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息技术课导入式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入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不仅如此,导入式教学还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对于体现教师对教学课程的整体掌握以及系统设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课程整体出发,把握知识的衔接,对课程导入进行系统设计,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课堂导入;基本方法;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课程教学中,熟练地运用导入式教学的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确保每一堂课都能保持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不容易实现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有极强的探究欲望。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程。要想实现优化导入,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课堂导入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 导入目标要明确
  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明确课程要求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课程导入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系统而完整的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顺利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2. 导入形式要多样化
  如果课程导入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很快就会觉得课程枯燥,从而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导致课程目标和课程要求难以实现。为此,在进行导入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课程导入,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为保持学生对课程的求知欲做好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为整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导入过程要简洁化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是整堂课学习的一个铺垫,而不是重点教学。因此,教师在导入时不能占用大量时间,应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激发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为教学课程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4. 导入内容要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进行课程导入时,适当地融入生活实际,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能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的基本方法
  1. 直接导入
  这种直奔主题的方法能使学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定位,很快进入对新知的探索。
  2. 复习导入
  这种导入法注重了新知和旧知之间的联系,同时对于学生酝酿其学习情绪也比较侧重,因而在进行教学导入的过程中,有利于构建信息技术整体知识结构和体系,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3. 情境导入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故事和身边的生活事例等手段,在教学中创造围绕课程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培养情绪,让学生在该种氛围中去感受、领悟课程,追随老师的导入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中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4. 问题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导入。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课程内容,有意识地设计悬念和问题,以促进学生认知冲突的产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程导入创造有利条件
  5. 趣味导入
  教师用猜谜、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进行新课程的导入,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步伐展开思考,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课课堂导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课堂导入应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切忌过深、过难
  课程导入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过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来进行课程导入的设计,通过这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设计来实现课程导入的目标。此外,进行课程导入设计时还要避免将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课程内容涉及到课程当中,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导入的顺利进行。
  2. 课堂导入应生动有趣,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设计和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进行充分考虑,避免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冷场”的情况。因此,设计课程导入的方法应多样化,对学生要富有吸引力。
  3. 课堂导入应简要概括,注重实用,切忌过长、过多
  教师在导入时要掌握好时间,力求简洁明了,对学生有所启发。同时,导入要避免过长、过多,以免影响整节课的效率。
  4. 课堂导入运用的材料应准确无误,否则会误导学生
  无论是何种学科,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正确把握都是最重要的,利用导入式教学方式时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正确、科学、合理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进行课程的导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课程进行全面掌握,对课程内容形成正确的认知。
  综上所述,教师利用导入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与学习兴趣为目标,以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展开,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航英.信息技术课堂导入设计原则例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4).
  [2]齐群,殷曰海.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其他文献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而恰当的课堂提问则是创设良好环境的必要条件。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及时,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
通过调查,本文认为: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客观地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价值以及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障碍;大学生创业意愿积极、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活动很少;大学生创业,需要高校大力推动创
每每听到学生谈论自己的班主任时,说得最多的是“某某班主任特严”“某某班主任特松,简直就是哥们”等等。新班主任刚接班时也会听到这样的经验传授:“对学生要严,要管得他们像小绵羊一样,这样你的班级一定没问题”“对学生要求越严,你的班越出成绩”等等。  于是,就见到严的班级学生确实出事少,学生也循规蹈矩,能闹的到了这样的班级当中似乎也不能闹了。于是,“严”成了许多人治班的法宝。  认为“严”就是不能对学生
生态移民工程实施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特征.本文基于世界银行的风险来源分析框架并结合生态移民安置区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类型分析框架,通过生态移民风险识别考察不同生计模式生
在席卷全球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是我国各地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可以看出,正是
摘 要 在图书馆服务领域,图书馆的信息传输环境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开放式图书馆转变,“微角度”无疑成为重要的发展角度。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以信息化技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微角度”思考为切入点,充分结合“微时代”的技术环境与技术特点,进而对图书馆微服务界定与特征、图书馆微服务发展策略等进行分析,以期待能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环境;图书馆;微服务;策略
沈阳市影视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在沈阳市气象局内网使用,由广告管理、素材管理、办公管理、气象知识库、维护组件等构成。管理平台将办公文档、图片、历史稿件、历史节目、音视
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是一种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电视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便于实现移动以及固定的信号接收。不过在实际应
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技术在信息传输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语音传输作为信息传输领域一个独特的存在体,在卫星通信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本文简单介绍了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