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光点成像智能尺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3322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发明源自于妈妈遇到的一件麻烦事。那天爸爸出差,我在写作业,天花板上的灯突然坏了,房间里面一片漆黑。妈妈打电话给灯具店老板,老板让妈妈量灯管的尺寸,这样才能带合适的灯具上门更换。然而因为没有梯子,我们没法攀高测量,结果房间黑了好几天,我们勉强用台灯照明。那时我就想,有没有一种尺子能够快速隔空测量灯管的尺寸呢?
  研究过程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就自己上网查询一些资料,爸爸和老师也给了我很多帮助。后来我们发现:通过手机拍照可以测量物体的尺寸,但是物体旁边必须有参照物,比如1张名片或1个硬币。通过照片中物体和参照物的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实际尺寸。为了研究比例问题,我提前学习了6年级的数学内容,学会了通过比例关系计算物体的实际尺寸,这着实让我在同学面前炫了一把,我一下子成了班级的小名人。
  可是问题随之而来,这并不能解决妈妈的麻烦事。要在天花板上的灯管旁边放1张名片,好像不太现实。到底该怎么办呢?还有什么更好的参照物吗?
  创新解决方案
  由于一直没有找到能“爬”到电灯上的参照物,我的研究陷入了绝境。可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我和同学玩激光笔在墙面上追逐游戏的时候,突然发现2支激光笔并在一起时,光点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这2个激光点,能轻松“爬上”高处的电灯,我迫不及待地和家长、老师分享了我的这个发现。
  由于这个意外的发现,我有了新的灵感。经过一次又一次实验,我终于成功了!我把它命名为“双光点成像智能尺”。智能尺是由1个底座和1个智能拍照手机组成的。木头底座是我弟弟的玩具,2个孔间的距离是15厘米,在这2个孔里各放1支激光笔,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无论要测量的物体是近还是远,只要物体在正前方,激光笔的2个光点照到物体上时,间距也一定是15厘米。
  测量时,用手机将被测量的物体拍照,虽然画面是缩小了的,但是光点和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不会改变。量出手机屏幕中光点间的距离和物体的长度,可以计算出二者的比例,再乘以我们已知的光点之间的实际距离15厘米,就能得到物体的实际尺寸。通过多次实际使用验证,双光点成像智能尺还是相当精准的。
  我发明的双光点成像智能尺只需用手机拍照,不需要接触要测量的物体,就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测量,非常方便实用!
  创新研究实用效果与后期研发
  智能尺在“清清园艺坊”的植物观察实践应用
  “清清园艺坊”是我们学校的STEM课程。学校参加了小学科学网“魔豆”成长记录活动,每一位同学都亲自种植1株魔豆,然后仔细观察记录魔豆苗的成长。由于种子与环境的原因,魔豆生长情况不一样。有的种子才刚刚开始破土,有的豆苗已经长出第1片子叶;有的魔豆苗还不到5厘米高,有的就已经长到20厘米高了。当有大量魔豆苗需要记录成长情况时,其工作量是相当繁复的。
  在魔豆生长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记录不同时期植物的高度、枝叶生长情况等,这时我的智能尺就派上大用场了。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对所有魔豆进行双光点拍照,通过照片中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魔豆苗的高度。照片除了记录日期、魔豆苗高度,还可以记录叶片的数量、叶片之间的距离、叶片的大小及分布、叶片的颜色等。同学们通过照片就可以清楚了解自己魔豆的生长情况。
  双光点成像智能尺不仅可以记录魔豆苗的高度,而且在拍照的时候不用考虑相机与魔豆苗之间的距离,所以这种方式是非常好的记录植物生长的方法。
  后续发展
  智能尺还可以和智能手机融合,通過手机软件自动计算照片中光点距离和物体边缘距离的比例关系,从而快速测量出物体的尺寸。智能尺还能够实现普通尺子不能做到的测量工作,比如,悬崖上小树的高度,树上小鸟的长度等。
  创新点
  ◇双光点成像智能尺在无需实际的尺子、不接触物体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方便地测量物体的尺寸。
  ◇双光点成像智能尺的创新之处在于,以2个等距“激光”为参照物的方式进行测量操作。
  ◇双光点成像智能尺可以和智能手机APP配套使用,使测量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双光点成像智能尺可以实现“照片 时间 双光点”的记录方式,快速方便地记录大量物体(比如植物生长)的变化情况,方便进录和统计工作,并且大大降低记录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该项目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小学组技术类一等奖。
  专家评语
  作者利用激光直线传播性能优的特点,通过比例关系,可实现隔空测量物体长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创新点突出。建议对不同长度误差进行量化计算,增加自动记录和自动计算功能,实现自动测量,提高产品实用性。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增强科学工作室作为普通科技活动场所的职能,加强科技场馆的教育功能,4月8日下午,山西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活动进校园”活动邀请了山西大学环境资源学院魏海英教授,为万柏林区五中的60名学生带来了“化学农药对土壤环境污染实验”科普活动。  本次活动是山西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活动进校园”项目在万柏林区五中的具体实施。此次进校园,工作室带来了“化学农药等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实验”活动的第二、第三阶级活
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中还有另外一颗奇异闪烁的恒星。  天文学家使用位于智利的望远镜发现了一颗明暗变化奇异的恒星,这让人想起了塔比星——颗曾经被认为拥有外星超级结构体的恒星。  超级结构体的想法首先在2015年提出,不久之后被撤销,主要是因为有数据显示这种亮度的衰减有可能是尘粒遮掩住恒星光线所致。新近发现的这颗恒星的行为也可能不是外星生命所为。但是它实在令人困惑,来自于巴西圣卡塔琳娜州联邦
黄岩谊,1993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暨冬令营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大学博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应用物理系博士后,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和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  2006年黄岩谊从美国回到北京大学工作,如今他已是北大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教授,他常常鼓励自己的学生要尝试不同方向的研究,不拘泥于课题组的
探究式学习是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学习方式。探究式科学教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的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确保学生能学得最好的学习方式。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实施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只有当学生在切身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时,他们才能真正地而非在表面上理解科学概念。在课堂教学上,这些经验包括对材料和现象的直接观察;从书籍,专家,互联网等处获取知识;与别人讨论来共享,解释,辩论信息。这种学习有助于学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其中,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通过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他们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研学中的旅行体验,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旅游,它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或教育目标。以日本为例,不
2019年5月22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协青少看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共同主办的第9届中国(芜湖)科博会“青少年科学教育发展论坛”在芜湖开幕,300多名专家学者、科技老师和科技辅导员参加了论坛活动。中国青少看科技辅导员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晓亮,安徽少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魏军锋,芜湖市委副秘书长张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主论坛邀请了3位在基础教育和科技教育领域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验的管理
夏天来了,想必在凉爽的房间里吹着空调或风扇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吧!当我们享受夏日的同时,你是否想过这些在我们身边,默默为我们提供清凉的电器是怎么工作的呢?也许我们已经对它们非常熟悉了,但对于有旺盛好奇心的孩子来说,这些电器便是天然的游乐场。许多人在童年的时候,都有对着风扇说话,让风把声音吹得抖动起来的经历,还有很多孩子尝试用手捏住摇头风扇后方的摇摆按钮,想知道它为什么会不停地旋转。  孩子们的好奇
最新观测发现,一片劫数难逃的气体云正在逐渐接近银河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天文学家从未期望这片云能够毫发无损地重现,作为结果,它却给予了人类一次前所未有的观测银河系中最大的黑洞蚕食自己猎物的机会。  2011年12月,天文学家们确认了这片气体云,并将其命名为G2。他们发现这片气体云的轨道将会令其在2013年中期极度危险地靠近银河系中心黑洞。在19个月之前,足有太阳重量430万倍的巨大黑洞引力就已经像是对
向世清,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激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的前沿研发,是参与产业经济战略与决策咨询、基础教育改革咨询、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设计等多领域战略专家,也是上海市最为活跃的科技创新教育专家之一。  接前一讲,美国NASA新型的科学教育模式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蔓延演变和探索过程变得尤其艰难。现在看来,这其实是一种必然,其背后的推手是人类世界科技强大的发展演变,其推动力的
前言  地沟油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各类劣质油的统称。地沟油可分为三类:一是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和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将劣质的猪肉、猪内脏和猪皮经过加工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