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领域永远充满着活力和挑战,一、二年级的孩子只有7、8岁,年龄小,自理自制能力都差些,要让他们能自主学习,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需要老师和家长重视孩子的动机因素,如对学习价值的认识、自我效能感、积极的结果期待以及坚持进行能力训练和习惯的养成。当然,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根据卡罗尔(Carroll,1963_1965)的学习模式认为,如果学生学习某一学科目的的能力倾向不同,成绩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培养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更应从小开始。
一、让学生乐学----教师期望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认为,教师的期望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语言,因为学生的成绩最终反映了这种期望。他们还认为,这种预期效应在年幼的儿童身上比较明显,因为儿童与教师有更直接的接触。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高,就更易于创建一种热情的氛围,更有耐心通过鼓励或表扬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反之,期望低,给予的批评也多。基于这些研究表明,对于学生是否乐学,教师期望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教学低段的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只有建立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才能对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成功机会。
小学低段的语文学习很是繁琐,有拼音的学习,汉字的认识和书写,还有课文诗词的背诵以及简单的语法学习,还有阅读和写作,这些都要从拼音和汉字入手开始,因此学好拼音,并应用拼音学习汉字尤为重要。但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在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音节(三拼音、平舌音、翘舌音)等等这些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时候需要时间,正如卡罗尔指出:学习程度=所用时间∕所需时间。所以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的时候,除了创设有趣的情境、采用手势语、肢体语言等方法帮助认识拼音和发音外(如K的教学,用两只手倾斜分开,手腕处对磕,既认识了形,又在磕碰的同时读准音),更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和掌握,对学生倾注足够的耐心和不断进行鼓励肯定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这样在开学之初就对学习有了兴趣,感觉学习是轻松的快乐,有成就感的,才会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愿意学习。因为学生的成长之初,心理发育第一阶段就是“渴望得到表扬”,他们希望老师认可他们。
二、让学生会学----方法渗透
心理学家海伊特说:“教与学是不可分的,因此,优秀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所教学科的知识,掌握鼓励学生学习的各种方法。”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会学,首先自己要掌握学习这门学科的方法,并把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应用好方法进行学习。如低段认识生字,预习课文的方法,我进行如下步骤:读一读、圈一圈、组一组、找一找、考一考。
我们知道孩子年龄小,不能也不愿意投入时间进行这样的训练,所以身为教师和家长就要督促鼓励孩子坚持练习,形成能力和习惯。首先我将这几步在课堂中和学生共同进行,让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的步骤。
“读一读”顾名思义就是读文,语文教材低段收录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美的古诗、儿歌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所以孩子们读起来很有语感。我让孩子们出声读大声读,先读顺、读通,最少读五遍。因为孩子小,不愿意投入时间去进行朗读训练,所以只好在最初限定朗读次数,检查时对孩子的朗读进行表扬鼓励,如奖励小红花、贴红星、做班级领读等方式,让学生先是为了完成任务获得表扬而去读书。学习者有了积极的学习动机,就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样做才好。
“圈一圈”就是在课文中圈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或是单字形式圈,或是连词一起圈。刚开始就向学生介绍这两种方法,好一些的孩子可以连词一起圈,不好一点的可以只圈字,边读书边圈生字,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字,生字就是要多见面多朗读才认得快。
“组一组”在课后的生字条(要求认识的字在课文后面用两条横线框住)下面给每个字组词。一年级请家长帮助组词或可以应用教辅资料自己进行组词,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音序查字法”后,就开始应用字典,二年级就独立应用字典词典等进行组词。
“找一找”找什么呢?就是找生字中的平翘舌音等读不准易错的音的字做好标记,熟记几遍;找字的反义词,看字是否是多音字,找找其他的读音,了解字义;找字的形近字、同音字进行区分比较帮助认字;找带有生字的四字成语……这样对生字进行拓展学习,效果会随着孩子的积累而验证。
“考一考”在完成上面的几个步骤之后,请家长帮助考一考读文是否正确,生字是否认识,也就是对这种学习方法之后的检查和反馈。
根据低段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这样的几个步骤一定要一点点一个个的落实,因为他们刚入学,经验和技能都很有限,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同学的认可,所以身为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中让学生相信自己会学习能学习,不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三、让学生实践----练习反馈
学生乐学、会学,如何考核呢?那就是让学生实践应用。由于低段学生年龄小,信息加工能力很有局限性,所以低段的教学都是小步子呈现知识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正因为如此,他们更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反馈,巩固这些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因此将学习内容分成小步子,让学生在每一步都进行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更能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编码,促进加工的自动化。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因为认字量大,词语多,所以一定多给时间练习巩固,我的做法如下:
每天讲授新课前,复习检查以前的知识,如有必要,重新教授。
呈现新知识。
给学生提供指导性练习,检查学生的预习理解情况。
交流(同桌、小组、全班)学习所得,新知识讲授。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评价,必要的部分,重新讲解。
间隔性复习(每周一次、每月一次;也可分单元检查)。
这样的做法我想大家都在进行,因为有关学习规律的研究表明,任何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生都有效,所以我们在练习时要注意层次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给予所有孩子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为所有的孩子提供获得奖励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定向。我在课堂中或是各种测试中都会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奖励,可以分为成绩优异奖、自我提高奖、合作能力进步奖、个个小题满分奖励等奖项,避免学生之间的比较,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认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成就感。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如今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发展需求更要求孩子们有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我们现在不需要满足,需要的是超越,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现在,那就需要学习,不断地自主的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一、让学生乐学----教师期望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认为,教师的期望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语言,因为学生的成绩最终反映了这种期望。他们还认为,这种预期效应在年幼的儿童身上比较明显,因为儿童与教师有更直接的接触。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高,就更易于创建一种热情的氛围,更有耐心通过鼓励或表扬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反之,期望低,给予的批评也多。基于这些研究表明,对于学生是否乐学,教师期望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教学低段的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只有建立了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才能对学生都有积极的期望,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成功机会。
小学低段的语文学习很是繁琐,有拼音的学习,汉字的认识和书写,还有课文诗词的背诵以及简单的语法学习,还有阅读和写作,这些都要从拼音和汉字入手开始,因此学好拼音,并应用拼音学习汉字尤为重要。但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在对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和音节(三拼音、平舌音、翘舌音)等等这些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时候需要时间,正如卡罗尔指出:学习程度=所用时间∕所需时间。所以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的时候,除了创设有趣的情境、采用手势语、肢体语言等方法帮助认识拼音和发音外(如K的教学,用两只手倾斜分开,手腕处对磕,既认识了形,又在磕碰的同时读准音),更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和掌握,对学生倾注足够的耐心和不断进行鼓励肯定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有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这样在开学之初就对学习有了兴趣,感觉学习是轻松的快乐,有成就感的,才会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愿意学习。因为学生的成长之初,心理发育第一阶段就是“渴望得到表扬”,他们希望老师认可他们。
二、让学生会学----方法渗透
心理学家海伊特说:“教与学是不可分的,因此,优秀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所教学科的知识,掌握鼓励学生学习的各种方法。”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会学,首先自己要掌握学习这门学科的方法,并把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应用好方法进行学习。如低段认识生字,预习课文的方法,我进行如下步骤:读一读、圈一圈、组一组、找一找、考一考。
我们知道孩子年龄小,不能也不愿意投入时间进行这样的训练,所以身为教师和家长就要督促鼓励孩子坚持练习,形成能力和习惯。首先我将这几步在课堂中和学生共同进行,让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的步骤。
“读一读”顾名思义就是读文,语文教材低段收录的文章都是非常优美的古诗、儿歌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所以孩子们读起来很有语感。我让孩子们出声读大声读,先读顺、读通,最少读五遍。因为孩子小,不愿意投入时间去进行朗读训练,所以只好在最初限定朗读次数,检查时对孩子的朗读进行表扬鼓励,如奖励小红花、贴红星、做班级领读等方式,让学生先是为了完成任务获得表扬而去读书。学习者有了积极的学习动机,就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样做才好。
“圈一圈”就是在课文中圈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或是单字形式圈,或是连词一起圈。刚开始就向学生介绍这两种方法,好一些的孩子可以连词一起圈,不好一点的可以只圈字,边读书边圈生字,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字,生字就是要多见面多朗读才认得快。
“组一组”在课后的生字条(要求认识的字在课文后面用两条横线框住)下面给每个字组词。一年级请家长帮助组词或可以应用教辅资料自己进行组词,一年级下学期学习了“音序查字法”后,就开始应用字典,二年级就独立应用字典词典等进行组词。
“找一找”找什么呢?就是找生字中的平翘舌音等读不准易错的音的字做好标记,熟记几遍;找字的反义词,看字是否是多音字,找找其他的读音,了解字义;找字的形近字、同音字进行区分比较帮助认字;找带有生字的四字成语……这样对生字进行拓展学习,效果会随着孩子的积累而验证。
“考一考”在完成上面的几个步骤之后,请家长帮助考一考读文是否正确,生字是否认识,也就是对这种学习方法之后的检查和反馈。
根据低段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这样的几个步骤一定要一点点一个个的落实,因为他们刚入学,经验和技能都很有限,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同学的认可,所以身为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中让学生相信自己会学习能学习,不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三、让学生实践----练习反馈
学生乐学、会学,如何考核呢?那就是让学生实践应用。由于低段学生年龄小,信息加工能力很有局限性,所以低段的教学都是小步子呈现知识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正因为如此,他们更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反馈,巩固这些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因此将学习内容分成小步子,让学生在每一步都进行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更能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编码,促进加工的自动化。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因为认字量大,词语多,所以一定多给时间练习巩固,我的做法如下:
每天讲授新课前,复习检查以前的知识,如有必要,重新教授。
呈现新知识。
给学生提供指导性练习,检查学生的预习理解情况。
交流(同桌、小组、全班)学习所得,新知识讲授。
学生独立练习,交流评价,必要的部分,重新讲解。
间隔性复习(每周一次、每月一次;也可分单元检查)。
这样的做法我想大家都在进行,因为有关学习规律的研究表明,任何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生都有效,所以我们在练习时要注意层次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给予所有孩子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为所有的孩子提供获得奖励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目标定向。我在课堂中或是各种测试中都会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奖励,可以分为成绩优异奖、自我提高奖、合作能力进步奖、个个小题满分奖励等奖项,避免学生之间的比较,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认可,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成就感。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将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如今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发展需求更要求孩子们有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我们现在不需要满足,需要的是超越,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现在,那就需要学习,不断地自主的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