多的选项为A和D,对于A选项,错误地认为Na2CO3能和稀盐酸反应就可用稀盐酸除去Na2CO3,忽略了CaCO3也能和稀盐酸反应,对除杂方法和原则理解不透;对于D选项,则错误地认为KCl固体能溶于水MnO2不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就可分离KCl固体和MnO2,忽略了分离还要使物质恢复到原状态,对物质分离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不够。
  讲评时,笔者组织学生采用组内互助讨论的方式去疑解惑。在互助讨论中,有疑问的同学将自己的疑惑点呈现出来,请组内答题正确的同学从如何提取有效信息,解题所用的知识原理,解题的方法技巧等方面给予帮助,实现智慧的共享。要求有疑问的同学不能只关注答案更要关注过程,要尽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启发,达到共同理解,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收获和感悟。学生讨论时,笔者会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去,或旁听或指导点拨,促进学生学习。讨论完成后,各学习小组推荐代表展示解题过程。笔者简要点评,明确实验方案评价问题的答题要点,明晰物质鉴别、分离提纯等问题的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构建解题方法体系。
  互助释疑中,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合作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学生会主动去思考、去提问、去争辩,这种主动学习的效果,比单纯的教师讲解要好得多。这种方式不仅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益,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利,使他们对知识理解更深,对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易错点更清晰。
  3.示范讲解点拨引领
  经过上述两个环节,学生的大部分问题都已得到解决,剩下的是个别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类题目能力考查到位、思维方法要求较高,得分率较低,学生普遍存在疑惑。这说明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化学概念、基本原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理解的精度和深度不够;对化学知识迁移应用和应变思维能力较差。学生建议笔者讲评时,帮他们突破答题障碍,拓宽解题思路。
  例如本试卷第18题: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与B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 B→C D”(反应条件略)。
  (1)该反应可能属于__;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若c是一种红色固体,A是一种蓝色溶液,则C为__;
  (3)若c是厨房常用的调味品,D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且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为
  ,若A、B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pH__(填“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课堂教学为例,对问题驱动式教学进行实践探索,为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提供课例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驱动;钠盐性质;高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38-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1.012  随着化学教育的发
出生日期:2001年12月17日  愛好:音乐  座右铭:A lazy youth, a lousy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就读学校:安徽省濉溪县百善中心学校  指导老师:姜经志  Air is all around us. We can’t live without air. I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living things in the
摘要:“酸雨与二氧化硫”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将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较好地渗透课堂教学,正面引导学生,让学生勇于直面“酸雨”问题,敢于解决“酸雨”问题,培养当代中国学生的社会担当及责任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任务驱动;酸雨与二氧化硫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0-0069-06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
摘要:如何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更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教学为例,提出处理实验教学的4种策略:变换法、扩容法、关联法、定量法,针对每一种策略,详细阐述了在组织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时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思维;实验教学;变换;扩容;关联;定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8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
摘要:以“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课”的设计与反思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初三化学二轮复习中设计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把相关零散、单一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归纳、整合并有机地联成知识网络,以期变传统枯燥乏味的复习课为生动有趣的探究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整合;知识网络;探究思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7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
摘要:初中化学学科观念的养育不仅要围绕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等基本问题,还应该契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中涵盖的学科观念有元素观、变化观、化学价值观以及分类观和实验观等。本节课通过充分预设的活动让学生初窥“营养与体重”、了解“食之营养”、认识“食之健康”和学习“食之搭配”,进而发展学生经验,养育化学学科观念。  关键词:学生经验;化学学科观念;人类
摘要:结合高中化学“乙烯”教学设计,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做合一”教学法的策略。通过“玩”有机分子模型、开展分组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等实践(实验)活动,为学生搭建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拓展思维、探究未知世界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动手尝试,获取真知,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思维品质;创新能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73-02 中图分类号
摘要: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视角进行九年级化学绪言课的教学,依据化学基本观念、化学过程、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化学的态度四个维度以及“化学在过去、今天和将来带给我们什么”的线索进行教学设计及实施,利用创设真实情境、化学实验探究、化学史的讲解、视频展示、交流合作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展示一门全新的化学学科,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神奇,初步认识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
摘要:作为最近几年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对国内外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这节翻转课堂进行观察、反思,为化学教师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科学的翻转课堂,并改进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堂观察 ;化学平衡常数 ;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1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摘要:课堂管理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两个重要支撑,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以苏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铁、铜及其化合物”为例,将教学情境设计和基于平板电脑的“匡园深学系统”教学管理纳入其中,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新情境、新科技相互交融的状态,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深学系统;教学情境;课堂管理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6-0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