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NICU住院,诊断为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
【机 构】
:
050031石家庄,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050031石家庄,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NICU住院,诊断为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0例,按照呼吸支持的模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HHHFNC组(39例)和nCPAP组(4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频繁呼吸暂停的发生率、需要气管插管的比例、氧暴露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喂养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比、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频繁呼吸暂停的发生率[15.4%(6/39) vs 12.2%(5/41)]、需要气管插管的比例[17.9%(7/39) vs 19.5%(8/41)]、氧暴露时间[(183.1±31.2) h vs (175.9±32.1) h]、无创辅助通气时间[(163.3±25.1) h vs (153.0±26.2) h]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患儿腹胀[7.7%(3/39) vs 24.4%(10/41)]、鼻损伤[2.6%(1/39) vs 19.5%(8/41)]、头部塑形发生率[0.0%(0/39) vs 29.3%(12/41)]均低于nCPAP组(P<0.05),且HHHFNC组开奶日龄较nCPAP组提前[(67.5±19.1) h vs(96.3±18.7) h,P<0.05],达到足量经口喂养时间缩短[(346.8±28.6) h vs(371.0±29.4) h,P<0.05]。
结论HHHFNC联合咖啡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和nCPAP组同样有效,且早产儿易耐受,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
其他文献
脓毒症在儿科疾病中十分常见,严重者易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使患儿死亡风险增高。高血糖是脓毒症后体内代谢紊乱的重要标志。脓毒症可引起胰腺损伤,并非所有的高血糖都是一过性的、应激状态的表现,降低脓毒症患儿的高血糖有助于降低脓毒症患儿的并发症发生和病死率。该文对脓毒症患儿血糖紊乱的发生、调控及预后予以探讨。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是感染引起的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它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和认知的改变,癫痫发作以及局部神经系统症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脑损伤标志物、神经影像学检查等。诊断主要是依靠神经系统检查。主要的鉴别诊断包括肝性/肾性脑病、代谢异常、药物过量、撤药反应和Wernicke脑病等。治疗原则是控制脓毒症。已经在脓毒症动物模型上进行了针对脓毒症病理生理变化的药物研究。
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免疫球蛋白、CD4+ T、CD8+ T、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其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诊断为MPP的患儿126例,分为大叶性肺炎组(42例)及支气管肺炎组(84例),以同时期儿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8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免疫
儿童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心肺复苏及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的进步,儿童心脏骤停的存活率较以前升高,但很多存活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儿童院外心脏骤停与院内心脏骤停的疾病原因不同,其预后和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儿童心脏骤停死亡危险因素有癌症、肝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心肺复苏作为心脏骤停的主要急救手段,是影响心脏骤停儿童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的对严重脓毒症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us-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治疗,通过监测不同时刻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L-10等因子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炎
有机酸血(尿)症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遗传代谢病,目前已经发现约50余种,多数在新生儿期或婴幼儿期发病。临床上多表现为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发作性呕吐、喂养困难、肌张力低下、惊厥和意识障碍等。由于本类疾病临床没有特异性,若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易出现猝死或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损伤。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或)串联质谱技术对疑似有机酸血(尿)症患儿进行早期生化诊断是改善患儿预后和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
目的通过对低血糖患儿进行低血糖后早期、动态的MRI检查,结合临床特征探讨不同程度低血糖脑损伤患儿的MRI改变。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5月至2013年7月以低血糖收入院,在低血糖后1周内完善首次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确诊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患儿49例。其中34例在低血糖发生后2~3周完善第2次MRI检查,7例完善第3次MRI检查
目的探讨儿童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25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厚型心肌病以年长儿童多见,平均年龄8岁9个月,男女比例3.1∶1。临床表现:气促乏力5例,胸闷长出气4例,心前区不适3例,因咳喘就诊发现心脏异常5例,无症状发现心脏杂音来诊治8例,伴晕厥发作2例,6例有明确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蜂蜇伤的临床特点,评价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童蜂蜇伤并多脏器损害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至2012年我科收治的6例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的重症蜂蜇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胡蜂蜇伤患儿,蜇伤部位13~43处不等,均出现心脏及肝脏损害,2例出现肾脏损害,3例出现溶血性贫血。血液净化治疗中2例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2例行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1例行血浆置换,1例联合行血液灌
脓毒症是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导致的一组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干细胞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减轻组织损伤、修复受伤组织的能力,可能为脓毒症治疗带来崭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