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对孩子说“YES”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h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孩子自作主张,干一些在你看来是冒险或出格的事情,作为妈妈,你是如临大敌,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不要这样、不能那样,这个危险、那个可怕”,使自己说“NO”的频率直线攀升;还是给孩子一个“可以”的空间,暗中保护他,放手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相信绝大多数妈妈属于前者。你每天对孩子说多少“不”,10个、20个还是更多?父母的这些肺腑之言,流露出对孩子的关心、保护和指导。但是,如此疲劳轰炸式的阻止,容易让孩子摸不着头脑,同时也是对孩子的限制、否定和不信任,剥夺了其尝试和探索的机会。等到你认为孩子到了应该独立的年龄,他却没有了自主的可能。
  被源源不断的“不”包围着,孩子也会得“病”——
  
  退缩不前
  
  有的孩子很听话,对父母认为“不能做”的事,绝对躲得远远的,让父母省心。但是如果某一天,这样的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拿着剪刀试图剪纸时,你是大呼小叫着“危险、快放下”,还是把使用剪刀的要领传授给孩子,再手把手地教他?
  分 析:
  天生胆小、顺从的孩子也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想动动这、摸摸那,鼓捣一些在成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东西,从中获得发现的乐趣。如果这种表现能够得到父母的积极回应,将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然而,如果父母出于安全、纠正偏差和“孩子还小”的考虑常常限制孩子的活动,甚至吓唬孩子,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内心压抑;使孩子过分依赖父母、遇事畏缩不前、缺乏主动性。
  对 策:
  第一步:鼓励如同及时雨
  胆小的孩子做事多半底气不足,难得鼓起的勇气需要加把火,夸夸他积极尝试的热情“瞧,孩子真能干!”你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一点点走向勇敢的催化剂。因为,有些危险,你越是担心,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避免危险的最好方法是让孩子亲身体验,在体验中学会保护自己。
  第二步:趁热打铁
  利用孩子的兴奋点,提供必要的条件。如果孩子已经3岁了,就买一把安全剪刀作礼物,和他一起做剪纸游戏,以便孩子尽早学会使用剪刀,这本身也是生活技能的训练。
  
  逆反强烈
  
  2岁的玲玲将面巾纸盒里的纸全部抽出来、天女散花般扔了一地,这已经数不清是第几盒面巾纸“遭殃”了。妈妈装出生气的样子:“玲玲怎么又淘气了?”
  3岁的瑶瑶趁妈妈不注意,吃力地将折叠椅拖到电视机前,使劲爬上去,站起来试图拿上面的遥控器,未能如愿,便从椅子上下来,又拿了一个小方凳子放在椅子上,爬上椅子、踩上小凳,伸手去拿她想要的东西。对于她类似的“冒险”举动,妈妈已经禁止过许多次了,可瑶瑶却兴趣盎然,只要有机会,她就一试身手。
  分 析:
  好动、好问、好探索甚至喜欢调皮淘气,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对个性比较强、事事显得很有主意、遇事主动想办法而不愿意求人的孩子,父母过多的负面信息会增加他内心的反感,表现为听而不闻或对着干。
  对 策:
  第一步:共享童年
  对孩子的淘气行为,父母不妨暂时回到童年,揣摩他的内心,宽容、平和地看待孩子的淘气,认可他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的做法。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自己的同盟军。
  第二步:找到替代物
  玲玲关注的是“抽纸”的过程,假如把纸换成了球或其他形状物体,再在盒子上挖出同样形状的洞,让她用手从里往外掏,孩子同样会玩得欢呼雀跃。所以,与其禁止,不如给他类似的玩具、提供一个可以自由玩耍的空间,让他玩得开心。
  对于瑶瑶的爬高拿东西,妈妈其实不必过分阻止,只要把折叠椅换成结实稳当的凳子,再告诉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常识就可以了。
  
  缺乏自信
  
  2岁的欣欣学着妈妈的样子自己刷牙,结果,牙没刷成,衣服倒全弄湿了。妈妈一把拿过牙刷:“你哪会自己刷牙呀,来,妈妈帮你!”
  分 析:
  2岁的孩子独立把牙刷干净的确不容易,但是如果我们给他机会,相信一段时间后他就能胜任这项“工作”。对孩子来说,克服了一项困难,如同登上一级台阶,一个个难题的解决是其成长的基石。孩子的自信就在这一个个的“成就”中铸就起来。
  父母的“NO”, 剥夺了孩子的自由、主动权和实践的机会;而父母对孩子行为只见其不足、不见长处的指责和苛刻的态度,缺乏对孩子积极行为的认同和分享,会让孩子心理受伤,难以建立起自我认同感,自信就无从谈起。同时,父母经常对孩子进行消极评价也会降低其自尊和自信,导致孩子因怕犯错误而减少行动。
  对 策:
  第一步:分享失败
  当孩子做一些他从来没做过或有一定难度的事情而失败时,父母首先要能承受这个失败,比如不怕欣欣把衣服弄湿,还要夸奖她做事积极。
  第二步:具体指导
  把刷牙的基本方法示范给孩子,然后让孩子穿上防水围裙,一遍遍地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
  第三步:张扬成绩
  当欣欣学会了独立刷牙、没有弄湿衣服,妈妈一定要把这一成绩指给孩子看,强化这个事实,使孩子产生“我很能干”的感觉。一个个这样的感觉,将垒起孩子自信的大厦。
  对孩子说“YES”,能给他更大的生活空间、给他勇气和自信,这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其他文献
花房里开了一朵特别大的玫瑰花,许多同学都怀着好奇心前来欣赏。这天早晨,校长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见一个小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握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于是,苏翁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生病了,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大玫瑰花,她不相信,我就摘下来送给她瞧瞧,然后再把花送回来。”  听了孩子的回答,苏翁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房
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孩子长期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关注和疼爱紧紧包围,孩子难免会养成骄纵、自我、霸道、蛮横等负面习性,然而一旦身处外界环境中,需要独立与陌生人相处时,习惯于家人为自己安排一切的孩子又摇身一变,变得怯懦、胆小起来,依赖性特别强。在亲子论坛里,一说起宝宝的“窝里横”,妈妈们可谓感触颇多,众说纷纭:  “我家宝宝在外面孬劲儿十足,被小朋友抢了东西哼都不敢哼一声,可一回到家就摇身
《孩子》杂志:几乎每一个了解斯然成长过程的人都会感叹:这是现代社会一个不可能复制的案例,继而唏嘘。而你们似乎对“复制”一说却大不以为然,你们的想法是怎样的?  马蕙菁:所谓“复制”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每个孩子都有他天生的聪明,只是长短板不同而已,为何要“复制”?也有人认为,父母皆为职业人士,任何一方放弃工作在家教子都很难想像。但是,当时我们是自己创业,从零出发,比上班的双职工要忙得多。每天我都无
■困惑一:  “双语教学”和普通英语兴趣班有何不同?  小区附近好几个幼儿园和早教机构都开设了英语学习课程,我发现凡是打上“双语教学”招牌的收费都比一般兴趣班昂贵些。有人说双语教学比传统的培训方式更专业,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有人说双语教学其实就只是一个新鲜说法,换汤不换药,到底什么叫做双语教学?它真的更适合孩子吗?  解答:目前以“双语”冠名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很多,有的更是将此作为争取生源的招牌
在现实生活中,嫉妒情绪在幼儿中比比皆是,这种“负面情绪”几乎是与生俱来的。10个月大的婴儿当看到妈妈给别的孩子喂奶时,就会哭闹不安。然而很多孩子长到5、6岁,嫉妒之心变得更加强烈: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比自己的好,穿的衣服比自己的鲜艳,便会感到不快。在幼儿园里,因为老师表扬别的小朋友而耿耿于怀;因为小伙伴表演节目获奖而闷闷不乐……  有专家指出,嫉妒心强的儿童,性格孤僻,难与周围的人相处,若不及时进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有自信心的人能够敢于面对任何挑战,克服困难和挫折、大胆尝试。  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有着自身的认识,成人要鼓励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你不会"、"你不行"、"我来帮你"等语言,往往会束缚住幼儿手脚,使其失去本身具备的选择权力及做出决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使幼儿养成依赖性,不愿也不能独立完成好一件事情。  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3
战略布局  宝马曾在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公布了白己的未来电动车全新计划,至2025年,宝马将会推出25款电气化车辆,其中12个会是纯电动车,而最近宝马的动作也是在积极的推行这一战略。纯电MINI、iX3、14将会依次面世,而在2021年14问世后,宝马将会推迟Inext概念车的量产版本,因此我们现在见到的这台iNEXT对未来这款X5大小的纯电SUV有非常明显的预告作用。  重塑经典  宝马标志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她开始对兑现诺言有了一定认识,时常要求成人“说话算话”。可是,女儿对诚信的理解却仅限于要求他人,对自己却放松要求,常常耍赖。我想,是时候对她进行诚信教育了,于是便积极利用生活中的契机,培养女儿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提供选择,合理满足  菜市场离我家不远,女儿总吵着要跟我去,我说这是有条件的:宝宝得自己走去走回,不许吵着抱。女儿满口答应了。结果回家的路上,她却反口了,直闹着
儿童节总是让人想起从指缝间匆匆溜走的岁月,想起天真无邪的童趣和快乐。翠绿清新的山野,艳丽粉红的花朵,清澈透明的河流,一群小伙伴尽情地嬉戏玩耍,捉迷藏、丢手娟、过家家,没有任何忧愁和烦恼。但谁也无法阻止时光流逝,当青葱的岁月一去不复返的时候,留下的是童年美好的记忆。  又到了儿童节,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一张张笑脸,一阵阵歌声,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节日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我最近常常在想,到底现在还需不需要汽车媒体了,首先我们要清楚,汽车媒体到底是做什么的,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客观的,专业的汽车类内容,帮助他们在购车,用车的过程中减少弯路,选择和自己更加匹配的车型,从汽车生產制造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专业的内容传播者,帮助他们把工程师辛苦研发,产品经理认真规划的产品高效传播给对应的消费者,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到底有没有壁垒呢?我认为是有的,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